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4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二级抗震类型球型钢支座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挡块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第二级挡块容易被冲击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下支座板在横桥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内挡块和外挡块,所述内挡块位于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外挡块之间;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连接有剪力销;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内挡块和外挡块之间设置缓冲件,因此内挡块和外挡块之间不是无刚度的滑移区,缓冲件能够吸收、消纳一部分地震能量,减小对外挡块的冲击载荷,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结构的安全性能。结构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本专利技术用于沪渝高蓉高铁长江北支大桥项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的大水平力支座基本上都是一级抗震类型,即支座按照设计提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在支座的下支座板两边各设置一个挡块,挡块与上支座板固结来承受水平荷载。而一旦地震等偶发因素所产生水平力超过挡块的极限承载力时,挡块就被剪坏,失去了水平约束构造,此时对于斜拉桥或悬索桥或许不会造成落梁的情况(因为有拉索把梁体拉住),而对于拱桥和简支梁来说就极为不利,第一限位失效后没有任何可以再次依赖的措施。
[0003]业内已有一种二级抗震类型球型钢支座,在普通支座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限位保护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实现分级限位功能,但在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挡块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因此第二级挡块很容易被冲击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以解决现有的二级抗震类型球型钢支座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挡块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第二级挡块很容易被冲击破坏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球冠衬板、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球冠衬板之间设有球面滑板,所述球冠衬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滑板;
[0007]所述下支座板在横桥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内挡块和外挡块,所述内挡块位于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外挡块之间;
[0008]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连接有剪力销;
[0009]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
[0010]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内挡块较所述外挡块更靠近所述上支座板,在地震等特殊状态下,梁体在横桥向上发生位移,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在横桥向上进行抵挡,避免发生落梁等危险情况。
[0011]由于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连接有剪力销,剪力销破断前的刚度作为构造的第一段刚度,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如果当内挡块所受到的冲击力超过所述剪力销的强度时,剪力销破断,所述内挡块将对所述外挡块造成冲击,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设置腔室,在腔室内设置缓冲件,因此,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不是无刚度的滑移区,缓冲件能够吸收、消纳一部分地震能量,减轻对所述外挡块的冲击作用,减
小对所述外挡块的冲击载荷,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3]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上支座板之间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上支座板的外侧。
[0014]设置转动套是为了避免由转角造成内挡块受力集中,导致剪力销未在设计状态破断。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6]所述内挡块的顶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部分伸出所述内挡块设置,并压接于所述转动套的顶部。
[0017]所述压板压接于所述转动套的顶部,能够限位所述转动套。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9]所述压板与所述内挡块通过螺栓相连接。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1]所述缓冲件为弹性材质构件或流体材质构件。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3]所述弹性材质构件为橡胶、钢弹片等。
[0024]用于增加结构横向刚度。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6]所述流体材质构件包括油囊,所述油囊内充填有流体缓冲材料,所述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
[0027]流体缓冲材料采用油囊设计进行包裹,避免在正常状态下流失。但在地震等特殊状态下,油囊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破裂,实现流体缓冲材料的对外流动。
[002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9]所述流体缓冲材料为硅油、液压油等。
[00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1]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上均设有两级台阶,二者的台阶面相对设置,所述外挡块与所述内挡块相配合,二者之间形成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通过所述压板封闭。
[0032]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的台阶面相配合,具体的,二者的台阶面相对,且中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二者之间将会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腔室和一个顶部开口的腔室,利用压板恰好可以将顶部开口的腔室封闭。
[003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4]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均设有所述弹性材质构件。
[0035]所述弹性材质构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能够吸收、消纳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对外挡块的冲击作用。
[003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7]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均设有所述流体材质构件,所述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流孔,所述第一排流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0038]所述外挡块上开设有第二排流孔,所述第二排流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0039]所述第一排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与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与外部相连通,便于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后,流体缓冲材料通过所述第一排流孔和所述第二排流孔溢出挡块空间,为结构提供第二段刚度。
[004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1]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弹性材质构件,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流体材质构件;
[0042]或者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所述流体材质构件,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弹性材质构件。
[0043]本专利技术可以将两种材质进行组合,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弹性材质构件的腔室无需开设排流孔,设置所述流体材质构件的腔室相应地开设排流孔即可。
[004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5]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所述流体材质构件,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所述压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流孔,所述第一排流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0046]仅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所述流体材质构件,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后,流体缓冲材料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内,然后从第一排流孔排出。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段刚度是剪力销破断前的刚度,第二段的刚度是第二腔室承载时流体缓冲材料从第二腔室排向第一腔室的刚度,第三段刚度是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同时承载将流体缓冲材料排向结构外的刚度。以上三段刚度,增加了结构的安全性。
[004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8]所述剪力销依次穿过所述外挡块、所述内挡块、所述下支座板设置。
[004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50]所述上支座板和所述下支座板可通过锚固件与外部构造相连接,也可以直接与外部构造相连接,如焊接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支座板、球冠衬板、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球冠衬板之间设有球面滑板,所述球冠衬板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设有平面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在横桥向上的两侧均设有内挡块和外挡块,所述内挡块位于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外挡块之间;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下支座板之间连接有剪力销;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块与所述上支座板之间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上支座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块的顶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部分伸出所述内挡块设置,并压接于所述转动套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性材质构件或流体材质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材质构件包括油囊,所述油囊内充填有流体缓冲材料,所述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识别型抗冲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新咏刘海亮傅战工胡辉跃刘成张应龙廖贵星骆明成孙立山易莉帮周子明张启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