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451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基座上安装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架端;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安装于基座,加载装置连接有安装夹具,加载装置用于向安装夹具加载,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安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夹具主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二固定块与第三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在靠近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可以实现新型结构的组合式推力杆的安装,更贴合实际装车时推力杆的安装方式,试验结果更可靠。试验结果更可靠。试验结果更可靠。

A thrust rod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传递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纵向力,会在车架与车桥之间设置推力杆。推力杆广泛应用于载重汽车或客车的非独立悬架上,连接着车架与车桥,除定位作用外,主要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及侧向反作用力矩,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推力杆承受的疲劳工况复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推力杆球铰、杆体或球头挡圈失效等现象,对车辆运行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在推力杆组件正式装车之前,必须采用合理的疲劳试验方法和装置来验证其疲劳可靠性,并以此作为产品合格的依据或参考。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测量推力杆的相关性能,会将推力杆固定于车桥的一端安装于相应的夹具,并将推力杆的固定于车架的一端固定。通过相关的加载机构驱动夹具移动,模拟驾驶过程中车桥相对车架的位移或偏转,实现推力杆的相关试验。
[0004]但是,目前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推力杆,其安装于车桥的一端伸出有两个凸起,每个凸起均与车桥固定连接。现有的试验装置难以模拟组合式推力杆在车辆上的安装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试验装置难以模拟组合式推力杆在车辆上的安装形式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架端;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加载装置连接有安装夹具,所述加载装置用于向所述安装夹具加载,所述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所述安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及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固定块相围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及所述第三固定块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主体开设有第三安装槽及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对称的布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两侧,所述安装夹具可用于固定V型推力杆的车桥端。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端伸出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凸台在沿所述第一安装孔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夹具主体相围形成扳手空间。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一加载部,所述第一加载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夹具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装置。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载部包括第一加载单元,所述第一加载单元通过万向
节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加载单元连接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夹具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的转动轴线平行且均与所述连接杆垂直。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二加载部,所述第二加载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夹具旋转,用于使所述推力杆扭转。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加载单元,所述第二加载单元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及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排列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加载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夹具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加载单元可独立的伸缩。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第三加载部,所述第三加载部包括第三加载单元,所述第三加载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夹具的端部,所述第三加载单元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加载单元。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载单元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安装夹具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加载单元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杆试验装置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所示第一导杆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导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可沿所述第一导杆延伸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加载单元远离所述安装夹具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加载单元可沿所述第二导杆延伸的方向移动。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由于夹具主体上安装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三固定块。间隔设置的三个固定块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可将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的两个凸起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槽中,并将每个凸起的销轴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安装孔,使推力杆车桥端各个固定点的连接方式与实际装车相同,实现对推力杆车桥端的固定,通过固定装置实现推力杆车架端的固定。结合固定装置及安装夹具可以模拟推力杆在整车上的安装形式。更贴近组合式推力杆在整车上实际的安装状态。试验时,通过加载装置向安装夹具加载驱动安装夹具相对固定装置活动,通过安装夹具的活动模拟车桥相对车架发生的偏移,实现车辆行驶过程中推力杆的受力工况的搭建,利用加载装置向安装夹具加载,通过检测相关指标判断推力杆的性能,完成推力杆的相关试验。因此,可以实现新型结构的组合式推力杆的安装,更贴合实际装车时推力杆的安装方式,试验结果也更可靠。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在去除龙门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23]图5为安装夹具装有第二固定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安装夹具拆卸第二固定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固定装置;
[0027]2、安装夹具;21、夹具主体;211、第三安装槽;212、第二安装孔;22、第一固定块;23、第二固定块;221、凸台;24、第三固定块;25、第一安装槽;26、第二安装槽;27、第一安装孔;
[0028]3、加载装置;31、第一加载部;311、第一加载单元;312、连接板;313、连接杆;32、第二加载部;321、第二加载单元;33、第三加载部;331、第三加载单元;
[0029]4、扳手空间;5、第一导杆;6、第二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力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固定装置(1),所述固定装置(1)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架端;加载装置(3),所述加载装置(3)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加载装置(3)连接有安装夹具(2),所述加载装置(3)用于向所述安装夹具(2)加载,所述安装夹具(2)可用于固定组合式推力杆的车桥端;所述安装夹具(2)包括夹具主体(21),所述夹具主体(2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3)及第三固定块(24);所述第一固定块(22)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3)相围形成第一安装槽(25),所述第二固定块(23)与所述第三固定块(24)相围形成第二安装槽(26),所述第一固定块(22)、所述第二固定块(23)及所述第三固定块(24)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槽(25)及所述第二安装槽(26)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21)开设有第三安装槽(211)及若干第二安装孔(212),所述第二安装孔(212)对称的布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11)的两侧,所述安装夹具(2)可用于固定V型推力杆的车桥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2)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23)的一端伸出有凸台(221),所述凸台(221)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27),且所述凸台(221)在沿所述第一安装孔(27)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夹具主体(21)相围形成扳手空间(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3)包括第一加载部(31),所述第一加载部(31)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夹具(2)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装置(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载部(31)包括第一加载单元(311),所述第一加载单元(311)通过万向节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12),所述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余王庆义侯晓朋刘超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