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11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传力外壳,其包括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水平承压板用于设置在所有塔柱顶部,竖向围板设置在水平承压板远离塔柱的一侧,并沿水平承压板周向设置,用于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用于填充混凝土,并使传力外壳与混凝土协同作用,传递荷载;第一加劲结构,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连接;第二加劲结构,其设置在水平承压板的下侧,并用于与塔柱连接。容纳腔内用于填充混凝土,第一加劲结构加强混凝土与传力外壳的协同性,第二加劲结构将传力外壳传递的荷载分散至塔柱,传力外壳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施工模板,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桥梁向着大跨度、大交通量方向发展,桥梁结构承受的荷载日益增大。超大跨度桥梁往往以悬索桥作为首选桥型,桥塔作为其关键受力结构,需要承受上部结构的巨大荷载并将其顺利传递给基础。悬索桥桥塔的塔顶上通常设置有主索鞍,主索鞍将主缆的巨大荷载传递给桥塔,因此桥塔在塔顶部位需要直接承受巨大的集中荷载,并将巨大的集中荷载进行有效分散和传递。

2、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塔顶因自身刚度有限,需要复杂的构造来保证塔顶结构的刚度并实现塔顶荷载的分散和传递,而普通混凝土结构塔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搭设模板进行现场浇筑。

3、但是,钢结构塔顶结构复杂,存在制造加工困难、造价高昂的问题,普通混凝土结构塔顶在施工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存在难以对塔顶结构进行施工,延长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塔顶结构复杂,存在制造加工困难、造价高昂的问题,普通混凝土结构塔顶在施工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存在难以对塔顶结构进行施工,延长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包括:

3、传力外壳,其包括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所述水平承压板用于设置在所有塔柱顶部,所述竖向围板设置在所述水平承压板远离所述塔柱的一侧,并沿所述水平承压板周向设置,用于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填充混凝土,并使所述传力外壳与所述混凝土协同作用,传递荷载;

4、第一加劲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连接;

5、第二加劲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承压板的下侧,并用于与所述塔柱连接。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劲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加劲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加劲板,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和第一纵向加劲板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和第一纵向加劲板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填充所述混凝土。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劲结构中还包括水平加劲格板,所述水平加劲格板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和第一纵向加劲板连接,并与所述竖向围板连接。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加劲格板上设有竖向加劲板,所述竖向加劲板上设有至少一列钢筋孔,所述钢筋孔用于使钢筋穿过所述混凝土。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劲结构包括连接组件和加劲组件,所述加劲组件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和加劲组件的上端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所述塔柱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和所述加劲组件共同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并将所述水平承压板和所述加劲组件传递的荷载分散至所述塔柱。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设置在相邻塔柱之间,并用于连接相邻塔柱,所述连接板位于相邻塔柱的轴心连线上,所述连接板上端与所述水平承压板连接。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劲组件包括:

12、中心加劲组件,其与所述水平承压板连接,所述中心加劲组件用于设置在所有所述连接板围成区域中,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3、多个周向加劲组件,其沿所述中心加劲组件周向设置,并位于两根相邻塔柱之间,且位于所有所述连接板围成区域外,所述周向加劲组件与所述连接板和水平承压板连接。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加劲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横向加劲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纵向加劲板,所述第二横向加劲板和第二纵向加劲板交叉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并将荷载传递至所述连接板。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加劲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横向加劲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纵向加劲板,所述第三横向加劲板和第三纵向加劲板交叉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并将荷载传递至所述连接板。

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承压板上设有多个剪力钉,所述剪力钉用于伸入所述混凝土。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8、在使用该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时,将水平承压板设置在所有塔柱顶部,竖向围板设置在水平承压板远离塔柱的一侧,并沿水平承压板周向设置,用于围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安装第一加劲结构,第一加劲结构与水平承压板和竖向围板连接,在水平承压板的下侧安装第二加劲结构,第二加劲结构与塔柱连接,第二加劲结构用于将传力外壳传递的荷载分散至塔柱,最后在容纳腔内填充混凝土,并使传力外壳与混凝土协同作用。由于竖向围板设置在水平承压板远离塔柱的一侧,并沿水平承压板周向设置,用于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用于填充混凝土,第一加劲结构加强混凝土与传力外壳的协同性,并加强传力外壳的结构,第二加劲结构加强传力外壳结构的同时,将传力外壳传递的荷载分散至塔柱,无需在施工时安装拆卸模板,传力外壳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施工模板,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塔顶结构复杂,存在制造加工困难、造价高昂的问题,普通混凝土结构塔顶在施工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存在难以对塔顶结构进行施工,延长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效率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结构(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加劲板(42),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11)和竖向围板(12)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填充所述混凝土(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结构(4)中还包括水平加劲格板(43),所述水平加劲格板(43)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连接,并与所述竖向围板(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劲格板(43)上设有竖向加劲板(44),所述竖向加劲板(44)上设有至少一列钢筋孔(441),所述钢筋孔(441)用于使钢筋穿过所述混凝土(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结构(5)包括连接组件(6)和加劲组件,所述加劲组件与连接组件(6)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和加劲组件的上端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11)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用于与所述塔柱(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用于和所述加劲组件共同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11),并将所述水平承压板(11)和所述加劲组件传递的荷载分散至所述塔柱(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多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板(61),所述连接板(61)用于设置在相邻塔柱(2)之间,并用于连接相邻塔柱(2),所述连接板(61)位于相邻塔柱(2)的轴心连线上,所述连接板(61)上端与所述水平承压板(1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组件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劲组件(5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横向加劲板(51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纵向加劲板(512),所述第二横向加劲板(511)和第二纵向加劲板(512)交叉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11),并将荷载传递至所述连接板(6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加劲组件(5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横向加劲板(52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纵向加劲板(522),所述第三横向加劲板(521)和第三纵向加劲板(522)交叉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11),并将荷载传递至所述连接板(6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承压板(11)上设有多个剪力钉,所述剪力钉用于伸入所述混凝土(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结构(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加劲板(42),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11)和竖向围板(12)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将所述容纳腔划分为多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填充所述混凝土(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劲结构(4)中还包括水平加劲格板(43),所述水平加劲格板(43)与所述第一横向加劲板(41)和第一纵向加劲板(42)连接,并与所述竖向围板(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劲格板(43)上设有竖向加劲板(44),所述竖向加劲板(44)上设有至少一列钢筋孔(441),所述钢筋孔(441)用于使钢筋穿过所述混凝土(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管混凝土组合塔的塔顶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劲结构(5)包括连接组件(6)和加劲组件,所述加劲组件与连接组件(6)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和加劲组件的上端均与所述水平承压板(11)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用于与所述塔柱(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6)用于和所述加劲组件共同支撑所述水平承压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武刘科峰单秋伟陈德柱邹敏勇李林谢馨郑亚鹏汪威刘奇顺张光雨裘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