一种供电装置和淋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329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装置和淋浴装置,供电装置包括基座、供电模组、弹性件、定位部件和设置于基座和供电模组之一的滑槽;基座设有第一腔,且设有电输入端子;供电模组上设有电输出端子;弹性件置于第一腔内;定位部件配置于基座和供电模组之另一,并设有钩挂部;滑槽设有停靠位;供电模组被按压入第一腔时,弹性件形变储能,钩挂部进入滑槽;供电模组被释放时,弹性件释能直至钩挂部停靠于停靠位,供电模组被钩挂于第一腔中,且电输入端子保持与电输出端子的电接触;供电模组再次被按压时,弹性件形变储能,钩挂部退出停靠位;供电模组被再次释放时,弹性件释能使钩挂部得以退出滑槽,供电模组被允许脱离第一腔。该供电装置能实现快速拆卸。速拆卸。速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装置和淋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淋浴器电池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和淋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盒的便捷安装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腔体内设置弹性件,当电池盒置于腔体内时抵压弹性件,并通过限位件将电池限位于腔体内。拆卸时,操作限位件使限位件脱离对电池盒的限位,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电池盒弹出。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将电池盒安装到位时,由于弹性件回复力的存在,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电池保持在这个位置,然后操作限位件对电池盒进行限位,安装时还是不够便捷,且容易安装失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快速拆装的供电装置和具备该供电装的淋浴装置。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方案一:一种供电装置,其包括基座、供电模组、弹性件、定位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基座和供电模组之一的滑槽;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腔,且配置有电输入端子;所述供电模组上设有电输出端子;所述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定位部件配置于所述基座和供电模组之另一,并设有适于沿滑槽滑动的钩挂部;所述滑槽依序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所述第二槽道设有停靠位;所述供电模组被按压入所述第一腔时,所述弹性件形变储能,所述钩挂部从所述第一槽道进入所述第二槽道;所述供电模组被释放时,所述弹性件释能直至钩挂部停靠于所述停靠位,所述供电模组被钩挂于第一腔中,且所述电输入端子保持与所述电输出端子的电接触;所述供电模组再次被按压时,所述弹性件形变储能,所述钩挂部退出所述停靠位进入所述第三槽道;所述供电模组被再次释放时,所述弹性件释能使钩挂部得以从第三槽道退出,所述供电模组被允许脱离第一腔。
[0006]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供电模组包括供电座和电源;电源安装在供电座上,电输出端子配置在电源上,且所述电源与所述电输出端子电连接。
[0007]方案三:基于方案一,还包括定向引导结构;所述定向引导结构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以在所述供电模组插入至脱离第一腔的过程中,引导所述钩挂部依序通过所述第一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
[0008]方案四:基于方案三,所述定向引导结构包括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
[0009]所述第一阻挡部设于所述第一槽道内,用于阻挡位于所述第二槽道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一槽道;所述第二阻挡部设于所述第二槽道内,用于阻挡位于所述第三槽道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二槽道的停靠位;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凸出设置于所述滑槽的槽底。
[0010]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定向引导结构还包括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二槽道包括第一子槽道和第二子槽道;所述第一子槽道和所述第二子槽道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停靠位;
所述第一子槽道内设有所述第三阻挡部,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停靠位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一子槽道。
[0011]方案六:基于方案五,所述第三阻挡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槽道的槽底。
[0012]方案七:基于方案五,所述定向引导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滑槽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在所述第二物体被按压入第一腔且所述弹性件释能时,引导所述钩挂部运动至所述停靠位;
[0013]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在所述第二物体再次被按压时,引导所述钩挂部退出所述停靠位进入所述第三槽道。
[0014]方案八:基于方案七,所述第一阻挡部形成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三阻挡部形成所述第二导向部的一部分。
[0015]方案九:基于方案八,所述定向引导结构还包括第四阻挡部;所述第四阻挡部凸出设置于所述滑槽的槽底,并从所述第三槽道的出口处延伸至所述第一槽道的入口;所述第四阻挡部配置为在所述供电模组插入所述第一腔中时,引导所述钩挂部进入所述第一槽道,并在所述供电模组插入所述第一腔和所述钩挂部退出第三槽道时,阻挡所述钩挂部进入所述第三槽道。
[0016]方案十:基于方案五,所述第一槽道和第一子槽道相交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三槽道和第二子槽道相交于第二位置;所述停靠位较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槽道的入口。
[0017]方案十一:基于方案九,所述第三槽道内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用于使所述钩挂部能够从第三槽道的槽底爬升至所述第四阻挡部以退出所述第三槽道;所述供电模组被再次按压且释放时,所述弹性件释能使所述钩挂部钩挂于所述第一斜坡或所述弹性件释能且在所述供电模组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钩挂部钩挂于所述第一斜坡。
[0018]方案十二:基于方案十一,所述滑槽内还设有第四槽道,所述定向引导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部;所述第四槽道的一端位于第一槽道的入口和第一位置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槽道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斜坡之间并与所述第三槽道连通;所述第三导向部从所述第三槽道与第四槽道连通的位置延伸至所述第四槽道与所述第一槽道连通的位置;所述第三导向部配置为在所述钩挂部钩挂于所述第一斜坡,且所述供电模组被再次按压时,阻挡所述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二位置并引导所述钩挂部进入所述第一槽道。
[0019]方案十三:基于方案二至方案十二任一项,所述钩挂部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基座上,并被配置为能够朝远离滑槽槽底的方向移动或形变;所述滑槽设于所述供电模组上。
[0020]方案十四:基于方案十三,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沿第一槽道朝向第三槽道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引槽供所述钩挂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内,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钩挂部的转动范围。
[0021]方案十五:基于上述方案一至方案十四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和安装在所述基座内并与所述电输入端子电连接的用电器件。
[0022]方案十六:基于方案十五,所述基座还设有第一座体;所述第一腔设有贯穿所述基座底壁且朝向地面的第一开口;所述供电模组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或退出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座体配置于所述第一腔内,并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腔的腔壁上;所述电输入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和第一座体之间,其通过推
抵所述第一座体向所述供电模组施力;所述钩挂部停靠于所述停靠位时,所述供电模组始终与所述第一座体保持电接触。
[0023]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24]1、通过在基座和供电模组二者之一设置滑槽,在二者另一上装设定位部件。在需要将供电模组安装至基座时,将供电模组压入第一腔内,并使弹性件形变储能;在这个过程中钩挂部从第一槽道进入第二槽道。当供电模组被释放时,弹性件释能使得钩挂部停靠于停靠位,将供电模组钩挂于第一腔中,且电输入端子保持与电输出端子的电接触,实现将供电模组安装在基座上。
[0025]当需要将供电模组从第一腔内取出时,再次按压供电模组,使弹性件形变储能,并使钩挂部退出停靠位进入第三槽道,使得钩挂部脱离对供电模组的限制。供电模组再次被释放时,弹性件释能使得钩挂部能够从第三槽道退出,这时候便可以将供电模组从第一腔取出。
[002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供电模组(2)、弹性件(3)、定位部件(4)和设置于所述基座(1)和供电模组(2)之一的滑槽(26);所述基座(1)上设有第一腔(1121),且配置有电输入端子;所述供电模组(2)上设有电输出端子(22);所述弹性件(3)置于所述第一腔(1121)内;所述定位部件(4)配置于所述基座(1)和供电模组(2)之另一,并设有适于沿滑槽(26)滑动的钩挂部;所述滑槽(26)依序设有第一槽道(261)、第二槽道(262)和第三槽道(263),所述第二槽道(262)设有停靠位(2623);所述供电模组(2)被按压入所述第一腔(1121)时,所述弹性件(3)形变储能,所述钩挂部从所述第一槽道(261)进入所述第二槽道(262);所述供电模组(2)被释放时,所述弹性件(3)释能直至钩挂部停靠于所述停靠位(2623),所述供电模组(2)被钩挂于第一腔(1121)中,以使所述电输入端子能够保持与所述电输出端子(22)的电接触;所述供电模组(2)再次被按压时,所述弹性件(3)形变储能,所述钩挂部退出所述停靠位(2623)进入所述第三槽道(263);所述供电模组(2)被再次释放时,所述弹性件(3)释能使钩挂部得以从第三槽道(263)退出,所述供电模组(2)被允许脱离第一腔(11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组(2)包括供电座(21)和电源(23);电源(23)安装在供电座上,电输出端子配置在电源(23)上,且所述电源(23)与所述电输出端子(22)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向引导结构(5);所述定向引导结构(5)设置于所述滑槽(26)内,以在所述供电模组(2)插入至脱离第一腔(1121)的过程中,引导所述钩挂部依序通过所述第一槽道(261)、第二槽道(262)和第三槽道(26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引导结构(5)包括第一阻挡部(51)和第二阻挡部(52);所述第一阻挡部(51)设于所述第一槽道(261)内,用于阻挡位于所述第二槽道(262)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一槽道(261);所述第二阻挡部(52)设于所述第二槽道(262)内,用于阻挡位于所述第三槽道(263)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二槽道(262)的停靠位(2623);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51)和第二阻挡部(52)凸出设置于所述滑槽(26)的槽底。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引导结构(5)还包括第三阻挡部(53);所述第二槽道(262)包括第一子槽道(2621)和第二子槽道(2622);所述第一子槽道(2621)和所述第二子槽道(2622)相交的位置形成所述停靠位(2623);所述第一子槽道(2621)内设有所述第三阻挡部(53),用于阻挡位于所述停靠位(2623)的钩挂部退回所述第一子槽道(262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部(53)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子槽道(2621)的槽底。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引导结构(5)还包括设于
所述滑槽(26)的第一导向部(55)和第二导向部(56);所述第一导向部(55)用于在所述供电模组被按压入第一腔(1121)且所述弹性件(3)释能时,引导所述钩挂部运动至所述停靠位(2623);所述第二导向部(56)用于在所述第二物体再次被按压时,引导所述钩挂部退出所述停靠位(2623)进入所述第三槽道(26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51)形成所述第一导向部(55)的一部分;所述第三阻挡部(53)形成所述第二导向部(56)的一部分。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方义华石良坚季和君邓小清刘启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