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25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刹车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包括第一摩擦盘和通风孔,加强筋的侧壁设置导向机构,通过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分别与加强筋的上端面和加强筋的下端面连接,通过螺栓与内丝螺纹口的螺纹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与加强筋压紧,相对现有技术的整体式的金属圆板,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长期使用被磨损时,只需更换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无需更换加强筋,减少材料的损耗,同时,相对现有技术中对金属板的圆周面开槽导风,本方案通过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与加强筋分片式的组装,加工难度更低,在频繁刹车时,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相对整体的金属板可形变幅度更大,抗形变能力更强。抗形变能力更强。抗形变能力更强。

A new ventilated brake dis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


[0001]本技术涉及刹车盘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的通风刹车盘(CN201520399047.X),用以解决传统刹车盘通风效果差,磨损严重的问题,包括圆形盘体,所述盘体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安装轴孔,所述安装轴孔上设有凸起装配轮,所述凸起装配轮与所述安装轴孔同轴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盘体的一侧,所述盘体的另一侧为刹车面,所述刹车面上设有两排以上的通风孔道,所述通风孔道从安装轴孔处呈圆弧形向外辐射,所述通风孔道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通风孔道包括两个以上的通风孔,所述盘体内部设有从内到外通透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通风孔相连通;所述通风孔的内轴线为倾斜形,并向外辐射;所述通风孔直径沿着通风孔道的方向从内到外依次缩小;所述导流槽宽度从内到外依次缩小
[0003]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现有技术通过开设风道增强空气的导入效果,相邻的风道被刹车板本体隔断,使得相邻风道之间的空气对流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散热效果。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包括第一摩擦盘和通风孔,所述第一摩擦盘的顶面开设通风孔,所述第一摩擦盘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摩擦盘,加强筋的侧壁设置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风腔、第二风腔、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所述加强筋的侧壁开设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所述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一均与加强筋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均为圆形金属板,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的端面均开设有安装孔,加强筋的上下两个端面均开设内丝螺纹口,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均通过螺栓与加强筋连接,第一摩擦盘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
[0008]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为弧形金属杆,内丝螺纹口位于安装孔的正下方那个,安装孔为圆形孔且安装孔的横截面呈T字形,螺栓放置在安装孔内且螺栓与内丝螺纹口内壁面螺纹连接,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之间等距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呈辐射状排布。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分别开设于加强筋的左右两个侧壁面,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均为圆形孔。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水平截面均为梯形,第一风腔的开口从第一摩擦盘的圆心方向向着第一摩擦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增大,第二风腔的开口从第一摩擦盘的圆心方向向着第一摩擦盘的圆周方向均匀缩小。
[0011]进一步,所述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均为弧形板,导向板一与加强筋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导向板二与加强筋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对称设置,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位于第一风腔边缘位置,第二风腔的边缘位置设置相同的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分别与加强筋的上端面和加强筋的下端面连接,利用螺栓放置在对应的安装孔内,通过螺栓与内丝螺纹口的螺纹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与加强筋压紧,相对现有技术的整体式的金属圆板,在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长期使用被磨损时,只需更换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无需更换加强筋,减少材料的损耗,同时,相对现有技术中对金属板的圆周面开槽导风,本方案通过将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与加强筋分片式的组装,加工难度更低,在频繁刹车时,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相对整体的金属板可形变幅度更大,抗形变能力更强。
[0015](2)、该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安装孔的深度大于螺杆螺帽的厚度,在将第一摩擦盘与加强筋压紧时,螺栓的螺帽位于安装孔内部,随着第一摩擦盘被刹车片磨损,安装孔的深度逐渐降低,通过安装孔深度的改变直观反应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磨损的程度。
[0016](3)、该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通过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喇叭形状,在将加强筋两侧的风对向导流时,配合导向板一和导向板二的弧面,扰乱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之间的空气,第一摩擦盘圆周运动过程中,通过该导向板二和导向板一同步的圆周运动切割与加强筋接触的空气流,增强对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之间热量导出效果,避免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温度过高,进一步抑制刹车效果衰减。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0018]图1为技术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水平剖面图;
[0020]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0、第一摩擦盘;11、加强筋;12、第二摩擦盘;13、通风孔;14、法兰盘;20、安装孔;21、第一风腔;22、第二风腔;23、导向板一;24、导向板二;25、内丝螺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第一摩擦盘10和通风孔13,第一摩擦盘10的顶面开设通风孔13,第一摩擦盘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摩擦盘12,加强筋11的侧壁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风腔21、第二风腔22、导向板一23和导向板二24,加强筋11的侧壁开设第一风腔21和第二风腔22,导向板一23和导向板一23均与加强筋11固定连接,通过在加强筋11的侧壁开设第一风腔 21和第二
风腔22,配合加强筋11侧壁的导向板一23和导向板二24,在第一摩擦盘10随着车轮圆周运动过程中,外界冷空气进入第一摩擦盘10和加强筋11之间,气体经过加强筋11表面时,冷空气一部分被第一风腔21和第二风腔22分流至不同方向,改变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风腔22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提高对第一摩擦盘10和加强筋11之间不同位置与冷空气接触的频率,及时带走刹车片与第一摩擦盘10接触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减缓刹车衰减的现象,提高刹车性能。
[0024]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均为圆形金属板,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的端面均开设有安装孔20,加强筋11的上下两个端面均开设内丝螺纹口25,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均通过螺栓与加强筋11连接,第一摩擦盘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14,加强筋11为弧形金属杆,内丝螺纹口25位于安装孔20的正下方那个,安装孔20为圆形孔且安装孔20的横截面呈T字形,螺栓放置在安装孔20内且螺栓与内丝螺纹口25内壁面螺纹连接,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之间等距设置加强筋11,加强筋11 呈辐射状排布,通过将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分别与加强筋11的上端面和加强筋11的下端面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包括第一摩擦盘(10)和通风孔(13),所述第一摩擦盘(10)的顶面开设通风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盘(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摩擦盘(12),加强筋(11)的侧壁设置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风腔(21)、第二风腔(22)、导向板一(23)和导向板二(24),所述加强筋(11)的侧壁开设第一风腔(21)和第二风腔(22),所述导向板一(23)和导向板一(23)均与加强筋(1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均为圆形金属板,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的端面均开设有安装孔(20),加强筋(11)的上下两个端面均开设内丝螺纹口(25),第一摩擦盘(10)和第二摩擦盘(12)均通过螺栓与加强筋(11)连接,第一摩擦盘(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法兰盘(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通风刹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为弧形金属杆,内丝螺纹口(25)位于安装孔(20)的正下方那个,安装孔(20)为圆形孔且安装孔(20)的横截面呈T字形,螺栓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景云张丽丽于召文曲磊张树杰李咪咪史向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千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