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88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分离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筒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上端竖直穿过上端盖形成出气口,下端盖设置有出油口,筒体内部设置有夹层板,夹层板将筒体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筒体侧面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位于上腔体,进气管延伸至筒体内部穿过夹层板与下腔体连通,出气管位于下腔体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螺旋导流板的外侧与筒体内壁紧密接触,出气筒内部设置有多层金属丝网,筒体位于上腔体部分设置有风冷组件,筒体外侧位于下腔体部分设置有水冷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含油气体进行充分冷却,使得脱油效果更好。使得脱油效果更好。使得脱油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分离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
,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备氨液过程中,氨气经过压缩机压缩,压缩后的氨气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液,需要将含有润滑油的氨气通入到油分离器中进行除油,现有的油分离器内部温度高,使得一些油滴无法很好的脱离,因此需要对油分离器内部进行降温,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提高脱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具有提高脱油效率、脱离效果好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筒体内部同轴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端竖直穿过上端盖形成出气口,出气管的下端延伸至筒体的下方,所述下端盖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夹层板,所述夹层板的外侧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夹层板将筒体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筒体侧面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上腔体,所述进气管延伸至筒体内部穿过夹层板与下腔体连通,所述出气管位于下腔体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的外侧与筒体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出气筒内部设置有多层金属丝网,所述筒体位于上腔体部分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筒体外侧位于下腔体部分设置有水冷组件。/>[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风冷组件包括设置在筒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上腔体部分,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散热风扇。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筒体的对称两侧,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轴线重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述出风口处螺纹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端面为纱网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位于筒体内部的进气管螺旋缠绕在出气管的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冷组件包括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夹套,所述夹套位于下腔体,所述夹套将所述螺旋导流板全部覆盖,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夹套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使用时,进气管通入氨气,氨气通过进气管首先进入筒体的上腔体,随后通过进
气管进入筒体的下腔体,在螺旋导流板的作用下,氨气进行离心运动,使得油滴被甩到筒体内壁,并沿着螺旋导流板滴落到筒体底部,氨气则沿着螺旋导流板运动到出气管的底部后,进入出气管,出气管中设置有金属丝网,对氨气再次进行过滤,随后氨气从出气口流出,在脱油的过程中,氨气通过散热风扇进行初步冷却,使其中的油滴初步凝结,再进入下腔体之后,冷却水对氨气继续进行冷却,使得氨气中的油滴充分凝结,进而在离心作用下脱油效果更好。
[0012]2、进风口和出风口同轴设置,能够更好的将热量散播出去,散热效果更好。
[0013]3、出风口处设置有防护盖,可避免异物进入筒体内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1、筒体,12、上端盖,13、下端盖,2、出气管,21、出气口,3、出油口,4、夹层板,5、进气管,6、螺旋导流板,7、金属丝网,8、风冷组件,81、进风口,82、出风口,83、散热风扇,84、防护盖,9、水冷组件,91、夹套,92、进水口,9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
[0019]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参考图1,包括筒体11,筒体1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筒体11内部同轴设置有出气管2,出气管2上端竖直穿过上端盖12形成出气口21,出气管2的下端延伸至筒体11的下方,下端盖13设置有出油口3,筒体11内部设置有夹层板4,夹层板4的外侧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夹层板4将筒体11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筒体11侧面连接有进气管5,进气管5位于上腔体,位于筒体11内部的进气管5螺旋缠绕在出气管2的外侧,进气管5延伸至筒体11内部穿过夹层板4与下腔体连通,出气管2位于下腔体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6,螺旋导流板6的外侧与筒体11内壁紧密接触,出气筒内部设置有多层金属丝网7,筒体11位于上腔体部分设置有风冷组件8,筒体11外侧位于下腔体部分设置有水冷组件9。
[0020]进一步的,风冷组件8包括设置在筒体11上的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位于筒体11的对称两侧,且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的轴线重合,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均位于上腔体部分,进风口81处设置有散热风扇83,出风口82处螺纹连接有防护盖84,防护盖84的端面为纱网结构。
[0021]进一步的,水冷组件9包括设置在筒体11外侧的夹套91,夹套91位于下腔体,夹套
91将螺旋导流板6全部覆盖,夹套9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92,夹套9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93。
[00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工作时,进气管5连接压缩机接入压缩后的氨气,氨气通过进气管5流入筒体11内部,首先经过上腔体,在散热风扇83的作用下将氨气携带的热量扇出筒体11内部,使得油滴初步冷凝在一起,而且通气管螺旋缠绕在出气管2上,使得氨气的热量进一步散发出来,风冷的效果更好,氨气经过上腔体的冷却之后,进入下腔体,在螺旋导流板6的作用下,油滴在离心作用下被甩至筒体11内壁,从而使油滴沿着内部和螺旋导流板6滴落至筒体11底部,在氨气运动的过程中,筒体11外侧的夹套91中注入有冷却液,冷却液从进水口92进入,再从出水口93流出,冷却液进一步对筒体11内部进行冷却,使得氨气中的油滴进一步凝聚在一起,在离心作用下更容易脱离,氨气则从上而下运动,再从出气管2的底部向上运动,出气管2中设置的金属丝网7则进一步过滤其中的油滴,氨气从出气口21散出,本实施例通过风冷组件8和水冷组件9的双重作用大大降低的筒体11内部的温度,使得压缩的高温氨气能够冷却,其中的油滴凝聚而更加容易被脱离,提高的脱油效率,方便实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1),所述筒体(1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所述筒体(11)内部同轴设置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上端竖直穿过上端盖(12)形成出气口(21),出气管(2)的下端延伸至筒体(11)的下方,所述下端盖(13)设置有出油口(3),所述筒体(11)内部设置有夹层板(4),所述夹层板(4)的外侧与筒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夹层板(4)将筒体(11)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筒体(11)侧面连接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位于上腔体,所述进气管(5)延伸至筒体(11)内部穿过夹层板(4)与下腔体连通,所述出气管(2)位于下腔体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6),所述螺旋导流板(6)的外侧与筒体(11)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出气管(2)内部设置有多层金属丝网(7),所述筒体(11)位于上腔体部分设置有风冷组件(8),所述筒体(11)外侧位于下腔体部分设置有水冷组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国周生河杜克祥毛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乾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