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31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缆线连接部具备电力控制单元、单元侧连接器、缆线侧连接器。单元侧连接器具有与电力控制设备的供电通路连接且朝向单元壳体的下方的第一连接端子。缆线侧连接器具有与供电缆线连接且从单元壳体的下方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缆线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和螺栓,该螺栓固定于连接器壳体,并且轴部从下方朝上方贯穿单元壳体的一部分。从上方将螺母拧入到贯穿了单元壳体的螺栓的轴部。母拧入到贯穿了单元壳体的螺栓的轴部。母拧入到贯穿了单元壳体的螺栓的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大多在收容驱动用的马达的马达壳体的上部安装有电力控制单元(PCU)。电力控制单元将蓄电池的直流电力转换成适合于马达的驱动的高压的交流电力,并且,对由马达发电的交流电力进行降压并转换成直流电力,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常配置在与电力控制单元分离的位置,蓄电池与电力控制单元之间通过供电缆线而连接(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

99003号)。
[0003]电力控制单元的内部的供电通路与供电缆线通过连接器(单元侧连接器及缆线侧连接器)而电连接。缆线侧连接器通过销的插入等而与单元侧连接器电连接,连接器彼此通过螺栓紧固等被相互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上述的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中,在通过销的插入等而将缆线侧连接器与单元侧连接器电连接之后,需要通过螺栓紧固等来固定连接器彼此。因此,在从电力控制单元的下方引出供电缆线的情况下,必须从电力控制单元的下方进行连接器彼此的紧固作业。但是,例如在电力控制单元配置于发动机室(前舱室)内的靠后部等的情况下,有时难以从电力控制单元的下方进行连接器彼此的紧固作业。在该情况下,将电力控制单元与供电缆线的连接部位移动到其他位置,但当蓄电池的配置位于发动机室(前舱室)的后方时,供电缆线的引绕长度需要增长到需要以上,是不优选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从上方侧将配置在电力控制单元的下方的缆线侧连接器固定于单元侧连接器的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0007](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将控制电力的电力控制单元与从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向下方引出的供电缆线连接,其中,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具备: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其具有电力控制设备和收容该电力控制设备的单元壳体;单元侧连接器,其具有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与所述电力控制设备的供电通路连接,并且,该第一连接端子朝向所述单元壳体的下方;以及缆线侧连接器,其具有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缆线连接,并且,从所述单元壳体的下方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缆线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支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及螺栓,其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且,该螺栓的轴部从下方朝上方贯穿所述单元壳体的一部分,所述缆线侧连接器通过从上方将螺母拧入到贯穿了所述单元壳体的所述轴部而固定于所述单元壳体和所述单元侧连接器。
[0008]根据上述方案(1),在向电力控制单元连接供电缆线的情况下,预先将单元侧连接
器安装于单元壳体,使缆线侧连接器的螺栓的轴部从下方朝向上方侧贯穿单元壳体的一部分。在该状态下将螺母从单元壳体的上方侧拧入到贯穿了单元壳体的轴部时,缆线侧连接器被向上方侧提起而固定于单元壳体和单元侧连接器。
[0009](2):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单元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其收容所述电力控制设备,并且在所述供电通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的上方开口;以及壳体罩,其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上方,所述供电通路能够通过所述壳体主体的上方的开口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
[0010]根据上述方案(2),在将壳体罩安装于壳体主体之前,能够通过壳体主体的开口,将电力控制设备的供电通路从上方侧容易地连接到单元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
[0011](3):在上述方案(1)或(2)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缆线侧连接器具备多个保持器组件,该多个保持器组件收容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部,并且从径向外侧夹持所述供电缆线,在所述保持器组件和所述连接器壳体设置有凸轮面,在将所述螺母拧入到所述螺栓的所述轴部时,该凸轮面根据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上方位移而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保持器组件。
[0012]根据上述方案(3),在缆线侧连接器的螺栓的轴部向上方贯穿单元壳体且在该状态下将螺母拧入到轴部时,缆线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逐渐被向上方侧提起。由此,通过凸轮面将按压力从连接器壳体作用于保持器组件,向径向内侧按压保持器组件。其结果是,供电缆线被多个保持器组件牢固地固定,抑制了与车辆行驶相伴的供电缆线的大幅振动。因此,在采用了本结构的情况下,不再需要对电力控制单元另外安装用于抑制供电缆线的振动的支承构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使固定于缆线侧连接器的螺栓的轴部从下方朝上方侧贯穿电力控制单元的单元壳体,将螺母从单元壳体的上方侧拧入到螺栓的轴部,由此,能够在将缆线侧连接器连接到单元侧连接器的状态下将缆线侧连接器固定于电力控制单元和单元侧连接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容易地将配置于电力控制单元的下方的缆线侧连接器从上方侧固定于单元侧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单元与马达单元的组装体的车辆的俯视图。
[0015]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单元的沿着图1的II

II线剖切的剖视图。
[0016]图3是取下了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单元的壳体罩之后的立体图。
[0017]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力控制单元与供电缆线的连接部的剖视图。
[0018]图5是实施方式的单元侧连接器与缆线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6是实施方式的缆线侧连接器的沿着图5的VI

VI线剖切的剖视图。
[0020]图7是实施方式的缆线侧连接器的沿着图6的VII

V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图1是搭载有电力控制单元10与马达单元11的组装体的车辆1的俯视图。图1中的箭头FR指向车辆的前方,箭头LH指向车辆的左侧方。
[0023]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具备未图示的发动机和马达的混合动力车辆。马达单元11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一体地被组装。马达单元11在马达壳体12的内部收容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和发电机。在马达壳体12的上部安装有电力控制单元10(PDU:Power Drive Unit)。电力控制单元10将搭载于车辆1的未图示的高压蓄电池(以下称为“蓄电池”。)的直流电力升压到规定电压,转换成适合于马达的驱动的交流电力。电力控制单元10将由马达再生发电的交流电力、由发电机发电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降压到规定电压而向蓄电池充电。
[0024]电力控制单元10和马达单元11的组装体与发动机一起被配置于乘客室的前方的发动机室2(前舱室)。在电力控制单元10的后部区域的下表面侧,连接有与蓄电池连接的供电缆线13。蓄电池配置在比发动机室2(前舱室)靠车辆后方侧的地板的下方等。
[0025]图2是电力控制单元10的沿着图1的I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将控制电力的电力控制单元与从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向下方引出的供电缆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控制单元的缆线连接部构造具备: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其具有电力控制设备和收容该电力控制设备的单元壳体;单元侧连接器,其具有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与所述电力控制设备的供电通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朝向所述单元壳体的下方;以及缆线侧连接器,其具有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供电缆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从所述单元壳体的下方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缆线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支承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以及螺栓,其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且,所述螺栓的轴部从下方朝上方贯穿所述单元壳体的一部分,通过从上方将螺母拧入到贯穿了所述单元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采女贵宽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