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90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围板。该车辆用前围板上形成有转向柱孔,具备将整个转向柱孔封闭的转向柱孔盖,该转向柱孔盖的朝向前围板的一侧的面包含:与转向柱孔的周缘部相叠合的平端面;及嵌入到转向柱孔的开口内、并朝向前围板的外侧的凸凹面。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噪音难以从前围板外侧的空间传递到车厢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前围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前围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车辆用前围板上设置有转向柱孔。该转向柱孔是供将方向盘的旋转操作力传递给转向齿轮的中间轴穿插的通孔。具体而言,在该转向柱孔中安装有转向柱孔盖。在该转向柱孔盖上形成有供轴穿插的轴插孔。中间轴穿插在该轴插孔中。
[0003]另一方面,近年来采用线控转向方式的转向装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线控转向方式的转向装置具备检测方向盘旋转操作量的传感器、和调整前轮的转向角度的转向致动器,可相应于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盘的旋转操作量,来使转向致动器调整前轮的转向角度。因此,无需设置中间轴。
[0004]在此情况下,如果将现有技术的前围板直接用于安装了采用线控转向方式的转向装置的车辆,则前围板外侧的空间(例如发动机舱) 会通过转向柱孔盖上形成的轴插孔与车厢内部空间连通。这样,前围板外侧的空间内产生的噪音容易传递到车厢内部空间内,从而会给车厢内的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噪音难以从前围板外侧的空间传递到车厢内的车辆用前围板。
[0006]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围板,该前围板上形成有转向柱孔,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整个所述转向柱孔封闭的转向柱孔盖,所述转向柱孔盖的朝向所述前围板的一侧的面包含与所述转向柱孔的周缘部相叠合的平端面;及嵌入到所述转向柱孔的开口内、并朝向所述前围板的外侧的凸凹面。
[0007]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前围板的优点在于,在前围板外侧(例如发动机舱)产生的噪音难以传递到车厢内。具体而言,由于将整个转向柱孔封闭的转向柱孔盖的朝向前围板的一侧的面包含与转向柱孔的周缘部相叠合的平端面;及嵌入到转向柱孔的开口内、并朝向前围板的外侧的凸凹面,所以,不仅整个转向柱孔被封闭,而且当前围板外侧产生的噪音传递到转向柱孔盖时,该噪音能够被转向柱孔盖的凸凹面分散反射。
[0008]通常,当噪音传递到转向柱孔盖时,在声压的作用下,转向柱孔盖会产生振动而使噪音传递到车厢内部空间,且转向柱孔盖振动的振幅越大,传递到车厢内的噪音也越大。然而,本技术中,由于到达转向柱孔盖的噪音被分散反射,即,被反射到不同方向,所以作用在转向柱孔盖的振动方向(转向柱孔盖的板厚方向)上的声压的成分减小(与作用在平坦面上时相比)。因而,传递到车厢内部空间的噪音减小。
[0009]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前围板中,较佳为,所述转向柱孔盖的所述凸凹面包含倾斜于所述前围板的板厚方向的多个斜面。
[0010]基于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发挥转向柱孔盖的凸凹面的分散反射作用,进一步减
小传递到车厢内部空间的噪音。
[0011]另外,本技术的上述车辆用前围板中,较佳为,所述转向柱孔盖具备与所述前围板的一侧的面接合的金属制的底板、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树脂或橡胶制的隔音构件,所述隔音构件的背朝所述底板的面包含所述平端面和所述凸凹面。
[0012]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底板由金属制成,所以能够将底板与前围板牢固地固定(接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隔音构件由树脂或橡胶制成,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凸凹面的加工。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从车身侧后方看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前围板和转向柱的立体图。
[0014]图2是从车身前方看到的转向柱孔盖处的图。
[0015]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
[0016]图4是从车身前方看到的变形例中的转向柱孔盖处的图。
[0017]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以将本技术应用于左方向盘车(左侧的前排座椅为驾驶座的车辆)的情形进行说明。
[0019]图1是从车身侧后方看到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围板1和转向柱2 的立体图。安装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中的转向装置为采用线控转向方式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通过传感器检测方向盘(未图示) 的旋转操作量,并根据该检测信号使转向致动器动作来调整转向角度。由于这种转向装置无需中间轴,所以在直接使用现有技术的前围板的情况下,如果不将供中间轴穿插的转向柱孔封闭,则发动机舱A(本技术中所说的“前围板的外侧”的空间)会与车厢内部空间B连通,从而发动机舱A内产生的噪音会传递到车厢内部空间B。
[0020]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向柱孔(由于被转向柱孔盖3覆盖,所以在图1中未示出)上安装有转向柱孔盖3,该转向柱孔盖3将整个转向柱孔覆盖封闭。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21]图2是从车身前方看到的转向柱孔盖处的图。图3是沿图2中的 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如上述各图所示,转向柱孔盖3具备底板4、和安装在该底板4上的隔音构件5。该隔音构件5例如由树脂或橡胶制成。
[0022]底板4由金属板材构成,具有主体部41、多个连接部42、及肋部43。
[0023]主体部41被构成为比转向柱孔11的外缘轮廓稍大的近似椭圆形(参照图1)。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41的中间部分的上下两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切口41a。
[0024]连接部42如图1所示那样被构成为,从主体部41的外周的四个部位向外侧突出。在各个连接部42上,形成有在板厚方向上将其穿透的螺丝孔(未图示)。
[0025]肋部43如图3所示那样,是通过使主体部41的外周缘和各连接部42的外周缘向车身前方弯曲而构成的。
[0026]隔音构件5的外缘形状与底板4的主体部41的外缘形状基本一致。并且,隔音构件5的背面51为平坦面,在其中间部分的上下两个部位,即,与长切口41a相对应的部位,分别设
置有延伸出的、用于插入长切口41a内的插入部52。在将这两个插入部52分别插入所对应的长切口41a的状态下,通过使隔音构件5的背面51 与底板4的主体部41的前表面相叠合并粘结,而将隔音构件5安装在底板4上。
[0027]隔音构件5具备与前围板1的背面12相叠合的外周部54、及覆盖转向柱孔11的中间部分55。在如图1所示那样底板4与前围板1被固定连接的状态下,外周部54被夹在底板4的主体部41与前围板1之间。
[0028]即,隔音构件5的前表面53(背朝底板4的面)包含外周部5 4的前表面和中间部分55的前表面。外周部54的前表面被形成为平端面,中间部分55的前表面被形成为凸凹面。
[0029]在转向柱孔盖3被安装在前围板1上的状态下,外周部54的前表面与转向柱孔11的周缘部相叠合,中间部分55的前表面嵌入到转向柱孔11的开口内。
[0030]详细而言,在该中间部分55的前表面(朝向发动机舱A的面) 上,形成有多个凹部56。前视时,这些凹部56为矩形的凹部。因此,转向柱孔盖的中间部分55的前表面为凸凹面。
[0031]在进行将转向柱孔盖3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前围板,该前围板上形成有转向柱孔,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整个所述转向柱孔封闭的转向柱孔盖,所述转向柱孔盖的朝向所述前围板的一侧的面包含与所述转向柱孔的周缘部相叠合的平端面;及嵌入到所述转向柱孔的开口内、并朝向所述前围板的外侧的凸凹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围板,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川彻正冈和宪榎本朋仁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