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炼油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72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轮胎炼油排渣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全连续反应釜生产中不能实现连续排渣、油气凝结后易与炭黑粘结堵塞管道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竖直放置的圆盘状壳体,壳体后端开口,壳体经后侧开口处与反应釜内胆相连通;壳体上端开设有竖直的出气孔,壳体下端有圆柱壳,圆柱壳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壳体与圆柱壳中部连通,圆柱壳内有与其同轴且能转动的转轴,转轴上有螺旋叶片,圆柱壳右端上侧有竖直的竖筒,竖筒上端为开口状,竖筒上端后侧开有出料孔,竖筒后侧板上有弧形的挡料板,挡料板处于出料孔上方;圆柱壳左端下侧有出油口。圆柱壳左端下侧有出油口。圆柱壳左端下侧有出油口。

Tire refining slag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炼油排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炼油
,特别是轮胎炼油排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艺的进步及产能的增加,传统对于废旧轮胎处理中的间歇式反应釜需要经常性打开和关闭反应釜炉门,以此实现排渣出料,效率严重滞后,现已逐步退出市场,替而代之的是全连续式生产工艺。全连续反应釜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必须要反应釜一边进料一边排渣,同时进行。因为反应釜中的裂解过程产生可燃性气态和碳黑两种物质,就要求在将碳黑排出的同时保证可燃性气态不泄漏,实现全连续出渣,同时还要防止油气在此处凝结并粘附炭黑、堵塞管道或者出料口的情况发生,目前为止还未有相应机械设备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轮胎炼油排渣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全连续反应釜生产中不能实现连续排渣、油气凝结后易与炭黑粘结堵塞管道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竖直放置的圆盘状壳体,壳体后端开口,壳体经后侧开口处与反应釜内胆相连通;壳体上端开设有竖直的出气孔,壳体下端有圆柱壳,圆柱壳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壳体与圆柱壳中部连通,圆柱壳内有与其同轴且能转动的转轴,转轴上有螺旋叶片,圆柱壳右端上侧有竖直的竖筒,竖筒上端为开口状,竖筒上端后侧开有出料孔,竖筒后侧板上有弧形的挡料板,挡料板处于出料孔上方;圆柱壳左端下侧有出油口。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左端连接有电机,电机下端有固定架,电机固定在固定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端部与圆柱壳侧板转动连接,转轴端部与圆柱壳侧板之间密封。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竖筒上端安装有平板,平板经多个螺钉将竖筒上端盖住。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前端开有观察窗,观察窗上扣装有炉盖,炉盖上端铰接在壳体前侧壁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处于竖筒右侧的部分上设有反向螺旋叶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采用多层结构,壳体内侧设有保温夹层。
[0011]本技术结构巧妙,能够实现一边进料一边排渣的要求,符合全连续生产工艺的工艺要求,能够将产生的油气与炭黑分离,防止堵塞,有效提高废旧轮胎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4]图3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竖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竖筒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竖直放置的圆盘状壳体2,壳体2后端开口,壳体2经后侧开口处与反应釜内胆相连通;壳体2上端开设有竖直的出气孔3,壳体2下端有圆柱壳4,圆柱壳4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壳体2与圆柱壳4中部连通,圆柱壳4内有与其同轴且能转动的转轴5,转轴5上有螺旋叶片,圆柱壳4右端上侧有竖直的竖筒6,竖筒6上端为开口状,竖筒6上端后侧开有出料孔7,竖筒6后侧板上有弧形的挡料板8,挡料板8处于出料孔7上方;圆柱壳4左端下侧有出油口。
[0019]为了实现转轴5主动转动,所述的转轴5左端连接有电机9,电机9下端有固定架10,电机9固定在固定架10上。
[0020]为了防止油气泄漏,所述的转轴5端部与圆柱壳4侧板转动连接,转轴5端部与圆柱壳4侧板之间密封。
[0021]为了方便人工检查和竖筒6,所述的竖筒6上端安装有平板,平板经多个螺钉将竖筒6上端盖住。
[0022]为了方便检查壳体2内部,所述的壳体2前端开有观察窗,观察窗上扣装有炉盖11,炉盖11上端铰接在壳体2前侧壁上。
[0023]为了能确保能将炭黑顺着竖筒6向上挤压,所述的转轴5处于竖筒6右侧的部分上设有反向螺旋叶片。
[0024]为了防止炭黑与油气在壳体2内降温形成油泥,所述的壳体2采用多层结构,壳体2内侧设有保温夹层。
[0025]值得注意的是,转轴5两端可以采用盘根密封的方式;出气孔3上端与负压设备连接,能将绝大多油气抽走。圆柱壳4也采用多层结构制作,其内也设置保温夹层。
[0026]使用时,反应釜裂解产生的碳黑及可燃性气态通过出渣箱炉胆连接端进入壳体2,可燃性气态从壳体2上部出气口排出,碳黑则进入壳体2下端的圆柱壳4内,圆柱壳4内排渣螺旋叶片向右将炭黑集中到圆柱壳4右端,并推向高处的竖筒6内,并在出渣口处通过螺旋叶片挤压沿着竖筒6向上,在竖筒6内形成碳黑堆积,直到碳黑堆积高度超过出料孔7的高度后溢出,堆积的碳黑起到料封的作用,防止可燃性气态的泄漏,并且加热层使壳体1处油水尽量少冷凝,而冷凝下来的少量油水进入圆柱壳4内后流向较低的左端集中并从出油口排出,实现油水与碳黑的分离,防止混合形成油泥造成排渣绞龙堵塞,保证了反应釜的24小时不间断运行。
[0027]保证反应釜不间断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性排渣,在排渣的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可燃性气体的泄漏,并且能够及时的将少量冷凝的油水排出,保证了碳黑和油水的分离,防止混合成为油泥造成堵塞,加热层的结构也使绞龙处于高温状态,尽量减少了油水的冷凝,及时的从出气孔3排出。
[0028]本技术结构巧妙,能够实现一边进料一边排渣的要求,符合全连续生产工艺的工艺要求,能够将产生的油气与炭黑分离,防止堵塞,有效提高废旧轮胎的处理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轮胎炼油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竖直放置的圆盘状壳体(2),壳体(2)后端开口,壳体(2)经后侧开口处与反应釜内胆相连通;壳体(2)上端开设有竖直的出气孔(3),壳体(2)下端有圆柱壳(4),圆柱壳(4)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壳体(2)与圆柱壳(4)中部连通,圆柱壳(4)内有与其同轴且能转动的转轴(5),转轴(5)上有螺旋叶片,圆柱壳(4)右端上侧有竖直的竖筒(6),竖筒(6)上端为开口状,竖筒(6)上端后侧开有出料孔(7),竖筒(6)后侧板上有弧形的挡料板(8),挡料板(8)处于出料孔(7)上方;圆柱壳(4)左端下侧有出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炼油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5)左端连接有电机(9),电机(9)下端有固定架(10),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业张开宇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东盈环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