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966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是:包括与窑尾连接的进料室,所述进料室的上端设有灰斗,所述灰斗的上方设有位于进料室上方的布袋除尘箱体,所述灰斗的下端设有位于进料室内的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下方设有与窑尾连接的下料溜槽,所述进料室的一侧设有斗式提升机;所不同的是:所述灰斗与布袋除尘箱体之间设有均与其相通的沉降腔体,所述沉降腔体内沿其两侧设有其内部相通的折流风道,且所述折流风道与通风通道相通,所述折流风道内均匀设满用于导风的折流板,所述折流风道通过垂直连接于其上的烟道与窑尾连接,所述烟道通过下料口与斗式提升机连接。下料口与斗式提升机连接。下料口与斗式提升机连接。

Counter current intake manganese dioxide reduction rotary kiln tail feed dust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的进料除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锰冶金领域为了制取电解锰需要将锰矿石中的MnO2焙烧还原成MnO,含MnO2的锰矿砂与无烟煤粉按7.5:1配比混合,先后进入还原回转窑烘干段(250~350℃)、预热段(650~700℃),最后进入到还原段(750~800℃)进行还原反应。
[0003]专利号为:2021228378740的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逆流进气的二氧化锰还原装置,该还原装置的窑尾进料除尘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与窑尾连接的进料室,进料室的上端设有灰斗,所述灰斗的上方位于所述进料室上方的布袋除尘箱体,所述灰斗的下端设有位于进料室内的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通过烟道与窑尾连接,所述通风通道的下端一侧设有延伸出进料室外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顶端与位于进料室一侧的斗式提升机连接,且所述通风通道的下方设有与窑尾连接的下料溜槽。该进料除尘装置虽然设置了下料溜槽将从尾气收集下来的物料再重新进入还原回转窑内,大大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但仍存在以下缺陷:其一,从还原回转窑窑尾出来的高温尾气从烟道再经通风通道直接进入布袋除尘箱体,没有经过沉降直接进行除尘,尾气中夹杂大颗粒物料由于没有沉降掉落于下料溜槽,而是直接跟随尾气排出去,进而降低物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加尾气除杂;其二,由于还原回转窑的还原段温度高达750~800℃,从窑尾出来的尾气极有可能夹杂火星,而高温尾气没有经过沉降直接进入布袋除尘箱体,尾气中夹杂的火星没有及时去除,从而使进料除尘装置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高温尾气直接从下料口上方的通风通道进入布袋除尘箱体,而物料从通风通道下端的下料口进入再掉落下方的下料溜槽内,高温尾气没有与物料相互接触进行换热,一方面没有利用高温尾气的热量,热能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物料进入还原回转窑前没有进行预热,进而增加物料加热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本进料除尘装置在灰斗与布袋除尘箱体之间设置带有折流风道的沉降腔体,同时物料进料口由原来位于灰斗下端改成灰斗上方,一方面使尾气可在沉降腔体内进行有效折返流向,确保尾气中夹杂的大颗粒物料沉降进入下料溜槽内,大大提高了物料使用率,在尾气折返流向中也有效将火星去除,大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物料从折流风道上进行下料,可与折返流向的尾气进行充分接触换热,既大大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物料换热升温,有效降低二氧化锰还原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6]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是:包括与窑尾连接的进料室,所述进料室的上端设有灰斗,所述灰斗的上方设有位于进料室上方的
布袋除尘箱体,所述灰斗的下端设有位于进料室内的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下方设有与窑尾连接的下料溜槽,所述进料室的一侧设有斗式提升机;所不同的是:所述灰斗与布袋除尘箱体之间设有均与其相通的沉降腔体,所述沉降腔体内沿其两侧设有其内部相通的折流风道,且所述折流风道与通风通道相通,所述折流风道内均匀设满用于导风的折流板,所述折流风道通过垂直连接于其上的烟道与窑尾连接,所述烟道通过下料口与斗式提升机连接。
[0007]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尾气中夹杂所有大颗粒尽可能沉降、所有火星有效去除,有效控制沉降腔体的制作成本,同时确保尾气与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换热,所述沉降腔体的高度为6m。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09]1、本进料除尘装置在灰斗与布袋除尘箱体之间设置带有折流风道的沉降腔体,同时物料进料口由原来位于灰斗下端改成灰斗上方,一方面使尾气可在沉降腔体内进行有效折返流向,确保尾气中夹杂的大颗粒物料沉降进入下料溜槽内,大大提高了物料使用率,在尾气折返流向中也有效将火星去除,大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物料从折流风道上进行下料,可与折返流向的尾气进行充分接触换热,既大大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物料换热升温,有效降低二氧化锰还原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0010]2、沉降腔体的高度设置科学合理,保证尾气中夹杂所有大颗粒尽可能沉降、所有火星有效去除,有效控制沉降腔体的制作成本,同时确保尾气与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换热。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现有进料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号:1、进料室,2、灰斗,3、布袋除尘箱体,4、通风通道,5、下料溜槽,6、斗式提升机,7、沉降腔体,8、折流风道,9、折流板,10、下料口,11、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提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是:包括与窑尾连接的进料室1,所述进料室1的上端设有灰斗2,所述灰斗2的上方设有位于进料室1上方的布袋除尘箱体3,所述灰斗1的下端设有位于进料室1内的通风通道4,所述通风通道4的下方设有与窑尾连接的下料溜槽5,所述进料室1的一侧设有斗式提升机6;所不同的是:所述灰斗1与布袋除尘箱体3之间设有均与其相通的沉降腔体7,本实施例沿着布袋除尘箱体3的底部保护性拆除后,设置沉降腔体7,所述沉降腔体7内沿其两侧设有其内部相通的折流风道8,且所述折流风道8与通风通道4相通,所述折流风道8内均匀设满用于导风的折流板9,所述折流风道8通过垂直连接于其上的烟道11与窑尾连接,所述烟道11通过下料口10与斗式提升机6连接,如图2所示,则高温尾气通过烟道11进入折流风道8内,尾气至上端后往两侧折返,然后沿着折流板9方向往两侧方向流出折流风道8,最后尾气在沿着沉降腔体7两侧向上流向布袋除尘箱体3内,气流方向如图
1和图2箭头所示,则物料通过斗式提升机6从下料口10进入沉降腔体7内,期间,物料与高温尾气进行充分接触换热后,从通风通道4落入下料溜槽5内,最后进入还原回转窑进行还原。
[0017]所述沉降腔体7的高度为6m,6m高的沉降腔体7,保证尾气可在折流风道8内进行了有效折返流向,同时也保证了尾气与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换热,保证尾气中夹杂所有大颗粒尽可能沉降、所有火星有效去除,有效控制沉降腔体7的制作成本,同时确保尾气与物料进行充分接触换热。
[0018]本技术使用时:物料通过斗式提升机6从下料口10进入沉降腔体7内,沿着折流风道8下落,而在还原回转窑内对二氧化锰进行换热和还原后从窑尾进入烟道11,然后进入折流风道8内后沿着沉降腔体7内两侧向上走,使物料与尾气充分接触,不仅实现物料先预热,还实现尾气中夹杂大颗粒物料沉降、熄灭火星,大大提高了热量利用率,预热后的物料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逆流进气二氧化锰还原回转窑窑尾进料除尘装置,包括与窑尾连接的进料室(1),所述进料室(1)的上端设有灰斗(2),所述灰斗(2)的上方设有位于进料室(1)上方的布袋除尘箱体(3),所述灰斗(2)的下端设有位于进料室(1)内的通风通道(4),所述通风通道(4)的下方设有与窑尾连接的下料溜槽(5),所述进料室(1)的一侧设有斗式提升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2)与布袋除尘箱体(3)之间设有均与其相通的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盼肖宏陈凯琳黄炎善吴文英潘韦靖陈湘翟高日李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埃索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