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轨道交通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公共交通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架、轨道交通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使用轨道交通车辆来运输。已有的诸如胶轮轨道交通车辆等轨道交通车辆,其转向架通常设置有左右两侧的诸如胶轮的行走轮,行走轮在轨道梁上行走。一些轨道交通车辆特别是胶轮轨道交通车辆没有设置防侧倾的结构,使得车辆平稳性太差,乘客舒适度差,极大的限制了车辆速度的提升。车辆晃动太大,导致车辆运行需要很大的空间,不仅增加了运营的安全风险(车辆干涉、乘客上下车踏空等),且极大的限制了车辆对各种条件的适应性,使车辆丧失竞争力。另一些胶轮轨道交通车辆设置防侧翻杆来防止其侧翻,然而这种结构不能完全消除侧翻的风险,仍存在上述各种问题。
[0003]因此,需要一种转向架、轨道交通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所述轨道交通车辆在行驶时沿轨道梁移动并包括第一车体,所述转向架设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左行走轮、右行走轮、左限位轮和右限位轮,所述左行走轮与所述右行走轮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者均用于与所述轨道梁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左限位轮和右限位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两者均用于与所述轨道梁的向背于所述上表面的下表面抵接;其中,所述左限位轮与所述左行走轮位于所述转向架的左侧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所述右限位轮与所述右行走轮位于所述转向架的右侧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第二悬挂系统,所述第二悬挂系统用于连接位于所述轨道梁下方的第二车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轮在与所述左右方向平行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左行走轮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所述右限位轮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右行走轮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行走轮和所述右行走轮均为胶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车轴和连接梁,所述车轴与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左行走轮与所述右行走轮之间,并连接所述左限位轮和所述右限位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梁、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侧部梁,所述侧部梁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梁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限位轮和所述右限位轮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侧部梁的端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与所述轨道梁的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表面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包括左导向轮和右导向轮,所述左导向轮和所述右导向轮均位于所述左行走轮和所述右行走轮之间,所述左导向轮和所述右导向轮分别用于与所述轨道梁的彼此面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红,刘俊杰,张安庆,毛光丙,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