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56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模具本体内壁两侧的一端均转动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垫板,支撑垫板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卡块,两个卡块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通过旋转卡条将叠合板需要的钢筋放置在两端的弧形连接槽中,然后盖下卡条将其固定,在安装槽中安装好防护条,将水泥注入模具本体的额内部,成型固定之后,拉动把手,将卡块移出第一卡槽中,使得支撑垫板倾斜将成型的叠合板取出,且取料之前需要旋转打开卡条使其上端的钢筋不会阻碍取料,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叠合板模具的
,特别涉及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叠合板模具主要是作用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对于楼层叠合板进行生产制造的设备模具,且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此种叠合板模具的功能以及质量逐渐提升,使其可以更好的满足建设行业的使用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在设计制造该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时,大多数设计者会注重设计装置的成型速度,使得装置在生产叠合板时可以更加的高效,但是在生产之后由于叠合板内部基本都是水泥与钢筋组成,因此重量较大,成型的叠合板不易从模具中取出,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取料的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模具本体内壁两侧的一端均转动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模具本体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垫板,且支撑垫板的外壁与模具本体的内壁卡合连接,所述支撑垫板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卡块,且两个卡块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内壁的一端卡合连接,两个所述卡块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把手,且两个把手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的内壁穿插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顶端另外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内壁一边侧的上边缘处均铰接设有卡条,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内壁的一侧以及两个卡条外壁的一侧均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弧形连接槽。
[0007]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外壁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均卡合设有防护条,且防护条两端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安装槽的内壁卡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底部固定设有转动底座。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底座底部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底座,且转动底座底部的外壁与支撑底座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轴。
[0010]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轴的外壁均套设有缓冲弹簧,且四个缓冲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底座的底部接触,四个所述缓冲弹簧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缓冲座,且四个支撑轴的外
壁分别与四个缓冲座的内壁穿插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有便于取料的模具结构,且该结构主要是由第一卡槽、转动轴、支撑垫板、卡块、把手、第二卡槽、卡条以及弧形连接槽等组成的,通过旋转卡条将叠合板需要的钢筋放置在两端的弧形连接槽中,然后盖下卡条将其固定,在安装槽中安装好防护条,将水泥注入模具本体的额内部,成型固定之后,拉动把手,将卡块移出第一卡槽中,同时拆卸防护条,使得支撑垫板在转动轴的转动下倾斜将成型的叠合板取出,且取料之前需要旋转打开卡条使其上端的钢筋不会阻碍取料,从而提高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0013](2)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上设置具有减震防护的多向旋转支撑结构,且该结构主要是由固定片、转动底座、支撑底座、支撑轴、缓冲弹簧以及缓冲座等组成的,使用时,如果在进行叠合板成型时需要移动改变装置的朝向可以直接旋转上端的模具本体使其在固定片以及转动底座的作用下在支撑底座上端旋转,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且支撑底座底部设置有支撑轴、缓冲弹簧以及缓冲座使其在缓冲弹簧作用下,在手动重力时支撑轴插入缓冲座中减小冲击力,从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支撑垫板以及卡条方便取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转动底座以及缓冲弹簧可缓冲多向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模具本体;2、第一卡槽;3、转动轴;4、支撑垫板;5、卡块;6、把手;7、第二卡槽;8、卡条;9、弧形连接槽;10、安装槽;11、防护条;12、固定片;13、转动底座;14、支撑底座;15、支撑轴;16、缓冲弹簧;17、缓冲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外壁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槽10,两个安装槽10的内壁均卡合设有防护条11,且防护条11两端的外壁分别与两个安装槽10的内壁卡合连接,模具本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固定片12,固定片12的底部固定设有转动底座13;
[0020]如图2所示,模具本体1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2,模具本体1内壁两侧的一端均转动设有转动轴3,且转动轴3的两端分别与模具本体1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转动轴3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垫板4,且支撑垫板4的外壁与模具本体1的内壁卡合连接,支撑垫板4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卡块5,且两个卡块5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2内壁的一端卡合连接,两个卡块5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把手6,且两个把手6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2的内壁穿插连接,模具本体1顶端另外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卡槽7,两个第二卡槽7内壁一边侧的上边缘处均铰接设有卡条8,两个第二卡槽7内壁的一侧以及两个卡
条8外壁的一侧均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弧形连接槽9;
[0021]如图3所示,转动底座13底部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底座14,且转动底座13底部的外壁与支撑底座14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支撑底座14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轴15,四个支撑轴15的外壁均套设有缓冲弹簧16,且四个缓冲弹簧16的一端分别与支撑底座14的底部接触,四个缓冲弹簧16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缓冲座17,且四个支撑轴15的外壁分别与四个缓冲座17的内壁穿插连接。
[0022]本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设计方案中的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时,首先需要将装置上端的支撑垫板4通过转动轴3转动安装在模具本体1的内部,使得后期加工取料时更加方便,且在本设计方案中通过设置有由第一卡槽2、转动轴3、支撑垫板4、卡块5、把手6、第二卡槽7、卡条8以及弧形连接槽9等组成的便于取料的模具结构,使用时,通过旋转卡条8将叠合板需要的钢筋放置在两端的弧形连接槽9中,然后盖下卡条8将其固定,在安装槽10中安装好防护条11,将水泥注入模具本体1的额内部,成型固定之后,拉动把手6,将卡块5移除第一卡槽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2),所述模具本体(1)内壁两侧的一端均转动设有转动轴(3),且转动轴(3)的两端分别与模具本体(1)内壁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的外壁套设有支撑垫板(4),且支撑垫板(4)的外壁与模具本体(1)的内壁卡合连接,所述支撑垫板(4)顶端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卡块(5),且两个卡块(5)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2)内壁的一端卡合连接,两个所述卡块(5)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把手(6),且两个把手(6)的外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2)的内壁穿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顶端另外两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卡槽(7),两个所述第二卡槽(7)内壁一边侧的上边缘处均铰接设有卡条(8),两个所述第二卡槽(7)内壁的一侧以及两个卡条(8)外壁的一侧均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弧形连接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向调节多功能叠合板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洁任小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