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81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属于楼梯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卧式预制楼板模具底模为固定结构,不利于脱模,易损伤模具质量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包括安装底座、升降底座装置、推动装置、底模、两组挡板和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底座装置设于安装底座顶面,所述底模左右方向设于升降底座装置顶面,两组挡板对称设于底模前后两侧的安装底座顶面;所述底模包括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台阶单元,相邻两组台阶单元之间通过电磁吸附装置吸附固定,所述推动装置设于底模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即保证了浇筑时的稳定性,也使得脱模时的方便性,脱模更为容易,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的使用寿命。

A horizontal prefabricated stair mold convenient for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楼梯模具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楼梯是建筑中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连接上下层交通的作用,传统建筑中的楼梯多是采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楼梯,在施工时需要支模、铺设钢筋,然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这种现浇筑楼梯的施工形式,并且施工工序复杂。
[0003]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装配式建筑体系如雨后春笋般正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装配式建筑即在工厂制作出相应的建筑预制构件,然后运输至工地进行组装。与传统的现浇楼梯相比,预制楼梯具有缩短建筑工期、低成本、高效率等诸多优点,预制楼梯在建筑领域内被广泛使用。由于立式模具使用过程中对其的抗弯强度有较大要求,同时浇筑后混凝土较深,内部气泡不容易出来,影响浇筑质量。所以一些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应运而生,模具浇筑完成且固化后需要进行脱模,但是现阶段的预制楼梯模具的底模为固定结构,与预制楼梯之间的台阶状处为紧密贴合状态,给脱模带来一定的阻力,在对其强制起吊时容易损坏下方的模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解决了传统卧式预制楼板模具底模为固定结构,不利于脱模,易损伤模具质量等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其中:包括安装底座、升降底座装置、推动装置、底模、两组挡板和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底座装置设于安装底座顶面,所述底模左右方向设于升降底座装置顶面,所述升降底座装置驱动底模上下往复运动,两组挡板对称设于底模前后两侧的安装底座顶面;
[0006]所述底模包括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台阶单元,所述台阶单元为前后方向设置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台阶单元顶面为第一浇筑面、右侧面为第二浇筑面,所述台阶单元左侧面底部与升降底座装置顶面转动连接;相邻两组台阶单元之间通过电磁吸附装置吸附固定,所述电磁吸附装置的通断电控制台阶单元之间的吸合和分开;
[0007]所述推动装置设于底模左侧,所述推动装置驱动最左侧台阶单元绕其左侧壁底部边线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升降底座装置和推动装置之间电气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升降底座装置包括升降板和四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板设于安装底座上方,四组所述升降气缸分别设于升降板底面四角处,所述升降气缸底端与安装底座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顶端与升降板顶面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升降气缸驱动升降板上下往复运动。
[0009]进一步,所述挡板内侧壁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底座放置槽,所述升降底座装置在
升降装置底座放置槽中完成升降;所述挡板内壁上部与其相对应的底模侧壁之间的间隙为5~10mm。
[0010]进一步,所述挡板内侧壁和其相对应的底模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11]进一步,两组所述挡板的升降装置底座放置槽内壁之间的距离尺寸H大于升降板的宽度尺寸。
[0012]进一步,所述台阶单元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若干组高度尺寸相同的铁芯安装槽,所述台阶单元前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
[0013]所述电磁吸附装置包括线圈和若干组铁芯,所述铁芯垂直右侧面设于台阶单元内且其两端分别设于与其相对应的铁芯安装槽中,所述线圈对若干组铁芯依次缠绕后与电源接口连接并形成电回路;所述电源接口通电后相邻两组台阶单元吸合。
[0014]进一步,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两组推动气缸,两组所述推动气缸分别对称设于最左侧台阶单元左方的前后两侧,所述推动气缸底部与安装底座上的一侧铰接,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最左侧台阶单元的左侧壁铰接,所述推动气缸推动最左侧的台阶单元转动。
[0015]进一步,所述台阶单元的材质为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模具在进行浇筑时,对台阶单元的电源接口进行通电,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相邻的台阶单元吸合紧密,然后进行浇筑,在浇筑结束并且固化完成后完成需要脱模时,先进行断电,各台阶单元之间断开吸合,然后控制系统控制升降气缸上升,同时推动气缸推动最左侧台阶单元,使得预制楼梯与底模顶面不再紧密贴合,然后进行后续吊装。
[0018]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推动楼梯模具上升和松动,即保证了浇筑时的稳定性,也使得脱模时的方便性,脱模更为容易,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去除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推动装置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的侧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台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台阶单元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台阶单元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台阶单元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8]如图1至8所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其中:包括安装底座1、升降底座装置2、推动装置3、底模4、两组挡板5和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设于安装底座1顶面,所述底模4左右方向设于升降底座装置2顶面,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驱动底模4上下往
复运动,两组挡板5对称设于底模4前后两侧的安装底座1顶面;升降底座装置2用于底模4的升降,便于对底模4后续的吊装,同时推动装置3用于底模4的推动。安装底座1使用型材制作。
[0029]所述底模4包括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台阶单元4

1,所述台阶单元4

1为前后方向设置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台阶单元4

1顶面为第一浇筑面4
‑1‑
1、右侧面为第二浇筑面4
‑1‑
2,所述台阶单元4

1左侧面底部与升降底座装置2顶面转动连接;相邻两组台阶单元4

1之间通过电磁吸附装置6吸附固定,所述电磁吸附装置6的通断电控制台阶单元4

1之间的吸合和分开;底模4为多组台阶单元4

1组成,使用灵活,矩形壳体结构的设置用于放置电磁吸附装置6,减轻重量,并且合理利用空间。
[0030]所述推动装置3设于底模4左侧,所述推动装置3驱动最左侧台阶单元4

1绕其左侧壁底部边线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升降底座装置2和推动装置3之间电气连接。
[0031]进一步,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包括升降板2

1和四组升降气缸2

2,所述升降板2

1设于安装底座1上方,四组所述升降气缸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升降底座装置(2)、推动装置(3)、底模(4)、两组挡板(5)和控制系统;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设于安装底座(1)顶面,所述底模(4)左右方向设于升降底座装置(2)顶面,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驱动底模(4)上下往复运动,两组挡板(5)对称设于底模(4)前后两侧的安装底座(1)顶面;所述底模(4)包括若干组并排设置的台阶单元(4

1),所述台阶单元(4

1)为前后方向设置的矩形壳体结构,所述台阶单元(4

1)顶面为第一浇筑面(4
‑1‑
1)、右侧面为第二浇筑面(4
‑1‑
2),所述台阶单元(4

1)左侧面底部与升降底座装置(2)顶面转动连接;相邻两组台阶单元(4

1)之间通过电磁吸附装置(6)吸附固定,所述电磁吸附装置(6)的通断电控制台阶单元(4

1)之间的吸合和分开;所述推动装置(3)设于底模(4)左侧,所述推动装置(3)驱动最左侧台阶单元(4

1)绕其左侧壁底部边线转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升降底座装置(2)和推动装置(3)之间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包括升降板(2

1)和四组升降气缸(2

2),所述升降板(2

1)设于安装底座(1)上方,四组所述升降气缸(2

2)分别设于升降板(2

1)底面四角处,所述升降气缸(2

2)底端与安装底座(1)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2

2)的活塞杆顶端与升降板(2

1)顶面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升降气缸(2

2)驱动升降板(2

1)上下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卧式预制楼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内侧壁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底座放置槽(5

1),所述升降底座装置(2)在升降装置底座放置槽(5

1)中完成升降;所述挡板(5)内壁上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攀王雪琴刘士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轻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