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920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深基坑支护机构的施工;S2.在深基坑内施工降水井;S3.在既有线路基上布设多个监测点;S4.分层分区对双排围护桩和冠梁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开挖;S5.深基坑开挖至腰梁及内撑设计标高时,浇筑腰梁及内撑混凝土;S6.对腰梁及内撑以下土体进行开挖作业;S7.浇筑基坑封底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即完成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具体施工方法,制定复杂地质的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方案,工序简单、施工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和施工风险大的问题。施工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和施工风险大的问题。施工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和施工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深基坑支护的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不仅要确保边坡的稳定,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的要求,以确保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既有线路等安全。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开挖支护问题日益突出,深基坑开挖支护及对紧邻建筑物、既有线路及设施的影响逐渐受到工程师们关注。目前,所采用的单一基坑支护方案和土方开挖方案,对邻近既有线路地质复杂的地基选择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存在施工效率低和施工风险大的问题。
[0003]在临近既有营业线路施工深基坑时,由于基坑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底层常含有地下水,采用钢板桩或钢管桩支护开挖方案,结构刚度小易变型,施工难以保证既有线路安全,采用深井施工可能会导致周边既有线路路基变形较大,影响既有线路营运。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临近既有线采用深基坑施工时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深基坑支护机构和结构桩基的施工,其中所述深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双排围护桩和设置在双排围护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冠梁;S2. 在深基坑内施工降水井,并进行试抽,检测含砂率满足要求;S3. 在既有线路基上按照一定间距布设多个监测点,在深基坑开挖作业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作为检测初始采集数据;同时在深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以检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基的变形情况,对照初始采集数据,根据累计变形值及变形速率进行预警;S4. 分层分区对双排围护桩和冠梁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开挖,开挖作业过程中,每层开挖完成时及时进行双排围护桩四周喷锚支护,在进行下一层开挖作业;并根据地下水位检测标高,开挖至地下水前一层时,提前通过降水井进行深基坑内将水,保证基坑内全程干法开挖作业;S5. 深基坑开挖至腰梁及内撑设计标高时,对深基坑内土体进行测量整平并压实,并在该区域绑扎钢筋并浇筑腰梁及内撑混凝土;S6. 对腰梁及内撑以下土体进行开挖作业,分台阶进行掘进,并采用挖机将挖出的土体转运至地面;
S7. 直至开挖到设计标高并对双排围护桩四周完成喷锚支护,对双排围护桩四周及深基坑内结构桩基表面进行清理,将深基坑基底土体整平,浇筑基坑封底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即完成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
[0007]作为优选,步骤S1中冠梁上利用混凝土浇筑有挡水沿;并在浇筑挡水沿时,按照一定间距预留钢筋一固定安装防护栏杆。
[0008]作为优选,步骤S2中冠梁四周也布设有多个监测点。
[0009]作为优选,步骤S3中,每日监测数据结果形成日报,对管理人员进行发布通报,并对监测数据结果设置分级预警,预警启动时暂停深基坑开挖作业,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深基坑进行回填或进行加固处理。
[0010]作为优选,步骤S4中分层开挖厚度不超过3m,每层开挖线路从既有线侧向非既有线侧倒退开挖,运土车从远离既有线外侧驶出施工现场。
[0011]作为优选,步骤S4中实时监测深基坑内地下水位,保证开挖作业时水位低于开挖作业面,同时控制降水强度,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1m;步骤S7中在封底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降低降水强度。
[0012]作为优选,步骤S7中封底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在封底混凝土浇筑找平层;浇筑找平层时,找平层的四周距离双排围护桩50

55cm;然后破除结构桩基的桩头并在找平层上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设置第一层承台,第一层承台四周和双排围护桩之间留设肥槽,在肥槽内浇筑混凝土至腰梁处。
[0013]作为优选,肥槽内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除腰梁及内撑,在第一层承台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设置第二层承台,第二层承台四周和双排围护桩之间同样留设肥槽,并对该肥槽进行回填。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深基坑支护机构施工、基坑监测、土方分层开挖、基坑排水、基坑清理封底和肥槽回填等具体施工方法,制定复杂地质的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方案,工序简单、施工安全可靠以及可操作性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施工风险大以及影响既有线路营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深基坑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深基坑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深基坑左右开挖时的状态图;关于附图标记的说明:100、双排围护桩;200、冠梁;201、挡水沿;202、防护栏杆;300、降水井;400、既有线;401、监测点;501、腰梁;502、内撑;600、封底混凝土;601、找平层;602、第一层承台;603、肥槽;604、第二层承台;700、结构桩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
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7]参阅附图1

3,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深基坑支护机构和结构桩基700的施工,其中深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双排围护桩100和设置在双排围护桩100顶部的钢筋混凝土冠梁200;在该步骤中,冠梁200上利用混凝土浇筑有挡水沿201,并在浇筑挡水沿201时,按照一定间距预留钢筋一固定安装防护栏杆202;这样挡水沿201可以防止外部地表水在降雨或其他情况下流入深基坑内;而设置防护栏杆202可以防止人员坠入深基坑或杂物掉入深基坑危及下方作业人员安全;S2. 在深基坑内施工降水井300,并进行试抽,检测含砂率满足要求;S3. 在既有线400路基上以及冠梁200四周按照一定间距布设多个监测点401,在深基坑开挖作业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作为检测初始采集数据;同时在深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以检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基的变形情况,对照初始采集数据,根据累计变形值及变形速率进行预警;在此步骤中,每日监测数据结果形成日报,对管理人员进行发布通报,并对监测数据结果设置分级预警,预警启动时暂停深基坑开挖作业,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对深基坑进行回填或进行加固处理;S4. 分层分区对双排围护桩100和冠梁200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开挖,开挖作业过程中,每层开挖完成时及时进行双排围护桩100四周喷锚支护,在进行下一层开挖作业;并根据地下水位检测标高,开挖至地下水前一层时,提前通过降水井300进行深基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深基坑支护机构和结构桩基施工,其中深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双排围护桩和设置在双排围护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冠梁;S2. 在深基坑内施工降水井,并进行试抽,检测含砂率满足要求;S3. 在既有线路基上按照一定间距布设多个监测点,在深基坑开挖作业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作为检测初始采集数据;同时在深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采集各点坐标及标高数据以检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路基的变形情况,对照初始采集数据,根据累计变形值及变形速率进行预警;S4. 分层分区对双排围护桩和冠梁区域内的土体进行开挖,开挖作业过程中,每层开挖完成时及时进行双排围护桩四周喷锚支护,在进行下一层开挖作业;并根据地下水位检测标高,开挖至地下水前一层时,提前通过降水井进行深基坑内将水,保证基坑内全程干法开挖作业;S5. 深基坑开挖至腰梁及内撑设计标高时,对深基坑内土体进行测量整平并压实,并在该区域绑扎钢筋并浇筑腰梁及内撑混凝土;S6. 对腰梁及内撑以下土体进行开挖作业,分台阶进行掘进,并采用挖机将挖出的土体转运至地面;S7. 直至开挖到设计标高并对双排围护桩四周完成喷锚支护,对双排围护桩四周及深基坑内结构桩基表面进行清理,将深基坑基底土体整平,浇筑基坑封底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即完成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冠梁上利用混凝土浇筑有挡水沿;并在浇筑挡水沿时,按照一定间距预留钢筋一固定安装防护栏杆。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理飞王振郭金勇张德长王风培刘宗乐叶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