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40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上方;所述上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涤粘包芯纱,所述涤粘包芯纱的包覆纱为涤纶,芯纱为粘胶纤维;所述下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粘涤包芯纱,所述粘涤包芯纱的包覆纱为粘胶纤维,芯纱为异形涤纶长丝;以所述上层经纱的编织方向为0

A high density tear resistant polyester viscos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高支高密是服装面料术语,指1克重的纱所能拉出的长度为多少米就是称为多少支,一般讲支数越大则纱线越细。一般认为40支以上的纱算较高支数的纱。高密指的是密度,也就是指每平方英寸中排列的经纱和纬纱的根数称经纬密度。高支是高密的前提,习惯上把每平方英寸中经密和纬密的根数相加达到180根以上或200根左右的称为高密。面料的支数越大,密度越高,质量就越好。随着时代的进步,面料迅速发展,面料的功能性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用途。抗撕裂面料多用于运动服装、帐篷布等领域,是最常见的面料之一。现有的抗撕裂面料具有结构强度相对不足,抗撕裂能力差,适用范围小等缺点,其综合性能亟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上方;
[0006]所述上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涤粘包芯纱,所述涤粘包芯纱的包覆纱为涤纶,芯纱为粘胶纤维;
[0007]所述下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粘涤包芯纱,所述粘涤包芯纱的包覆纱为粘胶纤维,芯纱为异形涤纶长丝;
[0008]以所述上层经纱的编织方向为0
°
,所述上层纬纱的编织方向为90/>°
,所述下层经纱的编织方向为45
°
,所述下层纬纱的编织方向为135
°

[0009]所述上层的经纬密度为50

70根/cm;所述下层的经纬密度为50

65根/cm。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异形涤纶长丝的截面形状为六角星形。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涤粘包芯纱外表面附着有纳米二氧化铝涂层。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涤粘包芯纱内部设置有弹性导电长丝。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异形涤纶长丝为抗菌异形涤纶长丝。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的经纱和纬纱中还包括耐磨透气包芯纱,所述耐磨透气包芯纱的包覆纱为耐磨透气舒适混纺纤维纱,芯纱为粘胶纤维;所述上层经纱和纬纱中的所述涤粘包芯纱与所述耐磨透气包芯纱的排列比为1:1。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上表面涂覆有聚氨酯涂料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由上下两层面料复合而成,具有极强的结构强度和抗撕裂能力。其中,上层面料由涤粘包芯纱经纬交织而成,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候性;同时强度高、弹性好、吸湿透气;下层面料由粘涤包芯纱经纬交织而成,粘涤包芯纱同时具有芯纱异形涤纶长丝具有强度高、弹性好、吸湿透气等特点以及包覆纱粘胶纤维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手感好等特点,丰富了面料的功能,提高了面料的质感。同时上下层经纬纱交错布置,使面料各个方向的抗撕裂能力更加均衡,面料的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涤粘包芯纱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粘涤包芯纱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涤粘包芯纱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耐磨透气包芯纱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上层;2、下层;3、涤纶;4、粘胶纤维;5、异形涤纶长丝;6、纳米二氧化铝涂层;7、弹性导电长丝;8、耐磨透气舒适混纺纤维纱;9、聚氨酯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包括:上层1和下层2;所述上层1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2上方,同时胶黏剂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7]所述上层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涤粘包芯纱,如图2所示,所述涤粘包芯纱的包覆纱为涤纶3,芯纱为粘胶纤维4,优选地,包覆纱为涤纶长丝,芯纱为粘胶纤维纺成的粘胶纤维纱。
[0028]所述下层2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粘涤包芯纱,如图3所示,所述粘涤包芯纱的包覆纱为粘胶纤维4,芯纱为异形涤纶长丝5;优选地,包覆纱为粘胶纤维纺成的粘胶纤维纱,芯纱为六角星形异形涤纶长丝。
[0029]以所述上层1经纱的编织方向为0
°
,所述上层1纬纱的编织方向为90
°
,所述下层2经纱的编织方向为45
°
,所述下层2纬纱的编织方向为135
°
。四根经纬纱分别沿不同的方向编织,能提供各个方向的抗撕裂力,使面料具有多方位高强度的抗撕裂能力。
[0030]其中,所述上层1的经纬密度为50

70根/cm;所述下层2的经纬密度为50

65根/cm。本实施例中,上层1的经密度为60根/cm,纬密度为55根/cm;下层2的经密度为60根/cm,纬密度为55根/cm。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涤粘包芯纱内部设置有弹性导电长丝7;所述异形涤纶长丝5为抗菌异形涤纶长丝;所述涤粘包芯纱外表面附着
有纳米二氧化铝涂层6。所述上层1的经纱和纬纱中还包括耐磨透气包芯纱,所述耐磨透气包芯纱的包覆纱为耐磨透气舒适混纺纤维纱8,芯纱为粘胶纤维4;所述上层1经纱和纬纱中的所述涤粘包芯纱与所述耐磨透气包芯纱的排列比为1:1。
[0033]弹性导电长丝7使面料具有抗静电性,能减少和避免静电对面料的影响。异形涤纶长丝5优选为抗菌异形涤纶长丝使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防止面料滋生细菌。耐磨透气包芯纱的设置有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面料的透气性,使面料更适于运动服装,且对面料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几乎没有影响。
[0034]优选地,弹性导电长丝7的制备方法为:将热塑性聚醚酯或热塑性聚氨酯与含有导电填料的热塑性聚醚酯或含有导电填料的热塑性聚氨酯经复合纺丝制得导电弹性纤维长丝。抗菌异形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为将涤纶切片与抗菌剂混合熔融经异形孔纺丝制得。耐磨透气舒适混纺纤维纱8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以及第三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纤维为聚酯纤维和木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纤维由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第三纤维由聚丙烯腈纤维和罗布麻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抗撕裂涤粘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1)和下层(2);所述上层(1)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层(2)上方;所述上层(1)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涤粘包芯纱,所述涤粘包芯纱的包覆纱为涤纶(3),芯纱为粘胶纤维(4);所述下层(2)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包括粘涤包芯纱,所述粘涤包芯纱的包覆纱为粘胶纤维(4),芯纱为异形涤纶长丝(5);以所述上层(1)经纱的编织方向为0
°
,所述上层(1)纬纱的编织方向为90
°
,所述下层(2)经纱的编织方向为45
°
,所述下层(2)纬纱的编织方向为135
°
;所述上层(1)的经纬密度为50

70根/cm;所述下层(2)的经纬密度为50

65根/cm。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佳瑞思喷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