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15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排料斗、A料进口、B料进口、电机、搅拌轴和高效混搅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混合罐内侧上端设置了高效混搅装置,在搅拌轴转动过程中,混搅桨能够对组合座上的纤维原料进行搅动,以提升两种原料的掺合度,从而使两种原料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通过在混搅桨底面设置了防滞料结构,混搅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附着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向下递进,通过在卸料口侧面设置了刮刀,混搅桨借助凹槽从刮刀表面通过,使刮刀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上的物料刮除,使原料能够掉进卸料口,不易发生滞留。不易发生滞留。不易发生滞留。

A precise mixing device of raw materials for composite fiber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纤维生产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在复合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混合设备对纤维原料进行混合。
[0003]现有的复合纤维生产用混合装置通过将纤维原料加入罐体内,再由电机驱使搅拌轴对其进行搅拌混合,但两种纤维原料通常直接加入进罐体内,容易产生分层,纤维原料的掺合度会对材料混合程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排料斗、A料进口、B料进口、电机、搅拌轴和高效混搅装置,所述混合罐底部焊接固定有排料斗,所述混合罐顶部边沿处分别设置有A料进口和B料进口,并且A料进口和B料进口均与混合罐内侧相连通,所述混合罐顶部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输出端与搅拌轴相连接,并且搅拌轴位于混合罐内侧,所述高效混搅装置设置于混合罐内侧上端,所述高效混搅装置包括混搅仓、挡板、通槽、混搅桨、组合座和防滞料结构,所述混搅仓安装固定于混合罐内侧上端,所述挡板和混搅桨均套接固定于搅拌轴表面,所述挡板侧面与混搅仓内壁贴合,并且挡板上下贯穿设置有通槽,所述混搅桨上下两侧分别与挡板和组合座相贴合,所述组合座安装固定于混搅仓内侧,并且搅拌轴上下贯穿组合座中部,所述混搅桨底面设置有防滞料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组合座由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底部托盘和卸料口组成,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由上至下等距分布于混搅仓内侧,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侧边均开设有卸料口。
[0007]优选的,所述防滞料结构包括刮刀和凹槽,所述卸料口侧面安装有刮刀,所述混搅桨底部开设有凹槽。
[0008]优选的,所述混搅桨共设置有三组,并且混搅桨分别设置于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顶面。
[0009]优选的,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并且三者的卸料口相互错开。
[0010]优选的,所述通槽与A料进口和B料进口的尺寸相适配,并且挡板旋转时,通槽能够与A料进口或B料进口相对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刮刀尺寸相适配,并且混搅桨能够借助凹槽从刮刀表面通过。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在混合罐内侧上端设置了高效混搅装置,在搅拌轴转动过程中,混搅桨能够对组合座上的纤维原料进行搅动,以提升两种原料的掺合度,从而使两种原料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在混搅桨底面设置了防滞料结构,混搅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附着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向下递进,通过在卸料口侧面设置了刮刀,混搅桨借助凹槽从刮刀表面通过,使刮刀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上的物料刮除,使原料能够掉进卸料口,不易发生滞留。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混合罐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混搅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高效混搅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组合座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防滞料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混合罐

1、排料斗

2、A料进口

3、B料进口

4、电机

5、搅拌轴

6、高效混搅装置

7、混搅仓

71、挡板

72、通槽

73、混搅桨

74、组合座

75、顶部托盘

751、中部托盘

752、底部托盘

753、卸料口

754、防滞料结构

76、刮刀

761、凹槽

7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排料斗2、A料进口3、B料进口4、电机5、搅拌轴6和高效混搅装置7,混合罐1底部焊接固定有排料斗2,混合罐1顶部边沿处分别设置有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并且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均与混合罐1内侧相连通,混合罐1顶部中部安装有电机5,电机5底部输出端与搅拌轴6相连接,并且搅拌轴6位于混合罐1内侧,高效混搅装置7设置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
[0024]本技术中高效混搅装置7包括混搅仓71、挡板72、通槽73、混搅桨74、组合座75和防滞料结构76,混搅仓71安装固定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挡板72和混搅桨74均套接固定于搅拌轴6表面,挡板72侧面与混搅仓71内壁贴合,并且挡板72上下贯穿设置有通槽73,混搅桨74上下两侧分别与挡板72和组合座75相贴合,组合座75安装固定于混搅仓71内侧,并且搅拌轴6上下贯穿组合座75中部,混搅桨74底面设置有防滞料结构76,组合座75由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底部托盘753和卸料口754组成,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由上至下等距分布于混搅仓71内侧,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侧边均开设有卸料口754,混搅桨74共设置有三组,并且混搅桨74分别设置于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顶面,能够多次对纤维原料进行翻搅,以提升掺合度,顶部托盘
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并且三者的卸料口754相互错开,使纤维原料能够依次向下递进,能够在下移过程中混合,通槽73与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的尺寸相适配,并且挡板72旋转时,通槽73能够与A料进口3或B料进口4相对接,能够依次定量接收两种纤维原料。
[0025]本技术中防滞料结构76包括刮刀761和凹槽762,卸料口754侧面安装有刮刀761,混搅桨74底部开设有凹槽762,凹槽762与刮刀761尺寸相适配,并且混搅桨74能够借助凹槽762从刮刀761表面通过,使刮刀761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74上的物料刮除。
[0026]工作原理如下:
[0027]第一,使用前,首先将混合装置接通电源,进而为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排料斗(2)、A料进口(3)、B料进口(4)、电机(5)和搅拌轴(6),所述混合罐(1)底部焊接固定有排料斗(2),所述混合罐(1)顶部边沿处分别设置有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并且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均与混合罐(1)内侧相连通,所述混合罐(1)顶部中部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底部输出端与搅拌轴(6)相连接,并且搅拌轴(6)位于混合罐(1)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效混搅装置(7),所述高效混搅装置(7)设置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所述高效混搅装置(7)包括混搅仓(71)、挡板(72)、通槽(73)、混搅桨(74)、组合座(75)和防滞料结构(76),所述混搅仓(71)安装固定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所述挡板(72)和混搅桨(74)均套接固定于搅拌轴(6)表面,所述挡板(72)侧面与混搅仓(71)内壁贴合,并且挡板(72)上下贯穿设置有通槽(73),所述混搅桨(74)上下两侧分别与挡板(72)和组合座(75)相贴合,所述组合座(75)安装固定于混搅仓(71)内侧,并且搅拌轴(6)上下贯穿组合座(75)中部,所述混搅桨(74)底面设置有防滞料结构(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座(75)由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底部托盘(753)和卸料口(754)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鹿港乐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