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本专利技术用于沪渝高蓉高铁长江北支大桥项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的大水平力支座基本上都是一级抗震类型,即支座按照设计提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在支座的下支座板两边各设置一个挡块,挡块与上支座板固结来承受水平荷载。而一旦地震等偶发因素所产生水平力超过挡块的极限承载力时,挡块就被剪坏,失去了水平约束构造,此时对于斜拉桥或悬索桥或许不会造成落梁的情况(因为有拉索把梁体拉住),而对于拱桥和简支梁来说就极为不利,第一限位失效后没有任何可以再次依赖的措施。
[0003]业内已有一种二级抗震类型球型钢支座,在普通支座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限位保护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实现分级限位功能,但在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挡块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因此第二级挡块很容易被冲击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震识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球冠衬板、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球冠衬板之间设有球面滑板,所述球冠衬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在横桥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内挡块和外挡块,所述内挡块位于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外挡块之间;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连接有剪力销;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上支座板之间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上支座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块的顶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部分伸出所述内挡块设置,并压接于所述转动套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性材质构件或流体材质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材质构件包括油囊,所述油囊内充填有流体缓冲材料,所述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新咏,刘海亮,傅战工,胡辉跃,刘成,张应龙,廖贵星,骆明成,孙立山,易莉帮,周子明,张启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