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97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涉及轴承寿命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测试轴,测试轴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测试轴上方设有可转动的杠杆放大装置,杠杆放大装置下方设有对测试轴另一端施加压力的加力组件;测试轴外侧安装轴向加紧组件,测试轴内部沿轴向开有贯穿的加紧孔,径向开设与加紧孔连通的配合孔,加紧孔内设置径向加紧组件,以通过配合孔对测试轴上的测试轴承径向加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轴向加紧组件和径向加紧组件对测试轴承进行固定,可保证测试轴承在测试过程中的加紧,保证测试的精度;并通过杠杆放大装置配合加力组件,保证加载力的稳定性。保证加载力的稳定性。保证加载力的稳定性。

A kind of joint bearing life test equipment with axial and radial collaborative fix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寿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关节轴承寿命考核试验平台对关节轴承进行模拟工况的寿命评价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存在系列的关节轴承寿命测试仪器,如:CN 102221462A公开了一种关节轴承试验检测装置,CN 203324915U公开了一种大型恒载荷关节轴承寿命试验机,CN 106769038A公开了一种组合加载运动关节轴承试验机。
[0003]由于向心关节轴承仅由内圈和外圈组成,其在试验机进行测试时的加紧方式多采用对内圈的轴向加紧,该方法在长时间的往复摆动过程中,其加紧接触表面易因往复运动而使得表面粗糙度降低,进而导致夹紧力减少,最终导致内圈与轴发生打滑现象。而工程实际中,向心关节轴承的内圈与轴采用过渡配合,因此两者较少发生打滑现象。若寿命考核评价测试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将造成安装测试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通过轴向加紧组件和径向加紧组件对测试轴承进行固定,可保证测试轴承在测试过程中的加紧,保证测试的精度;并通过杠杆放大装置配合加力组件,保证加载力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包括测试轴,测试轴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测试轴上方设有可转动的杠杆放大装置,杠杆放大装置下方设有对测试轴另一端施加压力的加力组件;
[0007]测试轴外侧安装轴向加紧组件,测试轴内部沿轴向开有贯穿的加紧孔,径向开设与加紧孔连通的配合孔,加紧孔内设置径向加紧组件,以通过配合孔对测试轴上的测试轴承径向加紧。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加力组件包括加力支架、安装于加力支架的加压轴承;
[0009]加力支架通过竖向传力组件与杠杆放大装置相连,加力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滑轨组件,以在杠杆放大装置转动时加力支架沿竖向移动。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竖向传力组件包括杆端球轴承、与杆端球轴承相连的加压板,加力支架安装于加压板内,且加力支架与杆端球轴承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杠杆放大装置包括放大杆,放大杆一端连接配重,另一端连接用于放置砝码的托盘;放大杆与支撑座铰接。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加紧孔为螺纹孔,径向加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
一加紧杆和第二加紧杆,第一加紧杆和第二加紧杆之间设有对应于配合孔的径向加紧块。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加紧杆和第二加紧杆相对应的端部分别设有倾斜的端面,径向加紧块具有与所述端面相适配的侧面;所述第二加紧杆端部从加紧孔中伸出。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配合孔成对设置,且配合孔为扇形孔;扇形孔内侧设有用于径向加紧块移动的凹槽。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轴向加紧组件包括内圈夹具和外圈夹具,所述外圈夹具通过温控管连接温控设备。
[001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与动力源相连的传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设于真空腔体内。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扭矩传感器、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内安装有与测试轴相连的温控轴,所述旋转接头通过温控管连接温控设备。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轴外侧安装轴向加紧组件,以对测试轴承进行轴向加紧,测试轴内部设置径向加紧组件,以通过配合孔对测试轴上的测试轴承径向加紧,保证对测试轴承的稳定固定,解决了传统轴承加紧内圈方式在长时间往复运动中,加紧接触面打滑,致使其内圈与轴不能保持相对运动的问题。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加紧组件包括设于测试轴内第一加紧杆、径向加紧块和第二加紧杆,且第二加紧杆从测试轴中伸出一定长度,以通过旋转第二加紧杆对径向加紧块产生推力,使径向加紧块沿测试轴上的配合孔径向移动,实现对测试轴承径向的固定;轴向加紧组件包括内圈夹具和外圈夹具,实现对测试轴承内外圈轴向的同时固定,内圈夹具与压紧螺母配合,便于调节压紧力。
[0021](3)本专利技术采用砝码加载的方式,有效减少了真空腔体内部的机械运动机构,保证了加载力的稳定性;同时设计了由放大杆、配重和砝码构成的力放大机构,可以实现不同比例的放大,可满足关节轴承的服役工况测试需求。
[0022](4)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轴承和加压支架连接加压板,且加压支架与杆端球轴承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加压轴承在放大杆转动作用下实现对测试轴的加载,保证加载力的准确控制。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测试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测试部分俯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测试部分剖视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加紧组件和加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加紧组件和加力组件结构示意图中的局
部放大图;
[0031]图8(a)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测试轴俯视图;
[0032]图8(b)是图8(a)的A

A剖面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测试轴主视图。
[0034]其中,1、伺服电机,2、真空腔体,3、真空管,4、主控箱,5、真空设备,6、温控设备,7、第一温控管,101、法兰,102、扭矩传感器,103、联轴器,104、旋转接头,105、配重,106、放大杆,107、支撑板,108、滑块,109、砝码,1010、支撑座,1011、温控轴,1012、滑轨,1013、第二温控管,1014、第一支架,1015、第二支架,1016、第三支架,1017、第四支架,1018、外圈夹具,1019、磁流体密封轴,1020、加压轴承,1021、调心球轴承,1022、杆端球轴承,1023、加压板,1024、压力传感器,1025、加力支架,1026、安装轴,1027、托盘,1028、径向加紧块,1029、内圈夹具,1030、压紧螺母,1031、第二加紧杆,1032、螺栓,1033、第一加紧杆,1034、测试轴,1035、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实施例一: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向和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轴,测试轴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测试轴上方设有可转动的杠杆放大装置,杠杆放大装置下方设有对测试轴另一端施加压力的加力组件;测试轴外侧安装轴向加紧组件,测试轴内部沿轴向开有贯穿的加紧孔,径向开设与加紧孔连通的配合孔,加紧孔内设置径向加紧组件,以通过配合孔对测试轴上的测试轴承径向加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组件包括加力支架、安装于加力支架的加压轴承;加力支架通过竖向传力组件与杠杆放大装置相连,加力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滑轨组件,以在杠杆放大装置转动时加力支架沿竖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传力组件包括杆端球轴承、与杆端球轴承相连的加压板,加力支架安装于加压板内,且加力支架与杆端球轴承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放大装置包括放大杆,放大杆一端连接配重,另一端连接用于放置砝码的托盘;放大杆与支撑座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和径向协同固定的关节轴承寿命试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斗李振马国政张执南魏澳博刘云帆石佳东韩翠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