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457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道保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该装置中的内螺旋体出料端设有芯棒扩张套,芯棒扩张套远离内螺旋体一端设有芯棒;内螺旋体的外侧套设有外螺旋体,外螺旋体出料端与内螺旋体出料端连通,外螺旋体外侧套设有模体,芯棒扩张套外侧套设有口模扩张套,芯棒外侧套设有口模;芯棒扩张套与口模扩张套之间存在不可调节大小的间隙A,间隙A与外螺旋体的出料端连通,间隙A的外径自外螺旋体的出料端向着口模方向逐渐增大,芯棒与口模之间存在可以调节大小的间隙B,间隙B与间隙A连通,间隙B的外径向着远离间隙A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呈水平状态。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生产的PE管道不能同时兼顾表面光滑和强度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保温
,特别涉及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产的PE管道不能同时保证管道表面光滑和强度,PE颗粒料因承受高强度的挤压而变得粗糙,若保证了管道表面光滑,则会导致管道的强度变弱,而如果增强了管道的强度,则会导致管道的表面粗糙不光滑,因此,设计一款加工PE管道的装置,同时兼顾管道表面光滑和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解决了现有生产的PE管道不能同时兼顾表面光滑和强度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包括内螺旋体、外螺旋体、模体、芯棒扩张套、芯棒、口模扩张套和口模;
[0006]所述内螺旋体的出料端设置有芯棒扩张套,所述芯棒扩张套远离所述内螺旋体的一端设置有芯棒,所述内螺旋体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外螺旋体,所述外螺旋体的出料端与所述内螺旋体的出料端连通,所述外螺旋体的外侧套设有所述模体,所述芯棒扩张套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口模扩张套,所述芯棒的外侧套设有口模;
[0007]所述芯棒扩张套与所述口模扩张套之间存在不可调节大小的间隙A,所述间隙A与所述内螺旋体的出料端、所述外螺旋体的出料端连通,所述间隙A的外径自所述外螺旋体的出料端向着所述口模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芯棒与所述口模之间存在可以调节大小的间隙B,所述间隙B与所述间隙A连通,所述间隙B的外径向着远离所述间隙A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呈水平状态。
[0008]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0009]优选的:所述内螺旋体的进料端安装有模具后盘,所述模具后盘与所述内螺旋体的进料端之间存在间隙C,所述间隙C与所述内螺旋体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模具后盘与所述外螺旋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模具后盘远离所述内螺旋体的方向设置有内层连接体,所述内层连接体与所述间隙C连通,所述外螺旋体的进料端设置有外层连接体,所述外层连接体与所述间隙C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内层连接体为所述内螺旋体提供高密度聚乙烯,所述外层连接体为所述外螺旋体提供低密度聚乙烯。
[0012]优选的:所述内螺旋体的外侧、所述外螺旋体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螺旋形分流槽。
[0013]优选的:所述芯棒扩张套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芯棒、所述内螺旋体可
拆卸连接,所述口模扩张套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口模、所述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模体远离所述口模扩张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外螺旋体可拆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内螺旋体的内侧、所述模体的外侧均设置有环形加热片。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内层连接体为内螺旋体提供物料,内螺旋体对物料进行分流整调压,经分流调压后的物料由一束变为多束,每一束物料会在内螺旋体外表面螺旋传送,最后又重新变为一束,直达芯棒扩张套,如此能够增强物料的强度和韧性。
[0017]2、外层连接体为外螺旋体提供物料,外螺旋体对物料进行分流整调压,经分流调压后的物料由一束变为多束,每一束物料会在外螺旋体外表面螺旋传送,最后又重新变为一束,直达芯棒扩张套与内螺旋体螺旋输送的物料复合,实现PE管道同时具有表面光滑且强度高的外层。
[0018]3、内层连接体为内螺旋体提供的物料是高密度聚乙烯,外层连接体为外螺旋体提供的物料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的强度高,能够增强管道的强度,而低密度聚乙烯能够提高管道的光滑度,使得PE管道同时兼顾表面平整光滑和强度。
[0019]4、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分别经过内螺旋体、外螺旋体螺旋的输送后复合,复合后的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经过口模扩张套、芯棒扩张套进行拉伸,通过口模与芯棒后被压缩,复合后的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经过拉伸和压缩后能够提高材料本身的强度,同时使得管道表面丝滑、光亮。
[0020]5、口模可以调整自身与芯棒之间的距离和压力,从而调节钢管壁厚的偏心,芯棒能够调节管道的直径,芯棒扩张套和口模扩张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动,从而维持两者之间的间隙,扩张管道,实现对物料进行拉伸,通过对物料进行拉伸,从而提高管道的强度,模具后盘能够对整个装置的进料部分进行密封,避免出现漏料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口模;2、芯棒;3、芯棒扩张套;4、口模扩张套;5、模体;6、外螺旋体;7、内螺旋体;8、模具后盘;9、内层连接体;10、外层连接体;11、间隙A;12、间隙B;13、间隙C。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左”、“右”、“内”和“外”均指附图中的方向,但是并不加以限定。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包括内螺旋体7、外螺旋体6、模体5、芯棒扩张套3、芯棒2、口模扩张套4和口模1;
[0026]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设置有芯棒扩张套3,芯棒扩张套3远离内螺旋体7的一端设置有芯棒2,内螺旋体7的外侧套设有外螺旋体6,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与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连通,外螺旋体6的外侧套设有模体5,芯棒扩张套3的外侧套设有口模扩张套4,芯棒2的外侧
套设有口模1;
[0027]芯棒扩张套3与口模扩张套4之间存在不可调节大小的间隙A11,间隙A11与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连通,间隙A11的外径自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向着口模1方向逐渐增大,芯棒2与口模1之间存在可以调节大小的间隙B12,间隙B12与间隙A11连通,间隙B12的外径向着远离间隙A11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呈水平状态。
[0028]内螺旋体7的进料端安装有模具后盘8,模具后盘8与内螺旋体7的进料端之间存在间隙C13,间隙C13与内螺旋体7的进料端连通,模具后盘8与外螺旋体6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9]模具后盘8远离内螺旋体7的方向设置有内层连接体9,内层连接体9与间隙C13连通,外螺旋体6的进料端设置有外层连接体10,外层连接体10与间隙C13连通。
[0030]内层连接体9为内螺旋体7提供高密度聚乙烯,外层连接体10为外螺旋体6提供低密度聚乙烯。
[0031]内螺旋体7的外侧、外螺旋体6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螺旋形分流槽。
[0032]芯棒扩张套3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芯棒2、内螺旋体7可拆卸连接,口模扩张套4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口模1、模体5可拆卸连接,模体5远离口模扩张套4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外螺旋体6可拆卸连接。
[0033]内螺旋体7的内侧、模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螺旋体(7)、外螺旋体(6)、模体(5)、芯棒扩张套(3)、芯棒(2)、口模扩张套(4)和口模(1);所述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设置有芯棒扩张套(3),所述芯棒扩张套(3)远离所述内螺旋体(7)的一端设置有芯棒(2),所述内螺旋体(7)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外螺旋体(6),所述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与所述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连通,所述外螺旋体(6)的外侧套设有所述模体(5),所述芯棒扩张套(3)的外侧套设有所述口模扩张套(4),所述芯棒(2)的外侧套设有口模(1);所述芯棒扩张套(3)与所述口模扩张套(4)之间存在不可调节大小的间隙A(11),所述间隙A(11)与所述内螺旋体(7)的出料端、所述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连通,所述间隙A(11)的外径自所述外螺旋体(6)的出料端向着所述口模(1)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芯棒(2)与所述口模(1)之间存在可以调节大小的间隙B(12),所述间隙B(12)与所述间隙A(11)连通,所述间隙B(12)的外径向着远离所述间隙A(11)的方向逐渐减小至呈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管径复合式机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体(7)的进料端安装有模具后盘(8),所述模具后盘(8)与所述内螺旋体(7)的进料端之间存在间隙C(13),所述间隙C(13)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保东周凯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仕达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