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87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其结构包括模芯和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呈圆锥形,所述模套套设在模芯的锥尖处,所述模芯内设置有导芯通道,所述导芯通道沿模芯的轴线贯穿模芯和模套,所述模套与模芯的交接处设置有承线区,所述模芯与模套之间还设置有大模芯,所述大模芯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通过加长模芯使模芯和模芯之间形成的进料管路直接延伸至承线区,避免不同层级的绝缘材料提前接触,使缆线外包裹的各个绝缘层相互分离、层次分明。层次分明。层次分明。

Three layer coextrusion die for cab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注胶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层,是指发热导线之间或发热导线与接地屏蔽层之间的绝缘材料层。它主要用于隔离电线防止人们触电受伤。电线电缆是当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的产品,主要用来传输电源,手机、电脑的使用统统需要电源的支持,不同的场合电线的抗撕拉、耐温程度都不同,优质的绝缘层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抗拉、抗弯曲、抗振动、抗扭等,去适应这些不同的使用环境;无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电线在绝缘层的保护下都能够正常可靠的运行使用。
[0003]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电缆会被附上多层的绝缘层,但是会因为模具内的进料管路过短,构成不同层级的绝缘材料在进料管路中提前接触融合,使相邻两绝缘层粘连在一起无法分层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通过加长模芯使模芯和模芯之间形成的进料管路直接延伸至承线区,避免不同层级的绝缘材料提前接触,使缆线外包裹的各个绝缘层相互分离、层次分明。
[0005]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呈圆锥形,所述模套套设在模芯的锥尖处,所述模芯内设置有导芯通道,所述导芯通道沿模芯的轴线贯穿模芯和模套,所述模套与模芯的交接处设置有承线区,所述模芯与模套之间还设置有大模芯,所述大模芯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大模芯套设在模芯外,所述大模芯与模芯之间的间隙形成中进料通道,所述中进料通道的一端在承线区汇入导芯通道。
[0007]作为优选,所述模芯包括内模芯和外模芯,所述外模芯套设在内模芯上,所述外模芯上套设着大模芯,所述外模芯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模芯与内模芯之间的间隙形成内进料通道,所述内进料通道的一端在承线区汇入导芯通道。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芯通道设置在内模芯的轴线处,所述导芯通道的通道圆径逐渐向模套方向缩小直至与导芯圆径相同。
[0010]作为优选,所述模套套设在大模芯外,所述模套与大模芯延伸部分的间隙形成外进料通道,所述外进料通道一端在承线区汇入导芯通道。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模套上开设有被导芯通道贯穿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在承线区中。
[0012]作为优选,所述模芯和大模芯远离模套的一端设置有与挤胶机头连接的螺纹。
[0013]本技术的优点有:
[0014]大模芯一端延长的部分倾斜延伸至承线区处,刚好与外模芯外表面形成一段向承
线区缓缓收口的中进料通道,使通道口的出料量得以精准控制。同时大模芯的延长部分还与模套形成外进料通道,内、中、外三个进料通道通向承线区的一端按前后顺序排列,使三个进料通道分别对应的绝缘材料有层次的附着在导芯上。在进料通道中绝缘材料还处在被加热中,不同层级的绝缘材料在较高温度中提前接触后活跃的分子运动将加速材料的融合,但因为进料通道直接将绝缘材料运输至承线区,避免不同层次的绝缘材料在接触导芯之前融合在一起,使电缆的不同绝缘层之间能相互剥离,方便电缆在实际使用时进行各种操作。
[0015]在导芯通道中通道圆径逐渐向承线区方向缩小,使靠近承线区一端的圆径刚好与导芯相同大小,这使得行进中的导芯可以被导芯通道捋直摆正,让后续的附胶更加精确平整,同时也是防止绝缘料反向进入导芯通道而造成污染。
[0016]其中的各个进料通道均是由两个模芯套接而成,并非是一体的槽路或是管路,在加工完成后对通道的清理就会非常方便并且十分彻底。各个模芯之间并不相互接触,都是通过远离模套一端的螺纹固定在注胶机头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示中,模芯1、模套2、导芯通道3、大模芯4、内模芯5、外模芯6、中进料通道7、内进料通道8、外进料通道9、出料口10、螺纹11、承线区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呈圆锥形,所述模套2套设在模芯1的锥尖处,所述模芯1内设置有导芯通道3,所述导芯通道3沿模芯1的轴线贯穿模芯1和模套2,所述模套2与模芯1的交接处设置有承线区12,所述模芯1与模套2之间还设置有大模芯4,所述大模芯4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模芯4套设在模芯1外,所述大模芯4与模芯1之间的间隙形成中进料通道7,所述中进料通道7的一端在承线区12汇入导芯通道3。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芯1包括内模芯5和外模芯6,所述外模芯6套设在内模芯5上,所述外模芯6上套设着大模芯4,所述外模芯6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模芯6与内模芯5之间的间隙形成内进料通道8,所述内进料通道8的一端在承线区12汇入导芯通道3。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芯通道3设置在内模芯5的轴线处,所述导芯通道3的通道圆径逐渐向模套2方向缩小直至与导芯圆径相同。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套2套设在大模芯4外,所述模套2与大模芯4延伸部分的间隙形成外进料通道9,所述外进料通道9一端在承线区12汇入导芯通道3。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套2上开设有被导芯通道3贯穿的出料口10,所述出料口10处在承线区12中。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芯1和大模芯4远离模套2的一端设置有与挤胶机头连接的螺纹11。
[0027]大模芯4一端延长的部分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处,刚好与外模芯6外表面形成一段
向承线区12缓缓收口的中进料通道7,使通道口的出料量得以精准控制。同时大模芯4的延长部分还与模套2形成外进料通道9,内、中、外三个进料通道通向承线区12的一端按前后顺序排列,使三个进料通道分别对应的绝缘材料有层次的附着在导芯上。在进料通道中绝缘材料还处在被加热中,不同层级的绝缘材料在较高温度中提前接触后活跃的分子运动将加速材料的融合,但因为进料通道直接将绝缘材料运输至承线区12,避免不同层次的绝缘材料在接触导芯之前融合在一起,使电缆的不同绝缘层之间能相互剥离,方便电缆在实际使用时进行各种操作。
[0028]在导芯通道3中通道圆径逐渐向承线区12方向缩小,使靠近承线区一端的圆径刚好与导芯相同大小,这使得行进中的导芯可以被导芯通道3捋直摆正,让后续的附胶更加精确平整,同时也是防止绝缘料反向进入导芯通道3而造成污染。
[0029]其中的各个进料通道均是由两个模芯套接而成,并非是一体的槽路或是管路,在加工完成后对通道的清理就会非常方便并且十分彻底。各个模芯之间并不相互接触,都是通过远离模套2一端的螺纹11固定在注胶机头上。
[0030]实施方式1
[0031]各个进料通道都连接着机头中的加热板,通过加热板对绝缘材料进行升温。将外进料通道9内的材料加热并保持在130℃,将中进料通道7内的材料加热并保持在120℃,由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呈圆锥形,所述模套(2)套设在模芯(1)的锥尖处,所述模芯(1)内设置有导芯通道(3),所述导芯通道(3)沿模芯(1)的轴线贯穿模芯(1)和模套(2),所述模套(2)与模芯(1)的交接处设置有承线区(12),所述模芯(1)与模套(2)之间还设置有大模芯(4),所述大模芯(4)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模芯(4)套设在模芯(1)外,所述大模芯(4)与模芯(1)之间的间隙形成中进料通道(7),所述中进料通道(7)的一端在承线区(12)汇入导芯通道(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1)包括内模芯(5)和外模芯(6),所述外模芯(6)套设在内模芯(5)上,所述外模芯(6)上套设着大模芯(4),所述外模芯(6)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用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军白建华朱云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