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84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加强件领域,提供了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上的焊接板,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两侧的外加强筋,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内侧的内加强筋,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及所述内加强筋上的连接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的侧围加强板无法借用,侧围加强板结构传力不理想,高低配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

A side wall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围加强件


[0001]本技术属于加强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围加强件。

技术介绍

[0002]车身的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都是腔体柱布置在靠近外板一侧,各个车型截面大小不一,新车型的腔体内的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都是新开模,存在如下问题:每个车型的造型不同造成车身腔体结构有差异,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无法借用原有车型,需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当国内车和出口车安全要求存在差异时,需要满足出口车安全要求的新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反借用回国内车,导致国内车成本增加;出口车新开发件需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车身在承受载荷传递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加强板连接位置,导致该区域车身变形过大,安全得分不理想;高低配车型安全等级不一致时,加强板仅仅是厚度的差异,导致高低配物料混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加强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的侧围加强板无法借用,侧围加强板结构传力不理想,高低配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上的焊接板,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两侧的外加强筋,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内侧的内加强筋,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及所述内加强筋上的连接筋。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加强筋至少为两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件通过挤压成型。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筋两侧通过圆弧过渡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连接。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件整体呈“目”字形结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种侧围加强件能明显提升碰撞安全性,解决了A柱折弯变形问题,对比传统加厚加强板提升碰撞性能的方式,能实现减重20~30%,能满足改款车型和出口车型的安全等级快速提升,实现加强件平台化,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成本,提高制造便利性,在高低配安全性不一样时物料差异明显,更好做物料区分和防错。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A

A截面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B

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附图标记:1

内板2

焊接板3

外加强筋4

内加强筋5

连接筋。
[0014]图1

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1上的焊接板2,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2两侧的外加强筋3,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3内侧的内加强筋4,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3及所述内加强筋4上的连接筋5;所述内加强筋4至少为两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所述侧围加强件通过挤压成型;所述连接筋5两侧通过圆弧过渡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3连接;所述侧围加强件整体呈“目”字形结构。
[0015]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门槛加强板采用封闭“目”字形状的加强件代替,通过挤压成型生产方式,自身封闭的结构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封闭“目”字形状可以设计成厚度不均的截面结构,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和刚度性能要求设计材料和厚度,也更有利于车身轻量化,“目”字形状加强件与A柱、B柱、门槛内板通过激光焊接连接,与之匹配的内板1只需设计一个平面台阶贴合,不需开孔即可激光焊接完成连接;贴合焊接区域如图2所示,焊接贴合区域内板1设计有翻边,加强件对应开孔,翻边可实现对加强件的挂靠定位;非焊接区域如图3所示,贴合平面直接间距L一般设计为150~200mm,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能降低加强件与内板1的贴合匹配难度,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节拍,“目”字形状加强件可以实现平台化共用,不受外造型约束,内板1只需在焊接区域设计平面台阶与之贴合即可借用,在加强件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平台不同车型的模具共用,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成本,加强件高屈服和封闭截面特性使其具有强抗扭抗变形能力,传递载荷更加平顺,避免应力集中碰撞变形大的问题,针对国内车安全要求不高,出口车要求高的车型,内板1前期设计有贴合面,在出口车可单独增加加强件实现安全等级提升,改款年度车型可只增加加强件实现安全等级提升,高低配车型安全等级不一致时,高配配加强管,低配不配,物料差异大,不易混装。
[0016]此种侧围加强件能明显提升碰撞安全性,解决了A柱折弯变形问题,对比传统加厚加强板提升碰撞性能的方式,能实现减重20~30%,能满足改款车型和出口车型的安全等级快速提升,实现加强件平台化,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成本,提高制造便利性,在高低配安全性不一样时物料差异明显,更好做物料区分和防错。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上的焊接板,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两侧的外加强筋,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内侧的内加强筋,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及所述内加强筋上的连接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筋至少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鹏飞赵肖斌伍升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