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91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粉料混合器,包括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主体(1)和能够设置在所述主体(1)开口上封盖(2),所述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周向间隔的所述第一凸点(3),每组所述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点(3)为从外向内的半球形凸起。通过上述技术内容,当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主体内腔的内壁运动时,会受到第一凸点的半球形凸起方向阻挠,从而满足混合动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粉料间相互扩散、对流、剪切的动力学原理在做类似溶脂等少量粉料树脂与其它粉料物混合的分析工作时具有完好的混合效果。析工作时具有完好的混合效果。析工作时具有完好的混合效果。

Powder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料混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分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粉料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工艺实现了将煤转化甲醇,甲醇制低碳烯烃的重要的生产工艺,开辟了一条以煤为原料生产聚烯烃的新型煤化工技术路线。煤制烯烃是我国实现传统煤化工项石油化工的延伸,是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生产过程中,聚合级乙烯、丙烯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反应生成树脂粉料,粉料经过造粒工艺得到最终的树脂粒料。在整个树脂生产过程中熔体流动速率是调整工艺指标的重要参数,快速、准确地分析熔体流动速率是煤化工生产的重中之重。
[0003]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在规定的温度、负荷和活塞位置条件下,熔融树脂通过规定长度和内径的口模挤出速率。以规定时间的质量作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测定树脂粉料的熔体流动速率过程中,为了防止粉状样品与空气接触氧化降解而影响分析结果,一般采用加入抗氧化剂的方式,解决氧化降解的问题。那么样品与抗氧化剂的混合均匀性就非常重要了。由于树脂粉料本身具有摩擦极易起静电的特性,物料在混合时易受静电、混合力度、混合时间及装料量和装料比等因素的影响,使混合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混合不均匀的物料在分析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时候,平行数据波动较大,影响熔体流动速率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粉料与抗氧剂混合不充分问题,提供了一种粉料混合器,该粉料混合器运用粉料的混合机制,能够达到理想混合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料混合器,包括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主体和能够设置在所述主体开口上封盖,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周向间隔的所述第一凸点,每组所述第一凸点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点为从外向内的半球形凸起。
[0006]可选地,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仅一组所述第一凸点,在竖直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点之间设置有沿围绕所述主体的中心轴线且过两个所述第一凸点的假想螺旋线间隔排列的一组第二凸点。
[0007]可选地,相邻的两组所述第二凸点所在的所述假想螺旋线的方向相反。
[0008]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点之间的所述假想螺旋线包括靠近上侧的所述第一凸点的第一半圆部分和靠近下侧的所述第一凸点的第二半圆部分,所述第一半圆部分的所述假想螺旋线的下侧设置有与之相切的所述第二凸点,所述第二半圆部分的所述假想螺旋线的上侧设置有与之相切的所述第二凸点。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点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凸点的直径。
[0010]可选地,所述主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十字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具有半圆形的截面。
[0011]可选地,所述主体的开口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封盖为中空结构,所述封盖的内部中
心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主体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0012]可选地,所述封盖设置为球面形。
[0013]可选地,所述假想螺旋线的螺旋升角为3

10
°

[0014]可选地,所述主体和所述封盖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主体内腔的内壁运动时,会受到第一凸点的半球形凸起方向阻挠,从而满足混合动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粉料间相互扩散、对流、剪切的动力学原理在做类似溶脂等少量粉料树脂与其它粉料物混合的分析工作时具有完好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粉料混合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主体内腔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粉料混合器底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主体,2

封盖,3

第一凸点,4

第二凸点,5

假想螺旋线,6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料混合器,包括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主体1和能够设置在主体1开口上封盖2,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周向间隔的第一凸点3,每组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凸点3为从外向内的半球形凸起。
[0023]如图1所示,主体1设有内腔,为待混合的样品提供了混合空间,待混合样品从主体1的开口倒入,然后封盖2将其密封后通过摇动主体1,使其主体1内的待混合样品相互碰撞进行混合,通过设置第一凸点3,能够使待混合样品在主体1内壁运动时,会受到第一凸点3凸起方向的阻挠,从而增加了待混合样品之间的碰撞,使其混合得更充分。
[0024]通过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当不同粒径的颗粒混合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主体内腔的内壁运动时,会受到第一凸点3的半球形凸起方向阻挠,从而满足混合动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粉料间相互扩散、对流、剪切的动力学原理在做类似溶脂等少量粉料树脂与其它粉料物混合的分析工作时具有完好的混合效果。
[0025]进一步地,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仅一组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点3之间设置有沿围绕主体1的中心轴线且过两个第一凸点3的假想螺旋线5间隔排列的一组第二凸点4。
[0026]如图2所示,图2为主体1内周面的展开图,在本申请中在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有一组第一凸点3,以这一组第一凸点3的中心线为基准进行展开,将这一组第一凸点3平均分成两组半圆,分别位于展开面的两侧,这一组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设有5个均匀间隔的第一凸点3,竖直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两个第一凸点3的中心点的连线即为假想螺旋线5(假想螺旋线5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种假想的线条或路径),并且假想螺旋线5围绕主体1的中心轴线,在假想螺旋线5上设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凸点4(假想螺旋线5为
第二凸点4提供了排列路径),通过设置较为密集排列的第二凸点4,能够进一步增加粉料在摇动时的相互碰撞,从而增加待混合样品的混合程度。对于大颗粒混合物料的混合效果,可以适当增加半球体结构的直径及增加两半球之间的距离来满足混合要求。
[0027]其中,相邻的两组第二凸点4所在的假想螺旋线5的方向相反。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假想螺旋线5的方向相反,则相邻的两组第二凸点4会形成两组方向相反的螺旋结构,通过正反向螺旋结构能满足混合物料在交叉点处的横向对流混合、扩散混合、碰撞混合要求。
[002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点3之间的假想螺旋线5包括靠近上侧的第一凸点3的第一半圆部分和靠近下侧的第一凸点3的第二半圆部分,第一半圆部分的假想螺旋线5的下侧设置有与之相切的第二凸点4,第二半圆部分的假想螺旋线5的上侧设置有与之相切的第二凸点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主体(1)和能够设置在所述主体(1)开口上封盖(2),所述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周向间隔的所述第一凸点(3),每组所述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点(3)为从外向内的半球形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仅一组所述第一凸点(3),在竖直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点(3)之间设置有沿围绕所述主体(1)的中心轴线且过两个所述第一凸点(3)的假想螺旋线(5)间隔排列的一组第二凸点(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所述第二凸点(4)所在的所述假想螺旋线(5)的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料混合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点(3)之间的所述假想螺旋线(5)包括靠近上侧的所述第一凸点(3)的第一半圆部分和靠近下侧的所述第一凸点(3)的第二半圆部分,所述第一半圆部分的所述假想螺旋线(5)的下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星周定文张维斌刘国圣徐颖王清峰段丽菲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