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274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相互平行,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第一支撑组件和/或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转动时,带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彼此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同步连杆,同步连杆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连接,且同步连杆与第一滑轨和/或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同步连杆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该平推铰链及窗户具有结构合理,运动流畅或不易卡塞的优点。或不易卡塞的优点。或不易卡塞的优点。

A sliding hinge and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


[0001]本技术属于门窗五金件
,具体涉及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

技术介绍

[0002]窗户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居家、办公等环境中,窗户的主要作用是使光线或者空气进入到室内环境中(换气)。窗户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框与窗扇通过铰链形成活动连接,铰链的类型主要有转动式、滑撑式和平推式几种。其中,平推窗在使用过程中,其整个窗扇是整个向外平推出去,相对于转动平开窗,其窗扇与建筑面(如玻璃幕墙)不会产生夹角,进而产生立面效果差异(如反光不一致);其次,平推式窗打开后,窗扇的四周都有空隙,进出空气可方便形成循环,增大换气量和新风量。因此,很多项目特别是写字楼项目的业主以及建筑师越来越青睐并倾向于使用平推窗这种窗型。平推窗通过使用平推铰链来实现窗扇的平推外开,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平推铰链,如申请号201410028329.9,名称为联动、可调整的双X结构平行推出式滑撑铰链,其在使用时存在着占用安装空间大以及容易出现运动不畅或是容易卡塞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其使用了至少两个组合成X形的托悬臂,且每一托悬臂的两端分别需要和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连接,因此,当窗户关闭后,铰链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无法处于同一轴线上,或者说,当窗户关闭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无法重叠,即,使得铰链会占用相对较大的安装位置;其次,当铰链的受力点偏向于滑轨长度方向的一端时,此时由于滑轨上受力端所受到的力不能有效向另一端传递或发散,即,位于滑轨两端处的X形托悬臂不能有效同步运动(滑块与滑轨的之间的所必须的活动间隙以及使用中的磨损等因素),进而会使得铰链容易出现运动不畅或是卡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动流畅或不易卡塞的平推铰链及窗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平推铰链,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彼此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相连接,且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或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
述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
[0006]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
[0007]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
[0008]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0009]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0010]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0011]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0012]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
[0013]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0014]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对运动时,所述同步连杆、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始终平行。
[0015]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
[0016]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0017]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和/或
[0018]还包括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推铰链,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彼此靠近或远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相连接,且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或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
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对运动时,所述同步连杆、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始终平行。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推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木易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