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580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40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系统,该油气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安装于筒体的顶部,进气管的进气方向沿筒体的中心轴线;导流装置,设置于筒体内且与进气管连接,导流装置被配置为将进气管输入的油气混合物向筒体的侧壁引导;出气管,安装于侧壁;回油管,安装于筒体的底部。本申请在筒体内设置与进气管连接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将经进气管进入筒体的油气混合物向筒体的侧壁引导,使油气混合物能够从靠近筒体内壁的位置进入筒体在筒体内绕流,导流装置的设置有效解决部分油气混合物沿靠近筒体的中心轴线的位置流动而致使离心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使得油气分离的充分度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分离效果。分离效果。

Oil gas separator, compressor components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室外机组采用的油分离器大部分结构为:压缩机排气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因冷媒和润滑油互不相溶且润滑油的密度要比冷媒大,混合物流速降低且在油分离器里做离心运动,润滑油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混合物单独分离出来附在油分离器内壁往下流,冷媒高压气体流向冷凝器从而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
[0003]但是,油气混合物经进气管进入油气分离器做离心运动时,部分比较靠近油气分离器的筒体中间的混合气体切向离心运动不明显,其离心力小油分离效果差,存在部分润滑油和冷媒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油气分离过程中油气分离不彻底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安装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导流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进气管输入的油气混合物向所述筒体的侧壁引导;出气管,安装于所述侧壁;回油管,安装于所述筒体的底部。
[0006]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油气分离器在筒体的顶部设置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方向沿筒体的轴向,在筒体内设置与进气管连接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将经进气管进入筒体的油气混合物向筒体的侧壁引导,使油气混合物能够从靠近筒体内壁的位置进入筒体在筒体内绕流,导流装置的设置有效解决部分油气混合物沿靠近筒体的中心轴线的位置流动而致使离心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使得油气分离的充分度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具有多个导流通道,所述多个导流通道绕所述进气管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指向所述筒体的侧壁。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装置具有多个沿进气管的周向分布的导流通道,每个导流通道的一端与进气管连接,另一端指向筒体的侧壁,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能够分散的经不同的导流通道靠近筒体的侧壁的周向的不同位置而分散进入筒体,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导流装置的导流阻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油气混合物与筒体的接触的充分性,从而提高油气混合物的油液分离的均匀性和彻底性。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气方向相对于所述筒体的周向的法
线朝所述法线在所述筒体的周向上的一侧倾斜。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导流通道的出气方向相对于筒体的周向的法线朝所述法线在所述筒体的周向上的一侧倾斜,这样的设置使得导流通道对油气混合物起到旋流引导作用,并且使得经所有导流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在筒体内能够同向旋流,避免不同导流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在旋流过程中互相干扰,提高油气混合物在筒体内旋流的一致性及稳定性,从而提高离心分离的效果。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上端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连通的通孔;下端板,与所述上端板相对设置;多个导流板,绕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布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且连接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装置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多个导流板,通孔的设置便于油气混合物经进气管直接进入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下端板的设置阻挡油气混合物沿筒体的轴向直接进入筒体,多个导流板沿通孔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布而形成多个沿通孔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布的导流通道,以将油气混合物沿进气管的周向均匀分散开引导靠近筒体的侧壁,结构简单且分流导流效果稳定。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均为弧形板。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导流板均为弧形板,则相邻两个弧形板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弧度的导流通道,弧形的导流通道对油气混合物起到引导作用,使油气混合物在导流通道内流通的过程中获得沿周向旋流的趋势,有利于油气混合物进入筒体后旋流的顺畅性和旋流方向的一致性。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延长部与所述侧壁的内周面相切。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板的延长部与侧壁的内周面相切,有效提高油气混合物在导流通道内流通以及进入筒体沿筒体侧壁的内周面旋流的轨迹的匹配性,使得经导流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能够在运动惯性的作用下顺畅的沿筒体的内壁旋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混合物经导流通道进入筒体且沿筒体内壁旋流的平稳性。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均为圆形且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同轴,所述下端板的直径小于所述上端板的直径,所述下端板的边缘与所述筒体的侧壁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端板和下端板均为圆形,方便与筒体的内腔匹配连接下端板的直径小于上端板的直径,使得下端板的边缘与述筒体的侧壁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下端板与筒体的侧壁具有间隙,方便经导流通道排出的油气混合物向下旋流进入筒体的内腔,有效保证导流通道排气的顺畅性。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导流装置的下方。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气管位于导流装置的下方,确保油气混合物经导流通道排出后向下旋流一端距离后才能经出气管排出,避免产生油气混合物经导流通道排出后直接进入出气管而使油气分离不彻底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油气分离的充分性。
[002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滤网呈筒状且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滤网的外周面与所述侧壁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筒体内设置与筒体同轴的滤网,油气混合物在筒体内旋流时,滤网的多孔结构增加捕捉油粒子的概率,且能够有效降低油气混合物的流速,这样,油气混合物能够和滤网以及筒体的内壁充分接触,使得油液能够更加充分的被分离出来附着在滤网的内外周面以及筒体的内周面向下流动,滤网的捕捉分离及降速作用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以及以上方案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油口连通。
[002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组件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组件为以上方案所述的压缩机组件,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通。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进气管,安装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沿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导流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进气管输入的油气混合物向所述筒体的侧壁引导;出气管,安装于所述侧壁;以及回油管,安装于所述筒体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具有多个导流通道,所述多个导流通道绕所述进气管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指向所述筒体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出气方向相对于所述筒体的周向的法线朝所述法线在所述筒体的周向上的一侧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上端板,具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连通的通孔;下端板,与所述上端板相对设置;多个导流板,绕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布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且连接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所述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瑞而吴彦东王心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