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244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和功能组件,室外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高于室内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室内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功能组件包括油分离器、储液器、第一支路和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的内部连通,第二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三端通过第一支路与储液器的内部连通,在压缩机停机时第二端与第三端能够连通,以使得制冷剂能从冷凝器经过第一支路进入储液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压缩机停机时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导入至储液器,有效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回压缩机排气口的情况发生,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精密机房空调的工程设计安装,可能会因为建筑设计和场所限制等原因造成工程设计需要采用高落差长连接管形式进行安装。通常情况下室外机高于室内机称为正落差,反正称为负落差。由于精密机房空调常年运行制冷模式,其压缩机一般设计放置于室内机,这与一般的舒适性民用空调不同。
[0003]正落差长连接管的机房空调工程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道过长导致制冷剂流速下降,回油困难致使压缩机缺油磨损或者电机烧毁;2)正落差安装可能会造成液体制冷剂回流到压缩机排气管甚至进入压缩机排气口,下一次启动时容易损坏压缩机或者出现高压保护等;3)液体制冷剂可能堆积到室外机或者室内机,下一次的启动运行容易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压缩机的使用寿命;4)高落差长连接管的管路损失过大、阀门突然关闭时液体制冷剂对系统零部件的冲击较大(类似水锤现象),甚至会影响电子膨胀阀的正常工作;5)膨胀阀前液态制冷剂因为长管路的沿程压降过大造成阀前压力减小、过冷度下降,可能会出现闪发现象,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0004]现有的研究和专利解决方案都没能解决以上全部问题,而实际的高落差长连接管的精密机房空调工程需要保证能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则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整个制冷系统崩溃无法运行,故有必要设计一种系统解决方案来预防或者解决这些问题。
[000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机房空调存在液态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精密机房空调存在液态制冷剂反流至压缩机的排气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0008]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和功能组件,所述室外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机组的设置位置高度,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油分离器、储液器、第一支路和三通阀,所述油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内部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连通,在所述压缩机停机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能够连通,以使得制冷剂能从所述冷凝
器经过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储液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二支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的内部上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上端,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三支路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内底部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连接管和第五支路,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五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四连接管上,所述第五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支路与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相接点位于所述蒸发器的集气总管的上升段。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上端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下方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上。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能够检测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位高度,所述控制阀的开闭能根据检测得到的所述液位高度而被进行控制。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置有过滤器;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均为毛细管。
[0017]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0020]判断步骤,判断所述压缩机为停机动作或启动动作;
[0021]控制步骤,当所述压缩机为停机动作时,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断开,当所述压缩机为启动动作时,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断开。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液位计和控制阀时,
[0023]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4]检测步骤,通过所述液位计检测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位高度;
[0025]所述判断步骤,判断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
[0026]所述控制步骤,根据液位高度与预设低液位以及预设高液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压缩机为停机时或启动时,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闭动作。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步骤中,当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打开所述控制阀,同时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断开;
[0028]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低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控制阀延
迟关闭,直到所述液位到达所述预设高液位,然后控制关闭所述控制阀;
[0029]当所述压缩机停机时且所述液位高度高于所述预设低液位时,控制所述控制阀立即关闭。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器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压缩机排气端设置的油分离器,以及在第一节流装置和冷凝器之间的储液器,并且设置第一支路能够连通冷凝器和储液器,并且在压缩机停机时切换三通阀使得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连通,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能够在压缩机停机时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支路导入至储液器,能够有效防止压缩机停机时制冷剂反流回压缩机排气口的情况发生,解决液态制冷剂反流的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还通过第四支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油分离器中的冷冻油通过第四支路返回至压缩机的吸气口,并进入压缩机,保证对压缩机的润滑效果;
[0032]2.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储液器以及第二连接管上设置的控制阀(非节流膨胀阀),使得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中,能够在储液器中进行闪发,并通过深入至储液器内底部的第三连接管能够导出最大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组(100)、室外机组(200)和功能组件(300),所述室外机组(200)的设置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室内机组(100)的设置位置高度,所述室内机组(100)包括压缩机(1)、蒸发器(2)和第一节流装置(3),所述室外机组(200)包括冷凝器(4),所述功能组件(300)包括油分离器(5)、储液器(6)、第一支路(7)和三通阀(8),所述油分离器(5)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与所述三通阀(8)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储液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3)与所述冷凝器(4)之间的管路上,所述三通阀(8)的第一端(C)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内部连通,所述三通阀(8)的第二端(D)与所述冷凝器(4)连通,所述三通阀(8)的第三端(E)通过所述第一支路(7)与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连通,在所述压缩机(1)停机时所述第二端(D)与所述第三端(E)能够连通,以使得制冷剂能从所述冷凝器(4)经过所述第一支路(7)进入所述储液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5)与所述第一端(C)之间通过第二支路(71)连通,所述第二支路(71)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油分离器(5)的内部上端,所述第一支路(7)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储液器(6)的内部上端,所述冷凝器(4)与所述第二端(D)之间通过第三支路(7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四支路(9),所述第四支路(9)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5)的内底部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管(10),所述第四支路(9)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连接管(21)和第五支路(18),所述第四连接管(2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管(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所述第五支路(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路(7)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四连接管(21)上,所述第五支路(18)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路(18)与所述第四连接管(21)的相接点位于所述蒸发器的集气总管的上升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路(9)上还设置有过滤器(20);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1)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9)均为毛细管。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一端与所述油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优林海佳李东涛赖桃辉秦海燕喻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