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26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49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车体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形成大灯部件的框架,框架外面为一周的外围肋,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的中段都为有内外肋的工横断面;框架的右立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右边框交汇连成一体;右边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向左凹的弧形外框交汇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有支撑右大灯的框架,而且框架还有一体成型的枝杈、右边框、弧形外框,大大增强了整体强度及连接车体的强度,特别是这些结构一体成型,加工非常方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降低。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特别是由铝合金构成汽车前左侧大灯的框架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已有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有左立框,横向延伸的上横框和下横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右前端连接有右立框,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连接形成大灯部件的框架,各部分都是由扳金加工的再焊接成框架,或用整块钢板压制成形的框架,框架再焊接上连接件和辅助边框,最终构成支架。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固定连接件,连接至车体,一般有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左立框和右立框及连接件来连接车体。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与所述保险杠之间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安装外围零件的零件安装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以及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吸能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并朝向所述保险杠的方向凹入,以形成一溃缩空间,且其凹入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零件安装部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两头安装保险杠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并且在保险杠的最外表面安装有外围保险杠蒙皮。因此,在不增加零件、不改变外观的前提下,如何提供一种既能用以使外围保险杠蒙皮支撑在保险杠的外表面,又能集成其它多种功能的保险杠支架是本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的支架加工工艺复杂,与保险杠和车体配合后强度低,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压铸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
[0004]本技术的一种铝压铸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有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左立框,左立框上下两端都弯曲成横向并向横向随灯形延伸成上横框和下横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右前端又汇合弯曲合成右立框,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形成大灯部件的框架;框架外面为一周的外围肋,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的中段都为工横断面;框架的右立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右边框交汇连成一体;右边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向左凹的弧形外框9交汇连成一体;右立框上下两端带有通过螺栓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凸起柱体,柱体带有连接孔或螺孔,框架的上横框、框架的下横框带有通过螺栓与大灯固定连接的凸起柱体,柱体带有连接孔或螺孔,柱体之间带有肋或柱体与两侧的内外肋连接;弧形外框、右边框与枝杈交会处带有柱体,柱体带有与车体或蒙皮连接的孔或螺孔。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但有支撑大灯的框架,而且框架是一体成型的枝杈、右边框、弧形外框,大大增强了整体强度及连接车体的强度,特别是这些结构一体成型,加工非常方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另外还配合一体成型的向左凹的弧形外框,弧形外框上下段分别与其连接并交汇的枝杈构成三角框,更增强了支架右侧的支撑强度和整体强度。本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排列向右,与车体连接固定,左大灯镶嵌在框架内,并通过大灯连接孔固定。蒙皮与支架的支撑部的螺孔固定
连接,这样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安装外围零件的零件安装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以及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吸能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并朝向所述保险杠的方向凹入,以形成一溃缩空间,且其凹入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零件安装部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可以同时实现支撑外围保险杠蒙皮、安装外围零件以及吸收碰撞能量三种功能,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结构主视示意图;
[0006]图2为本技术这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结构左视示意图;
[0007]图中1为左立框上横框,2为右立框,3为上横框,4为下横框,5为与车体连接的立柱及螺纹孔,6为与大灯连接的立柱及螺纹孔,7为与蒙皮连接的立柱及螺纹孔,8为枝杈,9为弧形外框,10为三角框,11为右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和图2所表示本技术的一种铝压铸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有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左立框1,左立框上下两端都弯曲成横向并向横向随灯形延伸成上横框3和下横框4,上横框和下横框右前端又汇合弯曲合成右立框2,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形成大灯部件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外面为一周的外围肋,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的中段都为工横断面;框架的右立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8,枝杈的右端与右边框11交汇连成一体;右边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向左凹的弧形外框9交汇连成一体;右立框上下两端带有通过螺栓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凸起柱体5,柱体带有连接孔或螺孔,框架的上横框、框架的下横框带有通过螺栓与大灯固定连接的凸起柱体6,柱体带有连接孔或螺孔,柱体之间带有肋或柱体与两侧的内外肋连接;弧形外框、右边框与枝杈交会处带有柱体7,柱体带有与车体或蒙皮连接的孔或螺孔。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但有支撑大灯的框架,而且框架是一体成型的枝杈、右边框、弧形外框,大大增强了整体强度及连接车体的强度,特别是这些结构一体成型,加工非常方便。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另外还配合一体成型的向左凹的弧形外框,弧形外框上下段分别与其连接并交汇的枝杈构成三角框,更增强了支架右侧的支撑强度和整体强度。本技术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排列向右,与车体连接固定,左大灯镶嵌在框架内,并通过大灯连接孔固定。蒙皮与支架的支撑部的螺孔固定连接,这样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安装外围零件的零件安装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以及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吸能部,其位置与所述保险杠的所述防撞梁对应,并朝向所述保险杠的方向凹入,以形成一溃缩空间,且其凹入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零件安装部的底面与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一体成型,并可以同时实现支撑外围保险杠、蒙皮、大灯和安装外围零件,以及吸收碰撞能量三种功能,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左侧大灯支架,有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左立框,左立框上下两端都弯曲成横向并向横向随灯形延伸成上横框和下横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右前端又汇合弯曲合成右立框,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形成大灯部件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框架外面为一周的外围肋,左立框右立框上横框和下横框的中段都为有内外肋的工横断面;框架的右立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端与右边框交汇连成一体;右边框的右面带有随车型向右并向后弯曲的枝杈,枝杈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