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及储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216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7:06
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及储液方法,储液器包括封闭的储液器壳体,储液器壳体的顶部开孔并安装有与外部连通的进口插管,储液器壳体的内部在进口插管的下方设置滤网,滤网下方设置有与进口插管正对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引流板;引流板上设有与导流管正对的变截面积凸起部,变截面积凸起部的顶部为圆弧面,且由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扩大并光滑过渡,变截面积凸起部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周向通孔;引流板上还开孔并安装有引流板套管,分别通过引流板套管对若干个出口插管进行固定,出口插管与外部连通,出口插管在储液器壳体内侧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压缩机所需充注的润滑油量,减少回油时间,降低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及储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液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及储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小型家用房间空调器中,用来提高压力的压缩机多使用高背压的旋转式压缩机,且其吸气侧带有储液器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出现液击而损坏压缩机,但从压缩机排入系统中的润滑油重新回到压缩机中需要经过储液器,而润滑油在储液器中驻留的油量以及从有润滑油进入储液器到有润滑油流出储液器所用的时间对压缩机和整个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都是有影响的。
[0003]关于储液器的驻油量问题,吸气侧的储液器位于系统的低温低压侧,因此流经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和可互溶的润滑油的液体混合物粘度较低,与高温高压侧的液体混合物相比,更容易在流道壁面驻留;同时,储液器内流道截面积相比换热器管道以及连接管道截面积大得多,流速大大下降,制冷剂气体带动油流动的能力更低,同样会增加储液器内的驻油量。储液器的驻油量一方面影响着压缩机所需要充注的油量和回油时间,另一方面对与润滑油互溶的制冷剂的充注量和系统的性能有影响。润滑油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压缩机泵体部分高效运行而充注的,因此储液器中的润滑油是非必要的,储液器中的驻油量应该尽量减少,以减少压缩机润滑油总的充注量;储液器驻油量越多,系统启动后,从有润滑油持续进入储液器到有润滑油流出储液器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储液器中驻油量越多,其内含有的与润滑油互溶的制冷剂量也越多,这部分制冷剂也是非必要的,应该尽量减少,尤其是使用制冷剂R290的系统,其充注量受安全性的考虑而被限制,储液器中溶解的非必要的制冷剂更加需要减少。
[0004]关于回油时间的问题,从高背压旋转式压缩机油池中排出的润滑油需要不断回到油池中来补充以维持压缩机油池液面的基本稳定和压缩机的高效运行。润滑油在包括储液器在内的系统中的驻油量越多,回油时间越长,油池液面高度不在设计高度的时间越长,不利于压缩机的高效运行,因此回油时间越短越好。
[0005]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目前小型房间空调器所用高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匹配的储液器存在驻油量较多、占用总的回油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及储液方法,可以降低压缩机所需充注的润滑油量,减少回油时间,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压缩机及制冷系统保持高效运行。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包括封闭的储液器壳体,储液器壳体的顶部开孔并安装有与外部连通的进口插管,储液器壳体的内部在进口插管的下方设置滤
网,滤网下方设置有与进口插管正对的导流管,导流管的下方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设有与导流管正对的变截面积凸起部,变截面积凸起部的顶部为圆弧面,且由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扩大并光滑过渡,变截面积凸起部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周向通孔;所述引流板上还开孔并安装有引流板套管,分别通过引流板套管对若干个出口插管进行固定,出口插管与外部连通,出口插管在储液器壳体内侧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储液器壳体为圆柱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壳体、中间壳体以及下壳体。
[0010]更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进口插管的上壳体套管,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出口插管的下壳体套管;所述上壳体套管由上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下壳体套管由下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滤网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储液器壳体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的导流管贯通连接在收集管的底面中心,所述收集管的管径大于导流管,收集管也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
[0012]更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滤网形成凹槽型结构,滤网的底面置于收集管的内部,所述滤网以及收集管的顶部设有翻边,通过翻边与所述的支架连接固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流板在变截面积凸起部的四周还开设有若干个引流板通孔。
[0014]更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流板与储液器壳体的内壁相固定,引流板的边缘还开孔连接排液管。
[0015]一种所述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的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空调启动和停机阶段,制冷剂气体和制冷剂液体两相流体由进口插管流入,制冷剂气体撞击到变截面积凸起部之后流动方向由周向改为径向并进入引流板下部的大空间中,制冷剂液体通过变截面积凸起部进行缓冲,使其流动方向逐渐由轴向变为径向,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若干周向通孔流入储液器下部空间;
[0017]空调稳定运行阶段,制冷剂气体带动润滑油作圆周运动由轴向流动转为径向流动,在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撞击到变截面积凸起部上,变截面积凸起部上的润滑油通过周向通孔直接流入储液器下部空间,之后润滑油存储在回油孔高度以下的空间中,直到底部油面高度达到回油孔的高度时在压差的作用下开始回油。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通过在滤网下方设置有与进口插管正对的导流管,与以往润滑油从进气插管流入后流向改为径向且流向储液器壳体壁面的方式相比,减小了润滑油与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一部分驻油量和回油时间。导流管提高了过滤后流体的速度,一方面减小了导流管自身的驻油量,另一方面也为变截面积凸起部发挥作用减小驻油量提供了帮助。引流板上设有与导流管正对的变截面积凸起部,变截面积凸起部的顶部为圆弧面,且由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扩大并光滑过渡,变截面积凸起部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周向通孔,通过变截面积凸起部及其周向开孔使大部分润滑油直接流入储液器下部空间,避免大部分润滑油沿径向流向引流板的水平表面以及储液器壳体壁面,减小了润滑油与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一部分驻油量和回油时间。总之,通过以上结构的整体作用使润滑油接触的壁面面积以
及可驻油的空间减少,从而降低了驻油量,降低了驻油耗费的时间,从而减小了回油时间。
[002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引流板与储液器壳体的内壁相固定,引流板的边缘还开孔连接排液管,由于变截面积凸起部的周向开孔在周向不是贯通的,所以会有一小部分润滑油通过非贯通的部分沿径向离开圆心的方向流动,之后从引流板通孔流入储液器下部空间,但由于储液器安装时不可能保持绝对水平,这一小部分润滑油可能会沿中间壳体流入储液器底部,这加大了润滑油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因此在引流板的边缘设置排液管,使润滑油不与中间壁面接触而从排液管流入储液器底部,从而降低了一部分驻油量。
[002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储液器的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出口插管的下壳体套管,下壳体套管由下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若下壳体套管朝壳体内侧凸起则回油孔的打孔高度必须高于凸起高度,若下壳体套管朝壳体外侧凸起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储液器壳体,储液器壳体的顶部开孔并安装有与外部连通的进口插管(101),储液器壳体的内部在进口插管(101)的下方设置滤网(301),滤网(301)下方设置有与进口插管(101)正对的导流管(403),导流管(403)的下方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设有与导流管(403)正对的变截面积凸起部(704),变截面积凸起部(704)的顶部为圆弧面,且由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扩大并光滑过渡,变截面积凸起部(704)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周向通孔(703);所述引流板上还开孔并安装有引流板套管(701),分别通过引流板套管(701)对若干个出口插管(501)进行固定,出口插管(501)与外部连通,出口插管(501)在储液器壳体内侧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器壳体为圆柱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壳体(201)、中间壳体(601)以及下壳体(8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2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进口插管(101)的上壳体套管(202),下壳体(8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出口插管(501)的下壳体套管(802);所述上壳体套管(202)由上壳体(201)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下壳体套管(802)由下壳体(801)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低驻油量和减少回油时间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网(301)固定在支架(401)上,支架(401)与储液器壳体的内壁相固定;所述的导流管(403)贯通连接在收集管(402)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华吴建华冯建元吴启航张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