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95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涉及弹簧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设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弹簧表面上油处理的涂油机构,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连通有回流空间,所述回流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油液过滤更换的回流机构,所述回流空间右侧设置有第二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弹簧上油过程中对弹簧进行拉伸与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领域,具体为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弹簧防锈油是由基础油、防锈剂(又称油溶性缓蚀剂)和其它辅助添加剂组成的一种暂时性防护材料,其对金属的保护。在弹簧的生产过程中,弹簧的后处理工艺十分重要是弹簧的使用寿命长短的重要步骤,而在对弹簧进行防锈油上油过程中,目前的上油都是在弹簧正常长度下进行上油,由于弹簧的弹性拉伸这也导致弹簧拉伸部分无法得到油液的充分覆盖,使得弹簧重要的拉伸部分却无法上油导致上油不充分,使得使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在弹簧拉伸节点处得不到充分分散和发挥作用,使得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设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弹簧表面上油处理的涂油机构,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连通有回流空间,所述回流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油液过滤更换的回流机构,所述回流空间右侧设置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中设置有用于上油后弹簧表面风干的风干机构;
[0005]所述风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左右两侧的第三空间,两个所述第三空间关于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空间左右侧壁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固定管,每个所述固定管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三空间,每个所述第三空间下侧壁分别固设有风箱罐,每个所述固定管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风箱罐中,每个所述固定管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风干壳体,每个所述风干壳体下端面均与所述第二空间下侧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风干壳体中分别设置有风干空间,每个所述风干空间远离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腔,每个所述进气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管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风干空间中位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水平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抖匀组件。
[0006]作为优选,所述抖匀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每个所述风干空间后侧壁的风轮转轴,每个所述风轮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风轮辊筒,每个所述风轮辊筒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八个风板,每个所述风板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风轮转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转盘,每个所述驱动转盘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固设有三个凸块,每个所述风干空间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卡位圆柱,每个所述卡位圆柱均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壳体侧壁之间左右滑动连接,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板,每个所述连接滑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每个所
述风干空间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风干圆孔,使得当上油后的弹簧掉落到所述第二空间中,此时弹簧左右端分别抵接在最上侧的所述卡位圆柱上,与此同时风干气流从两个所述固定管中充入到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中,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中喷入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板,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轮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盘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所述凸块间歇性推动对应的所述连接滑板左右往复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最上侧的两个所述卡位圆柱之间的弹簧间歇性往下掉落,使得每往下落一阶弹簧都受到抖动,从而能将弹簧上多余的油抖落,从而保证弹簧上油的充分性,与此同时气流一直从对应的所述风干圆孔中喷出对弹簧进行风干,从而加速了弹簧在后处理过程中各种功能添加剂在油中充分进行分散与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弹簧的强度与寿命。
[0007]作为优选,所述涂油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后侧壁的两个链轮转轴,两个所述链轮转轴关于所述第一空间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所述链轮转轴后端面与动力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链轮转轴上分别固设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上设置有八个上油壳体,每个所述上油壳体中分别设置有上油空间,每个所述上油空间开口均呈外扩状,每个所述上油空间中分别对称连通有挤压滑槽,每个所述挤压滑槽中分别滑动连接有电磁铁,每个所述电磁铁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两个推拉圆杆,每个所述挤压滑槽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动力电机,每个所述动力电机输出端分别固设有驱动转轴,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挤压滑槽,每个所述挤压滑槽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均呈圆弧状且固设有固定块,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均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块且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块靠近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环形块,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块之间抵接,每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连通有开口向上的上料空间,所述上料空间下侧设置有进料环管,所述进料环管与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环管中设置为中空状且与所述上料空间与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相连通,使得在将需要上油的弹簧放入到所述上料空间中,从而使得弹簧掉落到所述上油空间中,此时两个电磁铁分别吸住弹簧左右两端,同时两个所述动力电机启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被两个所述电磁铁吸住的弹簧转动,与此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在所述环形块上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电磁铁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电磁铁左右往复挤压拉伸弹簧加上转动,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回流空间中的滤网,所述回流空间下侧壁固设有回流漏斗,所述回流漏斗底端连通有出油油道,所述出油油道中设置有油泵,所述出油油道左侧固设有出油漏斗,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固设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设置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呈环状将所述第一海绵包围,所述圆弧槽左侧壁与所述回流空间相连通,使得在对应的所述上油壳体运行到所述链条最左侧时,从而使得对弹簧
上完油后的油液倒出,从而流入到所述回流空间中,通过所述滤网过滤将油液中的杂质过滤,再次通过所述回流漏斗进入到所述出油油道中,使得干净的油液再次进入到所述上油空间中准备对新的弹簧进行上油,同时上完油后的所述上油壳体运行到所述第一海绵上侧时,所述第一海绵对所述上油壳体外侧进行擦拭,从而将外漏的油液进行吸收去除,保证了所述上油壳体的干净度,而所述第一海绵中吸收的油液通过所述圆弧槽排入到所述回流空间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不仅避免了油液浪费,同时使得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都是干净的油液,相比传统的上油极大保证了上油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不需要人对油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上油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固设有放料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包括机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中设有第一空间(11),所述第一空间(11)中设置有涂油机构,所述第一空间(11)下侧壁连通有回流空间(26),所述回流空间(26)与所述第一空间(11)中设置有回流机构,所述回流空间(26)右侧设置有第二空间(18),所述第二空间(18)与所述第一空间(11)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8)中设置有风干机构,所述风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18)左右两侧的第三空间(21),两个所述第三空间(21)关于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空间(18)左右侧壁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固定管(20),每个所述固定管(20)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三空间(21),每个所述第三空间(21)下侧壁分别固设有风箱罐(22),每个所述固定管(20)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风箱罐(22)中,每个所述固定管(20)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风干壳体(40),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下端面均与所述第二空间(18)下侧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中分别设置有风干空间(41),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远离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腔(46),每个所述进气腔(46)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管(20)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中位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46)水平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抖匀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匀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后侧壁的风轮转轴(49),每个所述风轮转轴(49)上分别固定套设有风轮辊筒(48),每个所述风轮辊筒(48)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八个风板(50),每个所述风板(50)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风轮转轴(49)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转盘(47),每个所述驱动转盘(47)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固设有三个凸块(51),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卡位圆柱(43),每个所述卡位圆柱(43)均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壳体(40)侧壁之间左右滑动连接,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43)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板(42),每个所述连接滑板(4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41)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风干圆孔(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11)后侧壁的两个链轮转轴(12),两个所述链轮转轴(12)关于所述第一空间(11)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所述链轮转轴(12)后端面与动力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链轮转轴(12)上分别固设有链轮(13),两个所述链轮(13)之间连接有链条(14),所述链条(14)上设置有八个上油壳体(29),每个所述上油壳体(29)中分别设置有上油空间(31),每个所述上油空间(31)开口均呈外扩状,每个所述上油空间(31)中分别对称连通有挤压滑槽(33),每个所述挤压滑槽(33)中分别滑动连接有电磁铁(32),每个所述电磁铁(32)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道林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金马特种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