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080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桥梁抗震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包括底座、支撑箱、主支撑板和多个副支撑板,支撑箱中设有四个第一阻尼器和四个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副支撑板底部设有弹簧钢板和第二阻尼器,第二阻尼器中设有第二阻尼调整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个支撑箱中设置四个第一阻尼器,提高对主支撑板以及桥体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副支撑板,增大与桥体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设置弹簧钢板和第二阻尼器,提高抗震效果;在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和第二阻尼调整组件,从而在桥体出现振动较快或震动幅度较大,调整并增大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阻尼作用,稳定桥体,使抗震机构能够灵活适应桥体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抗震,具体为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


技术介绍

1、桥梁是用于跨越江河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

2、桥梁在进行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并在桥梁结构中设置相应的抗震结构,以避免桥梁遭受地震的破坏。桥梁的抗震通常是才能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以及增加外部耗能结构来抵御地震作用并消耗地震能量,以减小对桥梁的影响。

3、专利申请号为202122163617.3的一种桥梁抗风抗震阻尼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桥梁本体、支撑墩和支撑柱,支撑柱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减震组,桥梁本体与支撑墩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减震组、第三减震组以及若干个粘滞阻尼器;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组实现了支撑柱与支撑墩连接的缓冲减震,并通过粘滞阻尼器的活塞移动以及阻尼介质产生阻尼力进行缓冲减震,并通过第二减震组和第三减震组提高抗震效果。

4、但是上述阻尼器在工作时,各减震组件主要依靠弹簧与阻尼器配合进行缓冲减震,其减震效果有限,不能根据桥梁震动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包括底座和对称固定于底座顶面的两个支撑箱,且两个支撑箱的上方通过均匀设置的多个弹簧共同连接有一个主支撑板;

4、支撑箱的内腔下部均匀设有四个活塞腔,每个活塞腔中均设有一个第一阻尼器,且四个第一阻尼器的顶端均伸出支撑箱,并固定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的顶面固定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与主支撑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支撑箱的内腔上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对应每个第一阻尼器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阻尼调整组件;

5、支撑箱的外侧壁上对应主支撑板的三个侧边位置分别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外侧上方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的弹簧钢板连接有副支撑板,且副支撑板位于主支撑板的外侧,弹簧钢板的端部设有加强块;

6、副支撑板和固定座的中部之间设有倾斜的第二阻尼器,且第二阻尼器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二阻尼调整组件,第二阻尼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上固定有第二转轴,且两个第二转轴分别与副支撑板和固定座转动连接。

7、优选的,第一阻尼器包括滑动连接于活塞腔中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竖直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顶端伸出支撑箱,并与第一端板连接,第一活塞杆的上部固定有矩形的摩擦台,且摩擦台与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对应连接。

8、优选的,活塞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活塞板底部的两个平行的活塞板,活塞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溢流孔,且两个活塞板之间设有一个扰流板,扰流板上均匀设有多个扰流孔,扰流孔的位置与第一溢流孔的位置错开,且扰流板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转动连接于第一活塞杆上。

9、优选的,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架上的圆柱形的固定箱,且矩形的摩擦台穿过对应位置的固定箱中心处,固定箱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板,转动环板的外环侧面上部固定有齿圈,固定架上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有电机,且驱动齿轮的一侧穿过固定箱侧壁,并与齿圈啮合;

10、转动环板的内环侧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调节块,调节块的侧壁相对于转动环板的的侧壁倾斜设置,固定箱的内部对应摩擦台的每一侧均固定有导向架,导向架上弹性连接有摩擦结构,且摩擦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调节块和摩擦台侧壁连接。

11、优选的,摩擦结构包括位于摩擦台外侧的摩擦板,摩擦板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顶杆,两个顶杆穿过对应的导向架,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顶杆的外侧端固定有半球状的顶块,顶块的内端与导向架之间连接有弹簧,且顶块的半球面与转动环板和调节块的内侧壁对应接触。

12、优选的,第二阻尼器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顶面中心处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外筒体的底端和第二活塞杆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板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底端伸入外筒体内部,并固定有活塞块,且活塞块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第二溢流孔,第二阻尼调整组件位于外筒体的内腔底部,并与活塞块对应连接。

13、优选的,第二阻尼调整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外筒体内腔下部的阻尼板,阻尼板上对应每个第二溢流孔的位置均固定有阻尼柱,阻尼柱的中心处设有第三溢流孔,且阻尼柱的顶端侧边和第二溢流孔的底端侧边均设有倒角,阻尼板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滑板,外筒体的内腔底部对应固定有两个限位滑座,且限位滑板的一侧与限位滑座的侧壁滑动连接。

14、优选的,第二活塞杆的下侧段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孔,外筒体的内腔底面中心处对应固定有导向轴,导向轴的顶端穿过阻尼板和活塞块的中心处,并滑动连接于导向孔中。

15、优选的,副支撑板的内侧边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杆,主支撑板上的对应侧边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筒,且限位杆的端部滑动连接于限位筒中,并连接有弹簧。

16、优选的,底座、主支撑板和副支撑板上均匀设有多个连接螺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支撑板下方设有两个支撑箱,并在每个支撑箱中设置四个第一阻尼器,提高对主支撑板以及桥体的抗震效果;

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支撑板的外侧均匀设置多个副支撑板,增大与桥体的接触面积,并通过设置弹簧钢板和第二阻尼器,提高抗震效果,进而提高桥体结构的的稳定性;

20、3、本专利技术在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和第二阻尼调整组件,从而在桥体出现振动较快或震动幅度较大,调整并增大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提高抗震效果,稳定桥体,使抗震机构能够灵活适应桥体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包括底座(100)和对称固定于底座(100)顶面的两个支撑箱(200),且两个支撑箱(200)的上方通过均匀设置的多个弹簧共同连接有一个主支撑板(30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滑动连接于活塞腔(201)中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竖直的第一活塞杆(301),第一活塞杆(301)的顶端伸出支撑箱(200),并与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301)的上部固定有矩形的摩擦台(303),且摩擦台(303)与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活塞板(304)底部的两个平行的活塞板(304),活塞板(304)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溢流孔(305),且两个活塞板(304)之间设有一个扰流板(306),所述扰流板(306)上均匀设有多个扰流孔(307),扰流孔(307)的位置与第一溢流孔(305)的位置错开,且扰流板(30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环(308),连接环(308)转动连接于第一活塞杆(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架(202)上的圆柱形的固定箱(204),且矩形的摩擦台(303)穿过对应位置的固定箱(204)中心处,所述固定箱(204)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板(700),转动环板(700)的外环侧面上部固定有齿圈(701),固定架(202)上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03),驱动齿轮(203)连接有电机,且驱动齿轮(203)的一侧穿过固定箱(204)侧壁,并与齿圈(70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结构包括位于摩擦台(303)外侧的摩擦板(704),摩擦板(704)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顶杆(703),两个顶杆(703)穿过对应的导向架(205),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顶杆(703)的外侧端固定有半球状的顶块(702),顶块(702)的内端与导向架(205)之间连接有弹簧,且顶块(702)的半球面与转动环板(700)和调节块(705)的内侧壁对应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器(500)包括外筒体(501),外筒体(501)的顶面中心处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杆(502),所述外筒体(501)的底端和第二活塞杆(502)的顶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端板(5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502)的底端伸入外筒体(501)内部,并固定有活塞块(507),且活塞块(507)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第二溢流孔(508),所述第二阻尼调整组件位于外筒体(501)的内腔底部,并与活塞块(507)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调整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外筒体(501)内腔下部的阻尼板(600),阻尼板(600)上对应每个第二溢流孔(508)的位置均固定有阻尼柱(601),阻尼柱(601)的中心处设有第三溢流孔,所述阻尼板(600)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滑板(602),外筒体(501)的内腔底部对应固定有两个限位滑座(603),且限位滑板(602)的一侧与限位滑座(603)的侧壁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502)的下侧段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孔(505),外筒体(501)的内腔底面中心处对应固定有导向轴(506),导向轴(506)的顶端穿过阻尼板(600)和活塞块(507)的中心处,并滑动连接于导向孔(505)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撑板(400)的内侧边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杆(404),主支撑板(300)上的对应侧边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限位筒(405),且限位杆(404)的端部滑动连接于限位筒(405)中,并连接有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主支撑板(300)和副支撑板(400)上均匀设有多个连接螺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包括底座(100)和对称固定于底座(100)顶面的两个支撑箱(200),且两个支撑箱(200)的上方通过均匀设置的多个弹簧共同连接有一个主支撑板(30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包括滑动连接于活塞腔(201)中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的顶部中心处固定有竖直的第一活塞杆(301),第一活塞杆(301)的顶端伸出支撑箱(200),并与第一端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301)的上部固定有矩形的摩擦台(303),且摩擦台(303)与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活塞板(304)底部的两个平行的活塞板(304),活塞板(304)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溢流孔(305),且两个活塞板(304)之间设有一个扰流板(306),所述扰流板(306)上均匀设有多个扰流孔(307),扰流孔(307)的位置与第一溢流孔(305)的位置错开,且扰流板(306)的中心处固定有连接环(308),连接环(308)转动连接于第一活塞杆(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架(202)上的圆柱形的固定箱(204),且矩形的摩擦台(303)穿过对应位置的固定箱(204)中心处,所述固定箱(204)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板(700),转动环板(700)的外环侧面上部固定有齿圈(701),固定架(202)上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03),驱动齿轮(203)连接有电机,且驱动齿轮(203)的一侧穿过固定箱(204)侧壁,并与齿圈(70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阻尼器的抗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结构包括位于摩擦台(303)外侧的摩擦板(704),摩擦板(704)上对称固定有两个顶杆(703),两个顶杆(703)穿过对应的导向架(205),并与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顶杆(703)的外侧端固定有半球状的顶块(702),顶块(70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涛王宏伟曹泽民龙琰张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