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理装置、换电站及储能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2870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处理装置、换电站及储能站,应急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导滑组件和触发组件,箱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导滑组件位于容纳腔的上方,触发组件位于导滑组件下方并与导滑组件相抵接,且导滑组件和触发组件分别被设置为活动连接于箱体;导滑组件的上表面设有导滑面,导滑面从箱体第一侧朝向触发组件的方向延伸设置;当重物沿导滑面滑至触发组件上时,触发组件发生位移,以使导滑组件脱离触发组件的抵接,使得重物落入容纳腔内。当重物被置于应急处理装置上后就会沿导滑面自动滑至触发组件上时,触发组件受载发生位移,使导滑组件与触发组件相分离,则重物从触发组件上自动滑落至应急处理装置的容纳腔内,大大提升了安全性。提升了安全性。提升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处理装置、换电站及储能站


[0001]本技术涉及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处理装置、换电站及储能站。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营和维护都十分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为自身搭载的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电能,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如燃油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需要建造更多的换电站来满足需求。
[0003]换电站一方面用于存贮若干个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快速换电需求,另一方面也用于为更换下的电池进行维护和充电。但是在存储或进行充电的时候,极个别电池会出现问题而产生高温,并释放出有毒气体,甚至会引发火灾或爆炸。针对这类热失控电池需要应急处理,通常的做法是需通过码垛机将热失控电池从充电架上取下并转移给换电小车,然后通过换电小车自换电站的入户门快速转运至换电站的外部,进行安全处理,或者,将热失控电池转移至防爆灭火装置中。例如在专利公布号为CN111921134A中,公开了一种防爆灭火装置和防爆处理方法,该防爆灭火装置用于承载和存放动力电池,当动力电池处于异常状态时,可通过致动部驱动支撑托架运动至防爆位置。但是,这种防爆灭火装置,若是将电池架上或换电站内的热失控电池转移至其上时,并不能够自动快速将热失控电池转移至防爆位置,首先需要将热失控电池放置在防爆灭火装置上,然后再需要人工操作利用致动部驱动支撑托架运动至防爆位置,一是增加了操作步骤,延长了应急处理的时间,增大了换电站的安全风险;二是需要人工操作,对于在处置热失控电池过程中若是电池情况进一步恶化,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防爆灭火装置不能够自动、快速处理热失控电池的缺陷,提供一种应急处理装置、换电站及储能站。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应急处理装置,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导滑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箱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导滑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方,所述触发组件位于所述导滑组件下方并与所述导滑组件相抵接,且所述导滑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分别被设置为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导滑组件的上表面设有导滑面,所述导滑面从箱体第一侧朝向所述触发组件的方向延伸设置;
[0007]当重物沿所述导滑面滑至所述触发组件上时,所述触发组件发生位移,以使所述导滑组件脱离所述触发组件的抵接,使得所述重物落入容纳腔内。
[0008]在本方案中,该应急处理装置当重物被置于应急处理装置上后就会沿导滑面自动
滑至触发组件上时,触发组件受载发生位移,使导滑组件与触发组件相分离,则重物从触发组件上自动滑落至应急处理装置的容纳腔内;以及由于设置的导滑面可使重物沿导滑面的设置方向滑动一定的距离后才落入容纳腔,便于在近端投放重物就能够通过导滑面投放至远端,操作方便,而且无需人工介入,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同时,导滑组件上的导滑面还使重物沿导滑面的设置方向滑动,便于准确触发触发组件并能够准确落入箱体内,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0009]较佳地,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以将导滑组件和触发组件的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复位。导滑组件与触发组件在脱离抵接时,能够分别绕自身的铰接点旋转,运动平稳、可靠。
[0011]较佳地,所述导滑组件包括第一铰接端和接触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位于所述箱体第一侧并铰接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接触端位于与所述第一铰接端相对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接触端与触发组件相脱离时,导滑组件能够依靠重力向下翻转,无需外力驱动。
[0013]较佳地,所述导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接触端之间,且沿所述第一铰接端朝向所述接触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重物放置在导滑面上时,由于倾斜设置的导滑面,重物能够依靠重力滑向触发组件,无需外力驱动。
[0015]较佳地,所述导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上端铰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端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所述导滑面设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
[0016]在本方案中,支架结构简单,便于支撑且转动平稳,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7]较佳地,所述导滑组件包括支架和导轨,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上端铰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端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平行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导轨沿从所述第一铰接端朝向所述接触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导滑面设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
[0018]在本方案中,支架结构简单,便于支撑且转动平稳,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还能够通过设置导轨不同的倾斜角度,以调节重物的滑行速度。
[0019]较佳地,每一所述导轨的导滑面上安装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滚筒。
[00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减小重物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便于重物顺滑滑入箱体。
[0021]较佳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二铰接端、支撑端和触发端,所述触发端位于与所述箱体第一侧相对的箱体第二侧,且所述触发端位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并与所述箱体的底面具有第一预设间距,所述支撑端设置于所述接触端下方以支撑所述接触端,所述第二铰接端位于所述支撑端下方并铰接于所述箱体的下端。
[0022]在本方案中,由于触发端设置在箱体第二侧,而第二铰接端设置在箱体第一侧和箱体第二侧之间,当重物滑至触发端上时,触发组件失去平衡并绕自身的铰接点向外翻转,
则支撑端与接触端脱离,导致导滑组件失去平衡,并在重力作用下绕自身的铰接点向下翻转,由此,重物落入箱体内。
[0023]较佳地,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值为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触发端的长度的1/10至1/5之间。
[00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触发组件的翻转角度控制在预设角度值,这个预设角度值只需满足支撑端与接触端脱离即可。当触发端向下移动第一预设间距值时,则会受到箱体底面的阻挡,而停止向外翻转,而此时支撑端与接触端已脱离,以使重物向箱体的中部翻转,而最终落入箱体的中部。
[0025]较佳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旋转轴、支撑件和触发件,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端并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铰接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且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形成所述支撑端并从下方支撑所述接触端,所述触发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处理装置,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导滑组件和触发组件,所述箱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导滑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方,所述触发组件位于所述导滑组件下方并与所述导滑组件相抵接,且所述导滑组件和所述触发组件分别被设置为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导滑组件的上表面设有导滑面,所述导滑面从箱体第一侧朝向所述触发组件的方向延伸设置;当重物沿所述导滑面滑至所述触发组件上时,所述触发组件发生位移,以使所述导滑组件脱离所述触发组件的抵接,使得所述重物落入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组件包括第一铰接端和接触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位于所述箱体第一侧并铰接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接触端位于与所述第一铰接端相对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端和所述接触端之间,且沿所述第一铰接端朝向所述接触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上端铰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端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所述导滑面设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滑组件包括支架和导轨,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壁的上端铰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端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触发组件相抵接,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导轨平行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导轨沿从所述第一铰接端朝向所述接触端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导滑面设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轨的导滑面上安装有若干个并排设置的滚筒。8.如权利要求3

7中任一项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第二铰接端、支撑端和触发端,所述触发端位于与所述箱体第一侧相对的箱体第二侧,且所述触发端位于所述箱体的下端并与所述箱体的底面具有第一预设间距,所述支撑端设置于所述接触端下方以支撑所述接触端,所述第二铰接端位于所述支撑端下方并铰接于所述箱体的下端。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的值为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触发端的长度的1/10至1/5之间。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旋转轴、支撑件和触发件,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端并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铰接于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且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形成所述支撑端并从下方支撑所述接触端,所述触发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接,所述触发件的另一端朝所述箱体第二侧的方向延伸并逐渐增大与所述箱体底面的间距,所述触发件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触发端;当重物滑至所述触发件上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旋转轴向所述箱体第二侧翻转,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朱明厚刘青万里斌庄智敏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