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415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墨混合装置,涉及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左侧的进料箱和罐体右侧的取样箱,所述罐体与取样箱之间设有取样机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下料管,所述进料箱的顶端设有与罐体连通的上料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罐体与取样箱之间设有取样机构,取样机构是由取样管、端盖、气缸和活塞组成的,打开电磁阀,气缸带活塞移动抽取取样管中的空气使其成为负压,再由输料管自动将油墨输送到取样箱的出料管处自动取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打开圆盖取样的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油墨挥发的问题。分油墨挥发的问题。分油墨挥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油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墨是热转印碳带的生产原料之一,油墨在使用前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对油墨的充分混合是保证碳带产品质量均一的重要环节,而油墨混料罐就是比较常用的设备之一,油墨混料罐是一种用于混合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油墨的设备;
[0003]现有的混料罐为了避免油墨挥发,一般设置为封闭式结构,搅拌完成后要对油墨进行取样检测,其原理是在混料罐的顶部设置一个可打开的圆盖,然而在打开圆盖的时还是会有一部分的油墨挥发,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油墨混合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已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打开圆盖取样的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油墨挥发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左侧的进料箱和罐体右侧的取样箱,所述罐体与取样箱之间设有取样机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下料管,所述进料箱的顶端设有与罐体连通的上料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
[0006]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管、端盖、气缸和活塞,多个所述取样管等距设置在罐体的右侧,所述取样管的左端通过入料口与罐体的内部连通,且入料口的内侧铰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外侧设有密封垫,所述取样管的右端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于取样管的内部并连接有活塞,所述取样管通过输料管与取样箱的内部连通。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箱的内部设有与取样管匹配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端设有电磁阀,所述出料管通过输料管与取样管连通。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箱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的材料为透明玻璃,所述出料管的上方通过输料管连通有油压表。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油泵和油管,所述油泵安装在进料箱的顶部,所述油泵的两端连通有油管,所述油泵的输入端通过油管与进料箱的内部,所述油泵的输出端通过油管与罐体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料箱的顶端设有进料斗。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搅拌叶和底架,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在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外侧设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连接有底架,所述搅拌轴的顶部贯穿于罐体的内部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叶的一端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与罐体的内壁贴合,所述搅拌叶的内部设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的内部设有与搅拌轴匹配的弧形槽,所述固定箍通过螺栓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架的顶部也通过固定箍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架
内部设有与搅拌轴底端匹配的插槽,所述底架的结构设为与罐体底部相契合的半圆形,所述底架位于下料管的正上方。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进料箱的顶端设置上料机构,上料机构是由油泵与油管组成的,油泵吸取罐体内的油墨,再将其通过油管输送到罐体中,在罐体的内部设置搅拌机构,搅拌机构是由搅拌轴、搅拌叶和底架组成的,电机带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和其底端底架转动,搅动罐体内的油墨相互混合,在罐体与取样箱之间设有取样机构,取样机构是由取样管、端盖、气缸和活塞组成的,打开电磁阀,气缸带活塞移动抽取取样管中的空气使其成为负压,再由输料管自动将油墨输送到取样箱的出料管处自动取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打开圆盖取样的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油墨挥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取样管内部机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取样管工作状态图。
[0017]其中:1、罐体;2、进料箱;3、取样箱;4、取样管;5、入料口;6、端盖;7、密封垫;8、气缸;9、活塞;10、输料管;11、出料管;12、电磁阀;13、油压表;14、仓门;15、搅拌轴;16、搅拌叶;17、刮板;18、固定箍;19、底架;20、下料管;21、电机;22、进料斗;23、油泵;24、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左侧的进料箱2和罐体1右侧的取样箱3,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下料管20,所述进料箱2的顶端设有与罐体1连通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油泵23和油管24,所述油泵23安装在进料箱2的顶部,所述油泵23的两端连通有油管24,所述油泵23的输入端通过油管24与进料箱2的内部,所述油泵23的输出端通过油管24与罐体1的顶端连通,所述进料箱2的顶端设有进料斗22,通过进料斗22将不同的油墨倒进料箱2中,由进料箱2顶部的油泵23和油管24将油墨自动输送进罐体1的内部。
[0020]所述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21,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15、搅拌叶16和底架19,所述搅拌轴15转动安装在罐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轴15的外侧设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搅拌叶16,所述搅拌轴15的底端连接有底架19,所述搅拌轴15的顶部贯穿于罐体1的内部并与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电机21通过搅拌轴15带动其外侧的多个搅拌叶16转动,对罐体1内部的油墨进行搅拌,使他们之间相互混合。
[0021]所述搅拌叶16的一端连接有刮板17,所述刮板17的外侧与罐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搅拌叶16的内部设有固定箍18,所述固定箍18的内部设有与搅拌轴15匹配的弧形槽,所述固定箍18通过螺栓与搅拌轴15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架19的顶部也通过固定箍18与搅拌轴15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架19内部设有与搅拌轴15底端匹配的插槽,所述底架19的结构设为与罐体1底部相契合的半圆形,所述底架19位于下料管20的正上方,搅拌叶16和底架19采用固
定箍18与搅拌轴15可拆卸连接,方便他们与搅拌轴15进行组装,搅拌叶16一端的刮板17在搅拌轴15转动的同时可刮取罐体1内壁上的油墨,避免油墨在出料时粘附在其中,刮取的油墨会积聚在罐体1的底部,搅拌轴15也会带动底架19转动,进而推动油墨向下料管20移动,使油墨出料更加的顺畅。
[0022]所述罐体1与取样箱3之间设有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管4、端盖6、气缸8和活塞9,多个所述取样管4等距设置在罐体1的右侧,所述取样管4的左端通过入料口5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且入料口5的内侧铰接有端盖6,所述端盖6的外侧设有密封垫7,密封垫7设置在端盖6与入料口5的中间处,可增加取样管4与罐体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油墨通过取样管4外泄,所述取样管4的右端设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输出端贯穿于取样管4的内部并连接有活塞9,所述取样管4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左侧的进料箱(2)和罐体(1)右侧的取样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与取样箱(3)之间设有取样机构,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下料管(20),所述进料箱(2)的顶端设有与罐体(1)连通的上料机构,所述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电机(21),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取样管(4)、端盖(6)、气缸(8)和活塞(9),多个所述取样管(4)等距设置在罐体(1)的右侧,所述取样管(4)的左端通过入料口(5)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且入料口(5)的内侧铰接有端盖(6),所述端盖(6)的外侧设有密封垫(7),所述取样管(4)的右端设有气缸(8),所述气缸(8)的输出端贯穿于取样管(4)的内部并连接有活塞(9),所述取样管(4)通过输料管(10)与取样箱(3)的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箱(3)的内部设有与取样管(4)匹配的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顶端设有电磁阀(12),所述出料管(11)通过输料管(10)与取样管(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箱(3)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仓门(14),所述仓门(14)的材料为透明玻璃,所述出料管(11)的上方通过输料管(10)连通有油压表(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混合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振申晟李平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维森智能识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