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噪声滤波器及其制造过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89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透露了一种用于防止电磁干扰的三端噪声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一条引线导线弯制成M形结构,在该M形结构的上部形成下压部分。另一引线作为电容器引线而配置,该下压部分的底部及电容器引线的上端压制成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然后电容器焊接在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上。节省了用于制造滤波器的工时,机械及电气特性稳定性好,应用低造价材料而节约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端噪声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滤波器防止了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一般来说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电源噪声的时钟脉冲源噪声。这类噪声通过电路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在电路中传播,其结果是往往造成电子设备功能失常。而且,来自一台电子设备内部的电源噪声和时钟脉冲噪声也可能通过电源线传播到其他电子设备中而引起这些其他电子设备功能失常。同样地,噪声也可能来自另一电子设备而引起异常。这些通常称为电磁干扰。为了防止这类电磁干扰,要在电路与电路电源之间以及电路与时钟脉冲源之间设置噪声滤波器。这种噪声滤波器形成三端的LC(电感电容,下同)滤波器,并包括两个电感器和一个电容器。附图说明图1是三端LC噪声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参见图1,经端子10与11输入的噪声信号分量被由第一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组成的第一LC滤波器旁路入地。同时,由端子12与11输入的噪声信号分量被由第二电感器L2与电容器C1组成的第二LC滤波器旁路入地。该第一与第二电感器L1与L2的设计要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电感值,因而该第一与第二LC滤波器具有相同的滤波特性。图2是表示通常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结构的透视图。参见该图,一根长引线13两次弯成直角形,于是形成了相应于图1等效电路的端子10与12的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14与15。圆柱形铁氧体19与20分别装在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14与15上接近转变处。然后,一个片状电容21的第一电极22焊接到把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13与15彼此连接起来的上横杆16的中间部位。然后片状电容器21的第二电极23焊接到电容引线17上,该引线装设在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14与15之间而与第一及第二电感器引线14与15平行,至此该三端LC噪声滤波器的最终结构便告完成。其中与片状电容器21的第二电极23连接的电容器引线17的头部形状象个钉子头,以增加接触面积。然而,在如上所述的这种通常的三端噪声滤波器中,当片状电容器21焊接到上部分16的中心与电容器引线17之间时,为了使片状电容器21就位要花费很多时间小心地操作。因而工作效率与生产率是低的,并产生大量的焊接次品。特别是当该三端噪声滤波器用于射频时,在电容器引线17与第一及第二电感器引线14与15之间存在长度差l。当这样的三端噪声滤波器装到电路板上时,该滤波器的特性就会由于该长度差l的电感分量而有变化。图3表示了另一种通常的三端噪声滤波器。参见图3,其中利用了框形片状引线代替了图2的导线。首先将一金属片直角剪切成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感引线24与25的引线框架26。然后该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24与25插入第一与第二铁氧体19与20中。然后片状电容器的第一与第二电极22与23焊接到电容器引线27(形状象引线框架)与连接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24与25上部分的中心之间,至此便完成了该三端噪声滤波器的最终结构。这一结构优点在于易于焊接因而改进了生产,但其引线框架昂贵,结果是生产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的缺陷。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三端噪声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保证了噪声滤波器结构上的稳定性,降低了装配工时,也就降低了制造成本。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造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引线导线弯成M形而形成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下压的部分;将该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插入第一与第二柱形铁氧体,将另一引线放置与第一与第二电感器之间的下压部分有一定间隙的位置,该另一引线是作为电容器的引线,并借助于一块带子保持各引线的下端在一个基纸板上。通过压制电容器引线的端头和下压部分的底部而形成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并在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上形成不规则部分以装配第一与第二铁氧体;在第一与第二扁平部位涂散焊剂,并把一片状电容器放在该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上固定之;以及保证在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的不规则部分上的第一与第二铁氧体处紧密的接触,在该结构上浇铸绝缘树脂,至此就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成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上述过程制造的三端噪声滤波器。通过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参照附图的详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这些附图是图1是传统一个三端噪声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2表示传统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结构;图3表示另一个传统三端噪声滤波器的结构;图4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结构;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截面视图;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截面视图;以及图7A-7E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三端噪声滤波器制造过程。如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结构包括由引线导线弯成M形所形成的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与第一及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作同心装配的第一与第二圆柱形铁氧体珠34与35;第一与第二引线相接的下压部分底部上所形成的第一扁平部分39;位于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之间的一个电容器引线33,其上带有所形成的第二扁平部分40;以及一个片状电容器36,其第一与第二电极37与38分别焊到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如图5所示,不规则部分41与42可在第一与第二铁氧体珠34与35要装配的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的地方形成。进而如图6所示,可分别在第一扁平部分39(在下压部分底部形成)上的电容器引线33的上端头的第二扁平部分40上形成台阶,其形状使得该台阶要偏离电容器引线33的轴线。现参见图7A至图7E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上组成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制造过程。首先,将一根引线导线弯成M形结构,使得在该结构上部形成下压部分,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在相对的两边平行地伸出。然后该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插入第一与第二圆柱形铁氧体珠31与32。然后将要成为电容器引线33的另一引线导线与第一及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平行地在其中间放置,该引线与下压部件有一定的分开距离。然后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及电容器引线33放置于一个基纸板43上,这些引线的下端由一条纸带固定(图7B)。然后,下压部分的底部与电容器引线上端头压成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然后在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要装配第一与第二铁氧体珠的地方形成不规则部分41与42(图7C)。第一扁平部分39形成时保留其边缘部分不压扁,从而使得第一扁平部分39具有一个凹槽形。第二扁平部分40所成形状要使得第二扁平部分40的下端与铁氧体珠的下端平齐,其上端达到引线的带弯的部分。同时第一扁平部分39的上端要底于铁氧体珠的上端。然后焊剂涂散在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上并且片状电容器36的第一与第二电极37与38在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就位并固定之。然后第一与第二铁氧体珠34与35被推到第一与第二引线31与32的带弯部位,使得第一与第二铁氧体珠34与35紧实地装牢在不规则部位41与42(图7D)。然后在第一与第二铁氧体34与35及片状电容器36的所有表面上浇铸绝缘树脂,至此便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三端噪声滤波器的制造(图7E)。在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三端噪声滤波器中,电容器引线33的上端与连接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的下压部分压扁平状。而且第一扁平部分39的成形要使在左边和右边留出来的被压轧的部分。因而在片状电容器焊接时电容器能够精确就位,故改进了工作效率,并且焊接次品率大大降低了。而且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形成一个稍稍偏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端噪声滤波器,包括:相互连成一体的第一与第二电感引线31与32,这两引线形成是通过将引线导线弯制成M形结构;由另一引线导线形成的电容器引线,该引线配置在上述第一与第二引线之间并与它们平行;在下压部分的底部和在上述电容器引线33的上端形成的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该下压部分是上述M形结构的上面部分;一个片状电容器36,其第一与第二电极37与38被焊接到上述第一与第二扁平部分39与40;以及第一与第二铁氧体珠34与35,同心装配在上述第一与第二电感器引线31与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钟敏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