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44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内模机构的外壁与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第三共挤流道;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第三共挤流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配合精度高、出料稳定、压力均匀,有效降低了热熔胶色差和熔接线的出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管外观和性能,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复合管是指用两种不同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分别同时用两台挤出机塑化熔融,然后同时把熔融料挤入一个能成型复合管的模具内,成型的管材即为聚乙烯复合管。这种复合管可用多种塑料挤出复合,用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料复合成型的管材兼有两种原料的特性,它的耐压性和抗腐蚀能力都比普通聚乙烯管好。在工矿企业中,可用这种复合管代替钢管,用于油、煤气等有腐蚀性介质的输送管或矿井通风用管路等。
[0003]但是现有共挤复合模具设计不合理,体积大,模具拆装不便;模具配合精度差,热熔胶层色差;产品外壁熔接线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性能;模具压力高,出料不稳定,废品率高。因此亟需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
[0006]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
[0007]外模机构,所述外模机构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所述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所述内模机构的外壁与所述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所述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所述第三共挤流道外。
[0008]优选的,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所述第一口模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第一口模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外;所述第一口模远离所述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所述共挤分流盘远离所述第一口模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包括第一共挤流道,所述第一共挤流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所述第一共挤流道连通有第一共挤环道,所述第一共挤环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内,所述第一共挤环道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包括第二共挤流道,所述第二共挤流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的外壁;所述第二共挤流道连通有第二共挤环道,所述第二共挤环道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内,所述第二共挤环道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环道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共挤环道位于所述第二共挤环道靠近所述第一口模的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内模机构包括芯模,所述芯模的一端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芯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口模、所述共挤分流盘和所述第二口模构成所述第三共挤流道;所述芯模的中心贯穿开设有通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共挤流道连通热熔胶,所述第二共挤流道连通EVOH塑料,所述第三共挤流道连通聚乙烯。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口模远离所述第一口模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贯穿所述共挤分流盘后与所述第一口模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口模的外壁设置有测温电偶。
[0016]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通过内模组件和外膜组件构成第三共挤流道通入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构成聚乙烯复合管的内层,外膜组件的第一共挤组件通入热熔胶,第二共挤组件通入EVOH塑料,分别作为粘接层和外层,形成聚乙烯复合管;使用方便快捷,聚乙烯复合管壁厚均匀,各层之间结合紧密,解决了热熔胶色差和外壁熔接线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配合精度高、出料稳定、压力均匀,有效降低了热熔胶色差和熔接线的出现,提高了聚乙烯复合管外观和性能,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的三维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2]其中,1、通气孔;2、芯模;3、第一口模;4、测温电偶;5、第一共挤流道;6、第二口模;7、第二共挤流道;8、共挤分流盘;9、第三共挤流道;10、第一共挤环道;11、第二共挤环道;12、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包括
[0026]内模机构,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
[0027]外模机构,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内模
机构的外壁与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第三共挤流道9;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第三共挤流道9外。
[0028]本技术通过内模组件和外模组件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通入熔融的聚乙烯材料,构成聚乙烯复合管的内层,外模组件的第一共挤组件通入热熔胶,第二共挤组件通入EVOH塑料,分别作为粘接层和外层,形成聚乙烯复合管;使用方便快捷,聚乙烯复合管壁厚均匀,各层之间结合紧密,解决了热熔胶色差和外壁熔接线的问题。
[0029]进一步的,内模机构和外模机构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外模机构套设在内模机构外,形成第三共挤流道9。
[0030]进一步优化方案,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3,第一口模3与挤出机(图中未显示)固接,第一口模3套设在内模机构外;第一口模3远离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8,共挤分流盘8远离第一口模3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6;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第一口模3、共挤分流盘8、第二口模6依次连接,套设在内模机构外,形成第三共挤流道9。
[0031]进一步的,第一口模3靠近挤出机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法兰,通过安装法兰与挤出机固定连接,相较于一体式挤出头,本装置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与挤出机固接,作为聚乙烯复合管的内管模具;外模机构,所述外模机构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的外侧,作为所述聚乙烯复合管的外管模具;所述内模机构的外壁与所述外模机构的内壁之间构成第三共挤流道(9);所述外模机构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共挤组件和第二共挤组件;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环绕在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口模(3),所述第一口模(3)与所述挤出机固接,所述第一口模(3)套设在所述内模机构外;所述第一口模(3)远离所述挤出机的一端抵接有共挤分流盘(8),所述共挤分流盘(8)远离所述第一口模(3)的一端抵接有第二口模(6);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和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挤组件包括第一共挤流道(5),所述第一共挤流道(5)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的外壁;所述第一共挤流道(5)连通有第一共挤环道(10),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开设在所述共挤分流盘(8)内,所述第一共挤环道(10)环绕连通所述第三共挤流道(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复合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挤组件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国潘涛毛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日泰新型管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