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及一种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03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2:54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及一种车辆,包括沿垂向依次设置的侧架、弹性垫、承载鞍和轮对;所述承载鞍位于所述侧架的下方,所述承载鞍与所述轮对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弹性垫沿垂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以分别与所述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所述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卡接固定,对所述弹性垫的平面移动进行限位。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转向架,在侧架和承载鞍之间设置弹性垫,同时弹性垫的垂向两端分别设置卡接部,以分别与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固定,由此以对弹性垫相对于侧架、承载鞍的横向相对移动进行限位;提高弹性定位效果。提高弹性定位效果。提高弹性定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及一种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转向架
,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架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货车上用得比较多的是三大件式转向架,由一个摇枕、两个侧架、两个轮对、承载弹簧、减振装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等组成。在侧架和轮对之间设置有承载鞍,置于侧架导框内、侧架与车轴轴承之间,起到连接轮对和侧架的作用。根据货车的使用情况,承载鞍的设计各不相同,且承载鞍在侧架导框的弹性定位方式也不同。
[0003]一般的,在承载鞍与副构架之间加弹性垫,但这种齿状啮合的弹性垫加工复杂,且需要通过调整楔形的位置和尺寸来获得设计需要的纵、横向刚度值,以实现最优动力学性能。同时,弹性垫在转向架复构架和承载鞍之间存横向相对移动,弹性定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向架,以解决现有的承载鞍组件在转向架副构架和承载鞍之间存横向相对移动,弹性定位效果较差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向架的车辆。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向架,包括沿垂向依次设置的侧架、弹性垫、承载鞍和轮对;所述承载鞍位于所述侧架的下方,所述承载鞍与所述轮对之间设置有轴承;
[0007]所述弹性垫沿垂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以分别与所述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所述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卡接固定,对所述弹性垫的平面移动进行限位。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垫的顶面设有第一卡接凸部;
[0009]所述侧架上沿垂向设有位于轮对位置处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内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套筒的底壁设有预设间隔;
[0010]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为定位卡接凹部,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向远离所述安装套筒的底壁一侧凹设,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分别与所述弹性垫的顶部周向边缘和所述第一卡接凸部套装。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垫的底面设有第二卡接凸部;
[0012]所述第二定位卡接部凸出于所述承载鞍的顶面,且在中心处环绕形成定位卡接槽,所述定位卡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凸部配合。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包括:
[0014]一体化成型且依次设置的金属顶层、弹性芯层和金属底层;
[0015]所述第一卡接凸部位于所述金属顶层上,所述第二卡接凸部位于所述金属底层上。
[0016]优选地,所述承载鞍的底面上设有鞍面,所述鞍面沿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承载鞍的端部,用于与轴承的外壁配合;
[0017]所述承载鞍的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上设有定位止挡块,用于对轴承和轮对的横向位移进行限位,所述定位止挡块位于所述鞍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沿垂向向下延伸。
[0018]优选地,所述承载鞍的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的外侧设有导框缺口,所述导框缺口沿垂向自上至下贯通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垂直设置;
[0019]所述侧架的导框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导框块,所述导框缺口和所述导框块间隙配合。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包括向远离所述安装套筒的底壁一侧凹设的周向凹槽,以及在所述周向凹槽的中心处设置的卡接通孔;
[0021]所述周向凹槽和所述弹性垫的顶部周向边缘套装;
[0022]所述第一卡接凸部位于所述弹性垫的中心处,且与所述卡接通孔间隙配合。
[0023]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筒沿筒深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架的内壁焊接固定;
[0024]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套筒焊接固定。
[0025]优选地,所述导框缺口包括一组平行且设有预设间隔设置的导框条,所述导框条凸出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导框条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所述导框缺口。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包括沿垂向依次设置的侧架、弹性垫、承载鞍和轮对;承载鞍位于侧架的下方,承载鞍与轮对之间设置有轴承;弹性垫沿垂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以分别与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卡接固定,对弹性垫的平面移动进行限位。
[0027]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8]在侧架和承载鞍之间设置弹性垫,同时弹性垫的垂向两端分别设置卡接部,以分别与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固定,由此以对弹性垫相对于侧架、承载鞍的横向相对移动进行限位;提高弹性定位效果。
[0029]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转向架,由于上述的转向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转向架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中标记如下:
[0037]承载鞍10、定位卡接槽11、第二定位卡接部12、导框缺口13、定位止挡块14、鞍面15;
[0038]导框条131;
[0039]弹性垫20、第一卡接凸部211、第二卡接凸部231、金属顶层21、弹性芯层22、金属底
层23;
[0040]侧架30、安装套筒31、安装板32、第一定位卡接部33、导框块34;
[0041]卡接通孔331、周向凹槽332。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向架,以解决现有的承载鞍组件在转向架复构架和承载鞍之间存横向相对移动,弹性定位效果较差的问题。
[0043]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4]请参阅图1

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承载鞍10组件的节点结构,包括沿垂向依次设置的侧架30、弹性垫20、轮对和承载鞍10;承载鞍10位于侧架30的下方,一般设置在侧架30的导框内,承载鞍10和轮对之间设置有轴承。
[00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垂向依次设置的侧架、弹性垫、承载鞍和轮对;所述承载鞍位于所述侧架的下方,所述承载鞍与所述轮对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弹性垫沿垂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以分别与所述侧架的第一定位卡接部和所述承载鞍的第二定位卡接部卡接固定,对所述弹性垫的平面移动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顶面设有第一卡接凸部;所述侧架上沿垂向设有位于所述轮对位置处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内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套筒的底壁设有预设间隔;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为定位卡接凹部,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向远离所述安装套筒的底壁一侧凹设,所述第一定位卡接部分别与所述弹性垫的顶部周向边缘和所述第一卡接凸部套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的底面设有第二卡接凸部;所述第二定位卡接部凸出于所述承载鞍的顶面,且在中心处环绕形成定位卡接槽,所述定位卡接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凸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包括:一体化成型且依次设置的金属顶层、弹性芯层和金属底层;所述第一卡接凸部位于所述金属顶层上,所述第二卡接凸部位于所述金属底层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的底面上设有鞍面,所述鞍面沿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承载鞍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少坤唐鹏陶亮姜永辉于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