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81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织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第一层带面由第一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一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二层带面由第二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二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一层带面包括第一实心部、第一开口部,第二层带面包括第二实心部、第二开口部,第一实心部与第二实心部之间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形成带体实心段,第一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二开口部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带体开口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织带与布料之前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出现布料撕裂或织带断裂的情况,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实现节能减排,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登山包、工具包等产品。工具包等产品。工具包等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开口织带


[0001]本技术涉及织带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开口织带。

技术介绍

[0002]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品种繁多,广泛应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上,随着纺织品的技术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织带。
[0003]目前市面上的织带大多数都是单层的,在使用时,一般都是将一条单层的织带车缝在布料上面,织带与布料之间的结合强度较为一般,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车缝位置处经常会出现布料撕裂或织带断裂的情况,从而造成产品无法继续正常使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如登山包、工具包等,对织带与布料结合的强度有着更高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层开口织带,能够大大地提高织带与布料之前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出现布料撕裂或织带断裂的情况,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实现节能减排,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登山包、工具包等产品。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第一层带面由第一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一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二层带面由第二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二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一高强拉力经线、第一高强拉力纬线、第二高强拉力经线、第二高强拉力纬线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第一层带面包括第一实心部、第一开口部,第二层带面包括第二实心部、第二开口部,第一实心部与第二实心部之间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形成带体实心段,第一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二开口部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带体开口段。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高强拉力涤纶长丝为1100D。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织带本体由一整片织带制成。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由一整片织带对折形成。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织带本体由两片独立的织带缝合制成。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其中一片织带为第一层带面,另一片织带为第二层带面。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织带本体通过一定温度整烫定型。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一定温度为110

130摄氏度。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实心部与第二实心部之间通过缝线紧密结合为一体。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缝线由100D/24F双锦纶高弹纱构成。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包括织带本体,
所述织带本体包括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第一层带面由第一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一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二层带面由第二高强拉力经线与第二高强拉力纬线交织而成,第一高强拉力经线、第一高强拉力纬线、第二高强拉力经线、第二高强拉力纬线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第一层带面包括第一实心部、第一开口部,第二层带面包括第二实心部、第二开口部,第一实心部与第二实心部之间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形成带体实心段,第一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二开口部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带体开口段;
[0016]相较于现有的单层织带,本技术包括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通过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相围形成带体开口段,将产品上的待结合布料夹放于带体开口段中并进行车缝,产品上的待结合布料牢靠地被缝制于第一层带面的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层带面的第二开口部之间,能够大大地提高织带与布料之前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出现布料撕裂或织带断裂的情况,另外,本技术织带本体的第一层带面、第二层带面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织带本体具有耐摩擦、耐腐蚀、承重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通过使用本技术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实现节能减排,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登山包、工具包等产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织带本体1、第一层带面11、第一高强拉力经线111、第一高强拉力纬线112、第二层带面12、第二高强拉力经线121、第二高强拉力纬线122、带体实心段13、第一实心部131、第二实心部132、带体开口段14、第一开口部141、第二开口部1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织带本体1,所述织带本体1包括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第一层带面11由第一高强拉力经线111与第一高强拉力纬线112交织而成,第二层带面12由第二高强拉力经线121与第二高强拉力纬线122交织而成,第一高强拉力经线111、第一高强拉力纬线112、第二高强拉力经线121、第二高强拉力纬线122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高强拉力涤纶长丝优选为1100D,具有高强拉力,第一层带面11包括第一实心部131、第一开口部141,第二层带面12包括第二实心部132、第二开口部142,第一实心部131与第二实心部132之间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形成带体实心段13,第一开口部141的一侧与第二开口部142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带体开口段14;相较于现有的单层织带,本技术包括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通过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相围形成带体开口段14,将产品上的待结合布料夹放于带体开口段14中并进行车缝,产品上的待结合布料牢靠地被缝制于第一层带面11的第一开口部141与第二层带面12的第二开口部142之间,能够大大地提高织带与布料之前的结合强度,能够避免出现布料撕裂或织带断裂的情况,另外,本技术织带本体1的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织带本体1具有耐摩擦、耐腐蚀、承重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通过使用本技术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实现节能减排,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登山包、工具包等产品。
[0020]本实施例中的织带本体1由一整片织带制成,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由一整片织带对折形成,不仅更易于加工,而且整体强度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织带本体1
还可以由两片独立的织带缝合制成,其中一片织带为第一层带面11,另一片织带为第二层带面12。
[0021]织带本体1通过一定温度整烫定型,一定温度为110

130摄氏度,在本实施中,织带本体1优选通过120摄氏度高温整烫定型,织带本体1在经过高温整烫定型后,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更加紧密且光滑。
[0022]第一实心部131与第二实心部132之间通过缝线紧密结合为一体,缝线由100D/24F双锦纶高弹纱构成,不仅弹性好,而且耐磨性好,能够牢靠地将第一实心部131、第二实心部132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0023]本技术可以选用4/42/448电脑提花双层织带机进行编织,可用电脑编程控制带体开口段14的开口长度与闭合长度。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本体(1),所述织带本体(1)包括第一层带面(11)、第二层带面(12),第一层带面(11)由第一高强拉力经线(111)与第一高强拉力纬线(112)交织而成,第二层带面(12)由第二高强拉力经线(121)与第二高强拉力纬线(122)交织而成,第一高强拉力经线(111)、第一高强拉力纬线(112)、第二高强拉力经线(121)、第二高强拉力纬线(122)分别由高强拉力涤纶长丝构成,第一层带面(11)包括第一实心部(131)、第一开口部(141),第二层带面(12)包括第二实心部(132)、第二开口部(142),第一实心部(131)与第二实心部(132)之间紧密结合为一体并形成带体实心段(13),第一开口部(141)的一侧与第二开口部(142)的一侧相连接并形成带体开口段(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开口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拉力涤纶长丝为1100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为织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