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_技高网

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086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及第三增长量确定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增长量;基于第一增长量、第二增长量、第三增长量、第四增长量及栓群初始间距对主梁轴偏调整,保证主梁轴偏在规定限制值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跨江跨海的大跨度钢桁梁桥梁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工效,大跨度钢桁梁桥梁的主梁通常采用整节段吊装施工,且整节段之间一般采用杆件栓接和桥面板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但由于制造误差会使得上下游主桁杆件长度不一致,从而导致主梁在安装过程中会产生横向轴偏,其中,《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中规定主梁轴偏不大于20mm。然而当桥梁跨径较大时,桥梁的主梁轴偏会随着梁段的架设逐渐累加而超过规定的限制值,但目前尚无非常成熟的方案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以保证其不超过所规定的限制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梁轴偏随梁段的架设逐渐累加而超过所规定的限制值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包括:

3、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

4、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

5、基于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

6、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三增长量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增长量;

7、基于第一增长量、第二增长量、第三增长量、第四增长量以及预设的栓群初始间距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包括:

9、将所述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代入第一计算公式得到第一增长量,所述第一计算公式为:

10、

11、式中,d为主梁桁宽;l为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x1和x2分别为已架梁段上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对应的横向距离;y1和y2分别为已架梁段上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对应的纵向距离;δ1为第一增长量。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包括:

13、将所述主梁桁宽、所述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增长量代入第二计算公式得到第二增长量,所述第二计算公式为:

14、

15、式中,d为主梁桁宽;si为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δ1为第一增长量;i为纵向加劲肋个数;pi为第二增长量。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包括:

17、将所述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代入第三计算公式得到第三增长量,所述第三计算公式为:

18、

19、式中,d为主梁桁宽;l为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y1和y2分别为已架梁段上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对应的纵向距离;δ2为第三增长量。

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三增长量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增长量,包括:

21、将所述主梁桁宽、所述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增长量代入第四计算公式得到第四增长量,所述第四计算公式为:

22、

23、式中,d为主梁桁宽;si为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δ2为第三增长量;i为纵向加劲肋个数;qi为第四增长量。

2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第一增长量、第二增长量、第三增长量、第四增长量、以及预设的栓群初始间距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包括:

25、基于所述第一增长量和栓群初始间距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对应的第一长度;

26、基于所述第二增长量和栓群初始间距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对应的第二长度;

27、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对主梁横向位移进行调整;

28、基于所述第三增长量和栓群初始间距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对应的第三长度;

29、基于所述第四增长量和栓群初始间距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对应的第四长度;

30、根据所述第三长度和第四长度对主梁横向偏角进行调整。

3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系统,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系统包括:

32、第一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

33、第二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

34、第三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

35、第四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三增长量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增长量;

36、调整模块,其用于基于第一增长量、第二增长量、第三增长量、第四增长量以及预设的栓群初始间距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

3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38、将所述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代入第一计算公式得到第一增长量,所述第一计算公式为:

39、

40、式中,d为主梁桁宽;l为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x1和x2分别为已架梁段上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对应的横向距离;y1和y2分别为已架梁段上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对应的纵向距离;δ1为第一增长量。

4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设备,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其中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三增长量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增长量,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增长量、第二增长量、第三增长量、第四增长量、以及预设的栓群初始间距对主梁轴偏进行调整,包括:

7.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系统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9.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其中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其中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一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横纵距离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拼接板的第一增长量,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一增长量确定出已架梁段与第一调整梁段间第一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二增长量,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第二调整梁段的长度以及已架梁段上端节点的纵向距离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拼接板的第三增长量,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轴偏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主梁桁宽、纵向加劲肋相对于主梁下缘的距离以及第三增长量确定出第一调整梁段与第二调整梁段间第二纵向加劲肋拼接板的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珠谢兰博喻济昇邱峰吕嘉雄李明段雪炜李少骏蔡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