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保温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43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温柜,它涉及食品保温技术领域。包括柜体及底座,所述柜体中设置有若干层搁架组件,所述底座与具有与所述柜体相通的蒸汽口,以向所述柜体灌输蒸汽,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容腔经由所述第一风机向所述第二容腔鼓风;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进水组件及第一加热元件,所述进水组件用以完成所述第一容腔的腔内补水,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所述第二容腔中设有第二加热元件及湿度探头,所述蒸汽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中。通过第一加热元件加热水液产生蒸汽并由第一风机导流至蒸汽口向柜体内两侧输送蒸汽,以达到保湿的过程,整体实用性强,克服了传统保温柜湿度控制不精准的缺陷。控制不精准的缺陷。控制不精准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保温柜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保温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保温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食品熟化后到售卖前中心温度的监测越来越严格,如何对熟化后的菜肴进行保温保湿变成了一道难题,传统的保温柜是中国厨房设备厂家参考国外保温柜的结构和原理加以模仿改进而成的,由于西方食品主要以煎炸为主,故而对食物的保湿要求不高,大部分只有保温的要求,而大多数中式菜品以炒、蒸为主,尤其是青菜,如不加以控制保湿则很容易黄掉。因此,为解决保湿问题,现有保温柜往往只是单纯地在柜体底部增设了加湿装置,其弊端在于其湿度探头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对湿度的控制不精确,例如在柜体内湿度已经明显低于预设值时,由于湿度探头凝露,往往造成湿度符合预设值的假象。
[0003]此外,现有的保温柜大多为单向柜门设计,而在售菜的过程中,有的时候菜品卖完需要进行补菜,则急需一款后补前拿的双向开门保温保湿柜配备在主厨和售菜之间。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在长期与餐饮管理人员反复沟通后论证,专利技术了一款控湿精准的保温柜,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保温柜,通过第一加热元件加热水液产生蒸汽并由第一风机导流至蒸汽口向柜体内两侧输送蒸汽,以达到保湿的过程,整体实用性强,克服了传统保温柜湿度控制不精准的缺陷,具有较大市场推广价值。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柜体及底座,所述柜体中设置有若干层搁架组件,所述底座与具有与所述柜体相通的蒸汽口,以向所述柜体灌输蒸汽,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容腔经由所述第一风机向所述第二容腔鼓风;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进水组件及第一加热元件,所述进水组件用以完成所述第一容腔的腔内补水,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所述第二容腔中设有第二加热元件及湿度探头,所述蒸汽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中;当所述湿度探头测得湿度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一风机开启,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关闭;当所述湿度探头测得温度大于设定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一风机关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开启。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电热管,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为干烧发热管。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进水浮球,以自动控制所述第一容腔的水位。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腔具有一盖板,所述盖板具有一向上的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的侧边缘形成所述蒸汽口。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柜体在其前侧与后侧均设有对应于所述搁架组件的可开启柜门。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柜体在其侧部形成夹层,所述夹层中设有第三加热元件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由所述夹层向所述柜体鼓风,所述夹层的上方形成与所述柜体相
通的回风通道;所述柜体的腔内设有温度探头,当所述柜体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及第二风机关闭,当所述柜体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及第二风机开启。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柜体在其前侧与后侧均设有控制面板,以进行温度及湿度的设定值调节。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1、当实际湿度小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加热元件启动加热水液产生蒸汽并由第一风机导流至蒸汽口向柜体内两侧输送蒸汽,以实现保湿度逐渐达到设定值;当实际湿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关闭第一加热元件与第一风机同时启动第二加热元件,通过第二加热元件干烧蒸汽,以实现保湿度逐渐降低至设定值,整体保湿强度灵活切换达到平衡,实用性强;同时,由于本申请设置了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第一容腔用于产生湿气,第二容腔用作中转箱,湿度探头设置在第二容腔中,通过第二加热元件的干烧,有效避免了湿度探头的凝露等现象,使得湿度测量更加准确,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湿度控制;
[0015]2、通过采用第一加热元件为电热管能很好的实现水液汽化的过程,通过采用第二加热元件为干烧发热管能很好的实现蒸汽湿度降低的效果,满足实际湿度值调节;
[0016]3、通过进水组件设置进水浮球,能及时控制并补充第一容腔内的水位容量,更好的完成湿度补充过程;
[0017]4、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盖板能很好的隔绝内部电热管与干烧发热管等部件的安全使用同时实现对柜体的支撑,并通过盖板上向上的凸起部分侧边缘的蒸汽口向柜体两侧内输送蒸汽,使得柜体内蒸气全方位流动性好,保湿均匀,避免了从底部直接输送蒸气导致保湿效果不均匀的弊端,具有一定的设计合理性与应用效果;
[0018]5、通过在搁架组件的前侧与后侧设置可开启柜门,以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主厨与售菜之间实现后补前拿的的操作过程,更有利于周转效率,提高上菜速度;
[0019]6、通过柜体内的温度探头以及夹层中设置的第三加热元件与第二风机,当所述柜体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三加热元件及第二风机关闭;当所述柜体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此时第三加热元件干烧加热并在第二风机的导流下将热气鼓风至柜体内逐渐提高柜体的温度值,实现保温的过程;
[0020]7、通过控制面板可实现对柜体菜品的温湿度预设值设定,由内部控制系统根据温湿度预设值自动调节以满足温湿度的要求;
[0021]8、整体装置在传统的保温效果基础上又能实现保湿效果,且能实现两者时值自动调节,灵活性好,实用性强,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对应图1中去除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对应图1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底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是本技术底座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进水组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柜体100、搁置组件110、可开启柜门120、夹层130、第三加热元件131、第二风机132、回风通道133、温度探头140、间隙口150;
[0031]底座200、第一容腔210、进水组件211、进水浮球2111、浮球杆2112、推塞2113、进水口2114、出水口2115、第一加热元件212、第二容腔220、第二加热元件221、湿度探头222、第一风机230、盖板240、凸起部分250、蒸汽口251;
[0032]控制面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保温柜,包括柜体及底座,所述柜体中设置有若干层搁架组件,所述底座与具有与所述柜体相通的蒸汽口,以向所述柜体灌输蒸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一风机,所述第一容腔经由所述第一风机向所述第二容腔鼓风;所述第一容腔中设有进水组件及第一加热元件,所述进水组件用以完成所述第一容腔的腔内补水,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水产生蒸汽;所述第二容腔中设有第二加热元件及湿度探头,所述蒸汽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中;当所述湿度探头测得湿度小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一风机开启,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关闭;当所述湿度探头测得温度大于设定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及第一风机关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开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电热管,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为干烧发热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鹭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东方厨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