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27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其包括支撑内管、支撑外管、设于所述的支撑内管与所述的支撑外管之间的缓冲体,所述的支撑内管可相对所述的支撑外管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压缩可形变的缓冲体,所述的衬套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与所述的支撑内管连接,所述的限位件具有限位部,所述的支撑外管上具有配合部,所述的限位部可与所述的配合部相抵从而限制所述的支撑内管的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通过调节支撑内管、支撑外管、限位件,实现较好的轴向变形量控制并且便于调节衬套径向、轴向刚度,有效的提高汽车行驶于颠簸路面时候的舒适性和操纵性。面时候的舒适性和操纵性。面时候的舒适性和操纵性。

An automobile subframe bu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行驶中,接收路面信号刺激,悬架定位参数发生变化,由此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性产生影响,要解决悬架系统的以上问题,需要采用橡胶衬套结构,作为悬架和车身的链接,一方面,避免刚性冲击造成悬架零部件之间的碰撞干涉甚至损坏,另外,作为缓冲部件可以吸收地面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纵感。随着居民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性和操纵性也日渐重要,同时副车架衬套要有较大的轴向承载力。为此衬套要承受更大的冲击,能最大化吸收震源能量。
[0003]目前汽车使用的副车架衬套多为结构简单的金属衬套,由于简单的金属衬套,受结构影响和技术条件限制,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要求,衬套硬点蠕变量大,对衬套整体性能有影响。现亟需一种悬架结构衬套,可实现较好的轴向力控制以及便于实现调节径向刚度,以有效提高汽车行驶于颠簸路面时候的舒适性和操纵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以解决目前副车架衬套刚度不便调节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包括支撑内管、支撑外管、设于所述的支撑内管与所述的支撑外管之间的缓冲体,所述的支撑内管可相对所述的支撑外管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压缩可形变的缓冲体,所述的衬套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与所述的支撑内管连接,所述的限位件具有限位部,所述的支撑外管上具有配合部,所述的限位部可与所述的配合部相抵从而限制所述的支撑内管的移动。
[0007]优选地,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长条形限位主体,所述的限位主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的衬套的轴心线相垂直,所述的限位主体与所述的支撑内管连接,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的限位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的限位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且所述的导向部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下部。
[0008]优选地,所述的限位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的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的第二主体部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的支撑内管部分位于该间隙内,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同一侧。
[0009]优选地,所述的限位部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的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和\或,所述的导向部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的导向部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所述的导向部之间保持间隙。
[0010]优选地,所述的导向部的外侧壁呈弧形。
[0011]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外管的顶部还设置有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一端与所述的支
撑外管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凸出部另一端远离所述的支撑外管顶部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的凸出部与所述的配合部沿所述的支撑外管顶部周向设置,所述的凸出部与所述的缓冲体贴合。
[0012]优选地,所述的缓冲体包括环形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筒体内的支撑体,所述的支撑体具有中空腔体,所述的支撑内管位于该中空腔体内,所述的支撑体与所述的环形筒体内壁之间具有中空空间,所述的限位件部分位于该中空空间内。
[0013]优选地,所述的支撑体包括支撑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的支撑本体长度方向两侧的延伸部,所述的中空腔体开设在所述的支撑本体内,所述的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的环形筒体顶部并与所述的支撑外管的凸出部贴合;所述的环形筒体顶部沿其周向设置有边沿,该边沿与所述的支撑外管的配合部贴合并与所述的限位件的限位部相对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内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或所述的支撑内管、所述的缓冲体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的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0015]优选地,所述的衬套还包括盖板,所述的盖板连接在所述的支撑内管、限位件上;所述的支撑内管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卡槽相配合的卡接部。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通过设置限位件,能够在衬套的轴向限制支撑内管的运动距离,当轮轴方向受力时,支撑内管不会相对支撑外管偏移过大;通过调节支撑内管、支撑外管、限位件,实现较好的轴向变形量控制并且便于调节衬套径向、轴向刚度,有效的提高汽车行驶于颠簸路面时候的舒适性和操纵性。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0019]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图;
[0020]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去除支撑外管的整体结构图;
[0021]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去除支撑外管和盖板的结构图;
[0022]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限位件和支撑内管的结构图;
[0023]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限位件的结构图;
[0024]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支撑内管的结构图;
[0025]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支撑外管的立体图;
[0026]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支撑外管的主视图;
[0027]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盖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8]附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盖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0029]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去除限位件)的剖视图;
[0030]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剖视图;
[0031]附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缓冲体的结构图;
[0032]附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载荷

位移及位移

轴向静刚度曲线图;
[0033]附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载荷

位移及位移

轴向静刚度曲线
图;
[0034]附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的载荷

位移及位移

轴向静刚度曲线图。
[0035]以上附图中:1

支撑内管,11

第一卡槽,12

第二卡槽,13

减重槽,2

支撑外管,21

凸出部,22

配合部,3

缓冲体,31

环形筒体,32

本体,33

延伸部,34

边沿,4

限位件,41

限位部,42

导向部,43

限位主体,5

盖板,51

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包括支撑内管、支撑外管、设于所述的支撑内管与所述的支撑外管之间的缓冲体,所述的支撑内管可相对所述的支撑外管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压缩可形变的缓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套还包括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与所述的支撑内管连接,所述的限位件具有限位部,所述的支撑外管上具有配合部,所述的限位部可与所述的配合部相抵从而限制所述的支撑内管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还具有长条形限位主体,所述的限位主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的衬套的轴心线相垂直,所述的限位主体与所述的支撑内管连接,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的限位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的限位主体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且所述的导向部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的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的第二主体部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的支撑内管部分位于该间隙内,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的限位部分别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和\或,所述的导向部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的导向部位于所述的限位主体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所述的导向部之间保持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副车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部的外侧壁呈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杰熊友超
申请(专利权)人: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