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对称衬底接触件的2D沟道晶体管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具有非对称衬底接触件的2D沟道晶体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行业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 IC材料和设计方面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IC,其中每一代都具有比前一代更小且更复杂的电路。在IC的演进过程中,功能密度(即,每芯片面积的互连器件的数目)一般会增大,而几何尺寸(即,使用制作工艺可以创建的最小组件(或线路))却减小了。这种规模缩小的过程一般通过增大生产效率和降低关联成本而带来益处。这种规模缩小也增大了处理和制造IC的复杂性。例如,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向更小的技术节点发展,多栅极器件已被引入,来通过增大栅极
‑
沟道耦合和减小断开状态电流来改善栅极控制。多栅极器件一般是指具有栅极结构或其一部分的器件,被布置在沟道区域的多于一侧上方。在一些示例中,二维材料被用来形成场效应晶体管。随着规模继续缩小,多栅极器件或者具有二维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仍然面临各种挑战,例如短沟道效应(s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上的介电层;嵌入在所述介电层中的导电特征;布置在所述介电层上的2维(2D)材料或碳纳米管(CNT)的沟道层;布置在所述沟道层上的栅极堆叠;以及布置在所述栅极堆叠的两侧的源极接触件和漏极接触件,其中,所述源极接触件延伸到所述介电层并且与所述导电特征电连接,并且其中,所述漏极接触件延伸到所述沟道层并且通过所述介电层与所述导电特征隔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源极接触件延伸穿过所述沟道层并且连续延伸到所述导电特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介电层包括夹着所述导电特征的第一介电膜和第二介电膜;并且所述源极接触件通过所述第一介电膜与所述半导体衬底隔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源极接触件延伸到所述导电特征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源极接触件和所述漏极接触件包括共面的顶表面和不平齐的底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栅极堆叠跨越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源极接触件相邻,并且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漏极接触件相邻;并且所述导电特征横向延伸到所述栅极堆叠的第二边缘。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中,所述导电特征包括与所述栅极堆叠的第二边缘对齐的边缘。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政庭,陈建宏,马哈维,陈豪育,蔡劲,程冠伦,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