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05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49
搅拌釜,属于搅拌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搅拌釜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影响溶剂之间的混配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釜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多根支撑腿,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安装在搅拌釜本体顶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搅拌釜本体与第一转轴建立连接,第一转轴布置在搅拌釜本体内,第一转轴上安装有多片第一搅拌叶,主动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上,主动齿轮与多个从动齿轮啮合,搅拌釜本体的内侧壁上加工有外围齿圈,从动齿轮与外围齿圈啮合,从动齿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釜显著提高搅拌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对搅拌釜内部溶剂的快速加热和冷却,有利于搅拌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搅拌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搅拌釜的工作效率。

stirred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釜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釜
,具体涉及一种多重搅拌的搅拌釜。

技术介绍

[0002]搅拌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与反应釜性能原理一样,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高低速的混配功能;
[0003]现有的搅拌釜一般为无锈钢容器,用于化学溶剂的高低速混配或单一溶剂的搅拌以及加热或冷却,现有的搅拌釜内具有一根搅拌杆,搅拌杆上安装有搅拌叶,在电机或手轮的带动下使搅拌杆旋转,对搅拌釜内部的溶剂进行搅拌;
[0004]现有的搅拌釜还存在以下几处不足:
[0005]1、现有的搅拌釜仅通过一根搅拌杆对溶剂进行搅拌,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影响溶剂之间的混配效果;
[0006]2、对于部分浓度较高的溶剂比较粘稠,附着性较强,在使用现有的搅拌釜进行搅拌时,单根的搅拌杆对于这种溶剂的搅拌效果差、由于溶剂容易附着在搅拌釜的内侧壁上,在搅拌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搅拌釜的清理工作比较复杂,并且清理效果不好容易对其他待搅拌的溶剂造成污染;
[0007]3、一些溶剂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目前对于搅拌釜的加热或冷却仅是通过换热管将布置在搅拌釜的外侧,实现对搅拌釜内的冷却和加热,由于搅拌釜的壁厚较大,通过普通换热管的换热效果较差,使搅拌釜内的溶剂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效率较慢,影响实验效果。
[0008]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搅拌效果较好、可对搅拌釜内侧壁进行清理还可以对搅拌釜内进行快速加热和冷却的搅拌釜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搅拌釜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影响溶剂之间的混配效果的问题,进而公开了“搅拌釜”。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1]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支撑腿、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座、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转轴、搅拌杆和第一搅拌叶,搅拌釜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多根支撑腿,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安装在搅拌釜本体顶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搅拌釜本体与第一转轴建立连接,第一转轴布置在搅拌釜本体内,第一转轴上安装有多片第一搅拌叶,主动齿轮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上,主动齿轮与多个从动齿轮啮合,搅拌釜本体的内侧壁上加工有外围齿圈,从动齿轮与外围齿圈啮合,从动齿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本体上加工有换热层,搅拌釜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分别穿过搅拌釜本体与换热层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本体上开设有探测窗,探测窗与搅拌釜本体内部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泄压口,泄压口与搅拌釜本体内部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本体内固定安装有隔板,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隔板上,隔板与搅拌釜本体的内侧底部形成第二搅拌叶容纳腔,第二搅拌叶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连接有多片第二搅拌叶,第二转轴的一端转动安装隔板上,第二电机布置在搅拌釜本体的下方,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搅拌釜本体与第二转轴建立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圆周阵列有通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包括杆体和刮板,杆体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从动齿轮上,杆体与刮板连接,刮板的端部与搅拌釜本体的内侧壁接触。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9]1、本技术的搅拌釜通过第一转轴上安装的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自转的同时围绕主动齿轮公转,设置在从动齿轮底部的搅拌杆与转轴上的搅拌叶同时对搅拌釜内的溶剂进行搅拌,提高溶剂的搅拌效果,提升溶剂之间的混配效果。
[0020]2、本技术的搅拌釜在从动齿轮的搅拌杆上设置刮板,通过刮板对搅拌釜内侧壁上的附着物进行清理,对于粘度较高的溶剂比较容易清理,避免了污染待搅拌溶剂的危险。
[0021]3、本技术的搅拌釜在搅拌釜本体上加工有换热层,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实现冷却水或换热水的流动,换热层与搅拌釜本体内实现换热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提高搅拌釜内的加热和冷却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搅拌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搅拌釜的右视图;
[0024]图3是搅拌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的主视图;
[0026]图5是搅拌釜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6是第二搅拌叶容纳腔的内部示意图;
[0028]图7是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

搅拌釜本体,2

支撑腿,3

探测窗,4

出水口,5

泄压口,6

第一电机,7

第二电机,8

第一电机安装座,9

进水口,10

主动齿轮,11

从动齿轮,12

外围齿圈,13

第一转轴,14

搅拌杆,15

第一搅拌叶,16

换热层,17

隔板,18

第二搅拌叶容纳腔,19

第二转轴,20

第二搅拌叶,21

通孔,22

杆体,23

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避免不必要的混淆
本技术的概念。
[0031]实施例1,结合图1

图7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搅拌釜,包括搅拌釜本体1、支撑腿2、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安装座8、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第一转轴13、搅拌杆14、第一搅拌叶15和隔板17,搅拌釜本体1通过支撑腿2固定,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8安装在搅拌釜本体1的顶部,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穿过搅拌釜本体1与搅拌釜本体1内部的第一转轴13连接,第一转轴1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隔板17上,第一转轴13上固定安装有多片第一搅拌叶15,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3上的主动齿轮10与多个从动齿轮11啮合,从动齿轮11还与搅拌釜本体1内侧壁上加工的外围齿圈12啮合,每个从动齿轮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14,首先将待搅拌或混配的溶剂注入搅拌釜本体1内,开启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搅拌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釜本体(1)、支撑腿(2)、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安装座(8)、主动齿轮(10)、从动齿轮(11)、第一转轴(13)、搅拌杆(14)和第一搅拌叶(15),搅拌釜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多根支撑腿(2),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电机安装座(8)安装在搅拌釜本体(1)顶部,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穿过搅拌釜本体(1)与第一转轴(13)建立连接,第一转轴(13)布置在搅拌釜本体(1)内,第一转轴(13)上安装有多片第一搅拌叶(15),主动齿轮(10)固定套装在第一转轴(13)上,主动齿轮(10)与多个从动齿轮(11)啮合,搅拌釜本体(1)的内侧壁上加工有外围齿圈(12),从动齿轮(11)与外围齿圈(12)啮合,从动齿轮(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本体(1)上加工有换热层(16),搅拌釜本体(1)上设置有出水口(4)和进水口(9),出水口(4)与进水口(9)分别穿过搅拌釜本体(1)与换热层(1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本体(1)上开设有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紫杉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