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46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注塑模具,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用于使混合注塑模具具备对各个组成要素的注塑功能,缩短混合注塑的周期,从而提升注塑效率,包括可转型中间模、上模和下模,上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板,可转型中间模与导向板转动连接,上模在与导向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模架,L形模架的底部位于上模的下方并设置有升降调节器,升降调节器的活动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下模。本实用由旋转和升降构成的变形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由于两个阶段的注塑完成后只剩下直上之下的动作,脱模也会更加顺畅,无需额外设置脱模机构,模具的结构上也更简单。具的结构上也更简单。具的结构上也更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注塑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注塑件是由不同的颜色和结构组合而成,而这些组成不是在产品产出之后再组装到一起的,而是在注塑的过程中就黏合在了一起,这种方式就叫做混合注塑。
[0003]混合注塑也像传统的注塑过程一样需要注塑模具,但是,现有的混合注塑模具存在以下缺陷:比如对混合注塑件的不同部分采用分开注塑最后在统一放置到主体模具内注塑一次,该方案虽然可行,但是对小部件的取放动作会增加混合注塑的周期、影响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混合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使混合注塑模具具备对各个组成要素的注塑功能,缩短混合注塑的周期,从而提升注塑效率。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混合注塑模具,包括可转型中间模、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板,所述可转型中间模与所述导向板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在与所述导向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模架,所述L形模架的底部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并设置有升降调节器,所述升降调节器的活动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下模,用于调节下模的高度,从而实现模具结构的变形。
[0006]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导向板关于所述可转型中间模左右对称,每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限位转孔,所述限位转孔贯通所述导向板的左右侧面。
[000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可转型中间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适于插入所述导向板的限位转孔中,构成一个可变形的旋转结构。
[000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模位于所述导向板之间,所述下模的侧面与所述导向板和L形模架的内壁构成滑移副,一方面确保下模的运动稳定性,另一方面时模腔具备足够的密封性防止注塑液泄露。
[000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可转型中间模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板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转向手柄,方便操作人员转变可转型中间模1的角度。
[00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适于限制所述可转型中间模和转向手柄的位置。
[00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模的底面开设有可变模腔,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注塑端口,所述第一注塑端口与所述可变模腔内部连通,所述下模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注塑端口,用于与模具外部的注塑管路对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可转型中间模的内侧开设有契合凹槽,所述契合凹槽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高出所述可转型中间模表面的凸起,用于使第一阶段注塑成型的部分形成具
备更大配合面积的契合结构,从而让整个注塑件的不同部分更加紧密的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通过将对模具进行可变形化设计,使得单个模具具备了多阶段注塑功能,将原本需要在多个模具中分开注塑产品的混合理念转变为单个模具的多阶段注塑理念,减少了模具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避免了将不同部分从模具中取出和安置的步骤,大大缩短了混合注塑的耗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5](2)由旋转和升降构成的变形结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由于两个阶段的注塑完成后只剩下直上之下的动作,脱模也会更加顺畅,无需额外设置脱模机构,模具的结构上也更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总装结构立体图;
[0017]图2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部件配合关系第一视图;
[0020]图5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部件配合关系第二视图;
[0021]图6为该混合注塑模具的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1、可转型中间模;101、契合凹槽;102、旋转轴;2、上模;201、第一注塑端口;202、可变模腔;3、导向板;301、限位转孔;4、L形模架;5、限位板;6、转向手柄;7、下模;701、第二注塑端口;8、升降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6]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7]如图1

6所示的混合注塑模具,包括可转型中间模1、上模2和下模7,构成模具的三个主体,可将模具型腔分隔成两部分,上模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板3,两个导向板3关于可转型中间模1左右对称,用于保证下模7上下运动时的稳定性,每个导向板3上均开设有限位转孔301,限位转孔301贯通导向板3的左右侧面,用于限制旋转轴102的自由度,
可转型中间模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02,用于实现可转型中间模1的角度切换,旋转轴102适于插入导向板3的限位转孔301中,可转型中间模1与导向板3转动连接,形成模具变形所需要的折叠结构。
[0028]旋转轴102远离可转型中间模1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板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转向手柄6,方便操作人员改变可转型中间模1的角度,导向板3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限位板5适于限制可转型中间模1和转向手柄6的位置,保证上模2的前侧面可以与可转型中间模1的内侧面紧密贴合,避免注塑时漏料。
[0029]上模2在与导向板3后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模架4,一方面使模具型腔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另一方面起到支撑整个模具的作用,L形模架4的底部位于上模2的下方并设置有升降调节器8,其数量有两个,用来平稳的调节下模7相对于上模2的高度,升降调节器8的活动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下模7,当可转型中间模1回到竖直位置时充当模具的承托部分,下模7位于导向板3之间,下模7的侧面与导向板3和L形模架4的内壁构成滑移副,侧面的贴合性良好,只允许少量空气进出,能够有效避免注塑液遗漏。
[0030]上模2的底面开设有可变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型中间模、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对导向板,所述可转型中间模与所述导向板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在与所述导向板后侧面固定连接有L形模架,所述L形模架的底部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并设置有升降调节器,所述升降调节器的活动端朝上并固定连接有下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板关于所述可转型中间模左右对称,每个所述导向板上均开设有限位转孔,所述限位转孔贯通所述导向板的左右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型中间模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适于插入所述导向板的限位转孔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位于所述导向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鸿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众拓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