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038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包括三角框架,三角框架的每个角下方均连接有螺旋杆、预压碟簧;三角框架的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下方的螺旋杆上均转动套设有第一圆筒;三角框架的第三顶角下方的螺旋杆上转动套设有第二圆筒;两个第一圆筒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均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二圆筒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每个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分别啮合有第四齿轮;当三角框架的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对应的预压碟簧发生形变时,所述预压碟簧上方的螺旋杆带动第一圆筒转动,所述第一圆筒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三角框架中的第三顶角上升或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减振,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铁轨道及地铁轨道正加紧建设,为了保证行车的稳定及乘客的舒适性,对轨道的减振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需要为轨道安装减振装置。

2、但是,传统的自复位减振装置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性能有限,且不能随着减振需求对装置进行灵活改变,因此急需一种自复位性能好且耗能效果更好的减振装置,以保证更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自复位减振装置耗能能力以及自复位性能有限,且不能随着减振需求对装置进行灵活改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包括三角框架,所述三角框架的每个角下方均连接有螺旋杆、预压碟簧;所述三角框架的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下方的螺旋杆上均转动套设有第一圆筒;所述三角框架的第三顶角下方的螺旋杆上转动套设有第二圆筒;两个所述第一圆筒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均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圆筒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分别啮合有第四齿轮;

3、当三角框架的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对应的预压碟簧发生形变时,所述预压碟簧上方的螺旋杆带动第一圆筒转动,所述第一圆筒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三角框架中的第三顶角上升或下降。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顶盖上分别设有与螺旋杆相配合的开孔,所述顶盖通过螺旋杆的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圆筒转动。

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筒的底部与圆形滑轨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杆的上端与三角框架的每个角之间连接有传递弹簧。

7、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框架由具有空腔的连杆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空腔内通过间隔片隔成多个间隔区,每个所述间隔区内均设有若干颗粒。

8、进一步地,所述三角框架为等边三角形框架。

9、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的材质为金属、混凝土、玻璃或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筒壁均为双层筒壁,所述双层筒壁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的空腔内设有粘滞液体。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3、(1)在竖向荷载作用的条件中,三角框架在加载-卸载过程中保持倾斜,使得三角框架内的颗粒之间和颗粒与间隔片之间持续发生非线性碰撞,产生摩擦,耗散振动能量,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14、(2)该装置发挥作用后,利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随其对应螺旋杆移动时的转动方向不同以及预压碟簧的共同作用实现装置整体的自复位功能,使得该减振装置的自复位性能好,易用于受竖直向下荷载作用的轨道交通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框架(1),所述三角框架(1)的每个角下方均连接有螺旋杆(5)、预压碟簧(6);所述三角框架(1)的第一顶角(17)和第二顶角(18)下方的螺旋杆(5)上均转动套设有第一圆筒(7);所述三角框架(1)的第三顶角(19)下方的螺旋杆(5)上转动套设有第二圆筒(8);两个所述第一圆筒(7)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12),两个所述第一齿轮(12)均与第三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二圆筒(8)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13),每个所述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3)之间分别啮合有第四齿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7)和第二圆筒(8)的顶盖(9)上分别设有与螺旋杆(5)相配合的开孔(10),所述顶盖(9)通过螺旋杆(5)的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圆筒(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上设有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筒(7)的底部与圆形滑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5)的上端与三角框架(1)的每个角之间连接有传递弹簧(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框架(1)由具有空腔的连杆首尾连接而成,所述空腔内通过间隔片(2)隔成多个间隔区,每个所述间隔区内均设有若干颗粒(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框架(1)为等边三角形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3)的材质为金属、混凝土、玻璃或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7)和第二圆筒(8)的筒壁均为双层筒壁,所述双层筒壁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的空腔内设有粘滞液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壁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螺旋片(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框架(1),所述三角框架(1)的每个角下方均连接有螺旋杆(5)、预压碟簧(6);所述三角框架(1)的第一顶角(17)和第二顶角(18)下方的螺旋杆(5)上均转动套设有第一圆筒(7);所述三角框架(1)的第三顶角(19)下方的螺旋杆(5)上转动套设有第二圆筒(8);两个所述第一圆筒(7)外侧分别套设有第一齿轮(12),两个所述第一齿轮(12)均与第三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二圆筒(8)外侧套设有第二齿轮(13),每个所述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3)之间分别啮合有第四齿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7)和第二圆筒(8)的顶盖(9)上分别设有与螺旋杆(5)相配合的开孔(10),所述顶盖(9)通过螺旋杆(5)的上升或下降带动第一圆筒(7)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齿轮放大惯性的自复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上设有圆形滑轨,所述第一圆筒(7)的底部与圆形滑轨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博孙孟凯陈瑾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