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料装置和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97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料装置和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引料装置包括引料管,引料管的一端设有入料部件,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料部件,入料部件、引料管与出料部件相连通,入料部件上设有第一入料口,入料部件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引料管的导向壁,出料部件的一端与引料管相连,出料部件的另一端向远端延伸,出料部件的内径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出料部件的远端包括两个沿出料部件延伸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边沿,两个第一弧形边沿沿出料部件的径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弧形边沿之间设有沿出料部件的延伸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边沿,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波浪形的出料口,该引料装置能避免在倒料过程中料液翻滚卷气。过程中料液翻滚卷气。过程中料液翻滚卷气。

A feeding device and a super large integrated die casting die fee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料装置和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


[0001]本技术用于浇铸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料装置和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压铸倒料形式,为直接向通过入料口向进料管内倾倒料液,这种倒料方法会增加料液对料管的冲蚀,且料液倒入料部件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的翻滚,导致严重的卷气,气体会被包卷到料液中,使空气随料液进入压铸产品中,进而影响压铸产品的品质,且在超大型一体压铸件的生产过程中,气体对于超大型一体压铸件的机械性能会产生显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引料装置和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其中,该引料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料液在导入进料管的过程中对进料管的冲蚀,且能避免料液在倒料过程中翻滚卷气的情况,使压铸件的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引料装置,包括引料管,所述引料管的一端设有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料部件,所述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与所述出料部件相连通,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第一入料口,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所述引料管的导向壁,所述出料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引料管相连,所述出料部件的另一端向远端延伸,所述出料部件的内径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所述出料部件的远端包括两个沿所述出料部件延伸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边沿,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沿沿所述出料部件的径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沿之间设有沿所述出料部件的延伸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边沿,所述第一弧形边沿和所述第二弧形边沿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波浪形的出料口。
[0006]优选的,所述入料部件的一端为第一入料口,所述入料部件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入料口逐渐收拢并与所述引料管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所述引料管的导料槽。
[0008]优选的,所述导料槽内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所述引料管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引料管的内壁圆滑过渡。
[0009]优选的,所述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和所述出料部件同轴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和所述出料部件上均设有保温涂层。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包括进料管和以上所述的引料装置,引料装置在前文已详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引料管以及所述出料部件的第二入料口,所述入料部件位于所述进料管外部。
[0012]优选的,所述引料装置伸入所述进料管内的长度小于所述进料管的内径。
[0013]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引料装置升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入料部件相连。
[0014]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引料装置升降速度的控制装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引料装置的入料部件便于将料液通过引料管流入进料管中,避免料液通过引料管直接倒入进料管中冲蚀进料管的内壁,出料部件的内径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使流出料液的压力逐渐释放,从而避免料液的旋转以及包卷空气的情况发生,出料部件波浪形的出料口能够与进料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以使料液沿着第一弧形边沿和第二弧形边沿匀速流出,从而使进料管中的液面平稳升高,该引料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料液在导入进料管的过程中对进料管的冲蚀,且能有效减少料液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旋涡,避免在倒料过程中料液翻滚卷气的情况,使压铸件的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管分给出,管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倒料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管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管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管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料装置,参见图1、图2和图 3,包括引料管2,引料管2的一端设有入料部件1,引料管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部件3,入料部件1、引料管2与出料部件3相连通,入料部件1上设有第一入料口,参见图1,入料部件1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引料管2的导向壁11,以使料液通过导向壁11流入引料管 2中,避免料液通过引料管2直接倒入进料管4中冲蚀进料管4的内壁,参见图2、图3,出料部件3的一端与引料管2相连,出料部件 3的另一端向远端延伸,出料部件3的内径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使流出料液的压力逐渐释放,从而避免料液的旋转以及包卷空气的情况发生,出料部件3的远端包括两个沿出料部件3延伸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边沿31,两个第一弧形边沿31沿出料部件3的径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弧形边沿31之间设有沿出料部件3的延伸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边沿32,第一弧形边沿31和所述第二弧形边沿32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波浪形的出料口33,波浪形的出料口能够与进料管4的内壁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以使料液匀速流出,倒料时,使出料部件3插入进料管4中,使出料部件3的出料口33与进料管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料液流出的间隙,料液在引料管2内的流动过程中,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会在引料管2内产生流动旋涡,但料液通过出料部件3时,料液分别沿着第一弧形边沿31和第二弧形边沿32流出,能够有效减少料液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旋涡,且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料管,所述引料管的一端设有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料部件,所述入料部件、所述引料管与所述出料部件相连通,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第一入料口,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所述引料管的导向壁,所述出料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引料管相连,所述出料部件的另一端向远端延伸,所述出料部件的内径由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所述出料部件的远端包括两个沿所述出料部件延伸方向凸起的第一弧形边沿,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沿沿所述出料部件的径向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弧形边沿之间设有沿所述出料部件的延伸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边沿,所述第一弧形边沿和所述第二弧形边沿之间圆滑过渡形成波浪形的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部件的一端为第一入料口,所述入料部件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入料口逐渐收拢并与所述引料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部件上设有用于引导料液流入所述引料管的导料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引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进李树松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