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94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边梁,边梁呈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边梁具有多个吸能部,吸能部适于形变以吸收电池壳体的侧面作用力;底板,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边梁的底部,以与边梁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电池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壳体,通过将边梁设计为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以此构造出容纳电池的框架,同时边梁还具有多个吸能部,利用吸能部形变来吸收电池壳体受到的侧面作用力。通过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边梁的底部,底板与边梁共同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电池容纳腔。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铝型材拼焊出的电池壳体,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生产成本低,同时还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的要求。的要求。

Battery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装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指出,目前电池包结构比较复杂,多数采用铝型材拼焊的下壳体。电池包整体成本比较高,不满足整车搭载的低成本需求。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动力电池包提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简化电池包结构、提高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实现电池包轻量化要求成为了目前电池包的研究重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生产成本低,同时还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
[000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壳体,包括:边梁和底板。边梁呈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边梁具有多个吸能部,吸能部适于形变以吸收电池壳体的侧面作用力,所述吸能部包括竖直吸能腔和水平吸能腔,所述竖直吸能腔和所述水平吸能腔间隔开;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边梁构造出了容纳电池的框架,框型结构的边梁可以使用钣金工艺加工形成,当然也可使用其他工艺进行加工,这里框型结构的边梁具有多个吸能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边梁可以有两个吸能部,边梁也可以有三个吸能部,边梁的吸能部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吸能部通过形变来吸收电池壳体受到的侧面作用力。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边梁的底部,以与边梁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电池容纳腔;底板与边梁不是一体的,借由底板与边梁底部的组合构成电池容纳腔,使得电池可以放置在其中。
[0005]根据本技术的洗衣机,通过将电池壳体的边梁设计为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以此来构造出了容纳电池的框架,同时边梁还具有多个吸能部,利用吸能部形变来吸收电池壳体受到的侧面作用力,从而保护电池壳体中的电池免受作用力的损害,使得电池包的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边梁的底部,底板与边梁共同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电池容纳腔,使得电池可以放置在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使用铝型材拼焊出的电池壳体,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生产成本低,同时还满足了轻量化的要求。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部包括:竖直吸能腔,所述竖直吸能腔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以构造出所述电池壳体的侧壁;水平吸能腔,所述水平吸能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底板配合构造出所述电池壳体的底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直吸能腔和所述水平吸能腔间隔开,且均为封闭腔体。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具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水平吸能腔的顶壁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水平吸能腔的侧壁抵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由所述横梁的部分端部切除后构造出。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中空的框型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安装梁,所述安装梁的一侧与外部载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梁的另一侧与所述边梁背离所述电池容纳腔的侧壁抵接,所述安装梁包括第三吸能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梁与所述吸能部的壁面固定连接,以与所述吸能部的壁面共同构造出封闭的所述第三吸能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梁由金属板材的长度方向首位相接以构造出框型结构,所述吸能部由所述金属板材的宽度方向折弯后构造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水冷板。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边梁的俯视图;
[0021]图6是沿图5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2]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横梁的示意图;
[0023]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安装梁的示意图;
[0024]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爆炸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电池壳体;
[0027]10、边梁;101、吸能部;1011、竖直吸能腔;1012、水平吸能腔;
[0028]20、底板;201、水冷板;
[0029]30、横梁;301、配合部;3011、第一配合面;3012、第二配合面;
[0030]40、侧壁;
[0031]50、底壁;
[0032]60、安装梁;601、第三吸能腔;
[0033]70、电池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和水平吸能腔1012。竖直吸能腔101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以构造出电池壳体100的侧壁 40;也就是说,竖直吸能腔1011是沿边梁10的竖直方向(例如图1中边梁10的上下方向) 延伸形成的空腔,竖直吸能腔1011背向电池容纳腔70的一侧侧壁40形成为电池壳体100 的侧壁40。水平吸能腔1012,水平吸能腔1012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底板20配合构造出电池壳体100的底壁50。也就是说,水平吸能腔1012是沿边梁10的水平方向(例如图1中边梁10的前后或者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的空腔,水平吸能腔1012下端一侧的底面与底板20相配合,底板20安装在底面上形成了电池壳体100的底壁50。
[004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壳体100,通过设置竖直吸能腔1011和水平吸能腔1012,既能够形成电池壳体100的吸能部101来保护电池的安全,又能够构成电池壳体100的侧壁40和电池壳体100的底壁50,组成电池壳体100的框架,免去了分块拼焊的工序,直接一体成型,简化了工序,简化了结构,但增强了结构性能,节约了成本。
[0046]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竖直吸能腔1011和水平吸能腔1012可以间隔开,且均可以为封闭腔体。例如图2和图3所示,竖直吸能腔1011和水平吸能腔101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如此,可以防止竖直吸能腔1011或者水平吸能腔1012在承受压力发生变形时,相互之间产生干涉,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壳体100的缓冲效果。进一步地,还可以使得竖直吸能腔10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梁(10),所述边梁(10)呈首尾相接的框型结构,所述边梁(10)具有多个吸能部(101),所述吸能部(101)适于形变以吸收所述电池壳体(100)的侧面作用力,所述吸能部(101)包括竖直吸能腔(1011)和水平吸能腔(1012),所述竖直吸能腔(1011)和所述水平吸能腔(1012)间隔开;底板(20),所述底板(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边梁(10)的底部,以与所述边梁(10)构造出开口向上的电池容纳腔(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吸能腔(101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以构造出所述电池壳体(100)的侧壁(40);所述水平吸能腔(1012)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底板(20)配合构造出所述电池壳体(100)的底壁(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吸能腔(1011)和/或所述水平吸能腔(1012)为封闭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30),所述横梁(30)的两端具有配合部(301),所述配合部(301)具有第一配合面(3011)和第二配合面(3012),所述第一配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侯远强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