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839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属于齿轮测试领域。获取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数据样本,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方差比,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根据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和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分析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义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影响传递误差的评价指标,评估了制造公差对实际齿轮啮合传递误差的影响,表明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驱系统减速器作为电动汽车电驱系统总成的关键部件,电驱系统减速器的制造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齿轮微观修形的制造精度是精度影响较大的一部分,良好的齿轮微观修形制造精度对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有很大帮助。现有仿真分析缺少对齿轮微观修形制造精度相关的分析,仿真分析结果忽略了制造公差对实际齿轮啮合的影响,导致齿轮实际传递误差与仿真设计名义传递误差有一定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能够表明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获取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数据样本;
[0007]S2、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方差比;
[0008]S3、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
[0009]S4、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
[0010]S5、根据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和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分析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
[0011]进一步地,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分别包括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分别包括齿向修形鼓形量、齿廓形状偏差、齿形修形鼓形量、螺旋角形状偏差、齿顶修缘量和有效齿顶圆直径最小值,记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为V
ij
,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分别包括齿向修形鼓形量公差、齿廓形状偏差公差、齿形修形鼓形量公差、螺旋角形状偏差公差、齿顶修缘量公差和有效齿顶圆直径最小值公差,记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为T
ij
,其中,i≤4,j≤6,且i和j均为正整数。
[0012]进一步地,选取若干对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作为数据样本,数据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定义数据样本的均值为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名义值,定义数据样本的标准差σ
ij
为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的标准差。
[0013]进一步地,在同一工况下,应用控制变量法计算出单一公差下的传递误差结果TE
ij

[0014]进一步地,将传递误差结果TE
ij
与名义齿轮传递误差TE0的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定义为单一公差下最大传递误差TE
ij max
,TE
ij max
=|TE
ij

TE0|
max
;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Q
ij
定义为单一公差下最大传递误差TE
ij max
与单一公差下最大传递误差TE
ij max
之和的比值,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Q
ij
越大,则该公差对传递误差结果影响越大,系数越小,则该公差对传递误差结果影响越小。
[0015]进一步地,通过蒙特卡洛法计算所有公差在单一工况综合影响下的传递误差为TE

;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S定义为公差传递误差TE

与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名义值下的名义齿轮传递误差TE0差值的绝对值与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名义值下的名义齿轮传递误差TE0的比值,当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S为0时,表示公差影响传递误差不敏感;当S为0.5时,表示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敏感;当S为1时,表示公差影响传递误差非常敏感。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系统,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
[0017]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数据样本;
[0018]第二计算模块,用于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方差比;
[0019]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
[0020]第四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
[0021]第五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和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分析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性。
[002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测试仪,所述测试仪包括:
[0023]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0024]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0025]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
[0026]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系统、测试仪及存储介质中,适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电驱系统减速器,首先,获取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数据样本,其次,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方差比,接着,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然后,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最后,根据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和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分析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本专利技术考虑了齿轮微观修形制造公差对齿轮微观修形量的影响,定义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影响传递误差的评价指标,评估了制造公差对实际齿轮啮合传递误差的影响,表明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减少了齿轮实际传递误
差与仿真设计名义传递误差的偏差,提高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数据样本;S2、通过蒙特卡洛法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方差比;S3、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S4、获取各项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S5、根据公差影响传递误差权重系数和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敏感性系数,分析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对传递误差影响的敏感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分别包括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分别包括齿向修形鼓形量、齿廓形状偏差、齿形修形鼓形量、螺旋角形状偏差、齿顶修缘量和有效齿顶圆直径最小值,记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为V
ij
,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分别包括齿向修形鼓形量公差、齿廓形状偏差公差、齿形修形鼓形量公差、螺旋角形状偏差公差、齿顶修缘量公差和有效齿顶圆直径最小值公差,记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为T
ij
,其中,i≤4,j≤6,且i和j均为正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若干对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公差作为数据样本,数据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定义数据样本的均值为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名义值,定义数据样本的标准差σ
ij
为第i种齿面的第j个齿轮微观修形参数的标准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轴齿仿真软件计算在单一工况下,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名义值下的名义齿轮传递误差TE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工况下,应用控制变量法计算出单一公差下的传递误差结果TE
ij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参数公差敏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传递误差结果TE
ij
与名义齿轮传递误差TE0的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定义为单一公差下最大传递误差TE
ij max
,TE
ij max
=|T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相坤于博瑞白学斌贾旭东张鹏金子嵛梁宏宇王学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