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共挤机头及其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73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及其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线缆,其结构包括模具和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设置在机座的一端,所述机座内设置有内加热装置,所述内加热装置与模具中包括的模芯相连接,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模芯内设置的内进料通道相连通,所述模芯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模芯和外模芯。通过在内加热装置中的回流管加入导热油来对内模机芯加热,进而将热量再传导至内模芯,经过内进料通道的物料就能达到需要的温度。料通道的物料就能达到需要的温度。料通道的物料就能达到需要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层共挤机头及其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线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注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及其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生产的线缆。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层,是指发热导线之间或发热导线与接地屏蔽层之间的绝缘材料层。它主要用于隔离电线防止人们触电受伤。电线电缆是当代人们越来越依赖的产品,主要用来传输电源,手机、电脑的使用统统需要电源的支持,不同的场合电线的抗撕拉、耐温程度都不同,优质的绝缘层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抗拉、抗弯曲、抗振动、抗扭等,去适应这些不同的使用环境;无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电线在绝缘层的保护下都能够正常可靠的运行使用。
[0003]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电缆会被附上多层的绝缘层,如果要生产出各层绝缘层可以相互剥离的效果,那就需要控制各层出料时的温度,这就需要解决装置最里面的内模芯加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加热装置中的回流管加入导热油来对内模机芯加热,进而将热量再传导至内模芯,经过内进料通道的物料就能达到需要的温度。
[0005]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机头,包括模具和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设置在机座的一端,所述机座内设置有内加热装置,所述内加热装置与模具中包括的模芯相连接,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模芯内设置的内进料通道相连通,所述模芯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模芯和外模芯。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加热装置包括内模机芯和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埋设在内模机芯中,所述内模机芯与内模芯相连接,所述回流管中设置有导热油,所述回流管从内模机芯一端进入延伸至内模机芯另一端。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模机芯与内模芯相连接,所述内模机芯与内模芯的内部开设有两端贯通的导芯通道,所述导芯通道的圆径逐渐向内模芯一端缩小。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模芯外的模套,所述模芯与模套之间设置有大模芯,所述模套、模芯与大模芯的交汇处设置有承线区,所述大模芯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
[0009]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板包括外机壳和加热电阻,所述加热电阻设置在外机壳中,所述大模芯与加热板连接,所述模套连接在大模芯上,所述模套和大模芯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料通道。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大模芯与外模芯之间的间隙形成中进料通道,所述中进料通道与设置在加热板上的进料斗相连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内加热装置与加热板之间设置有外模机芯,所述外模机芯与外模
芯相连接,所述内进料通道通过外模芯与内模芯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进料口开设在靠近内加热装置处。
[0012]作为优选,所述外模机芯远离模芯的一端设置有偏心调整螺丝,所述偏心调整螺丝从外侧贯穿外模机芯并在内部与内加热装置相抵触,所述偏心调整螺丝与外模机芯螺纹连接。
[0013]一种三层共挤机头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为:
[0014]1向回流管中循环注入导热油和开启加热板,对模芯、模套开始预加热;
[0015]2先向内进料通道加入物料,再向中进料通道和外进料通道加入物料;
[0016]3控制导热油的流动速率使内进料通道中的物料温度保持在200℃至220℃之间;
[0017]4之后调节加热板分别使中进料通道的物料温度保持在120℃至140℃之间和外进料通道的物料温度保持在130℃至150℃之间;
[0018]5插入导芯至导芯通道内并使之匀速向承线区方向行进,同时将内、中、外进料通道内的物料加压挤出至承线区;
[0019]6被三层物料包裹的导芯从模套处伸出,然后立刻进入硫化管中硫化成型。
[0020]一种采用三层共挤机头生产的线缆,包括导芯和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裹在导芯外,所述导芯为若干导线绞合而成,所述保护层包括至少三层绝缘层构成,所述绝缘层之间可相互剥离。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有:
[0022]因为最内层的绝缘层在注胶前需要较高的温度,外侧的加热板不足以将其温度提升到目标温度,因此将回流管埋设在内模机芯中,从回流管两端循环通入导热油来提升内模机芯的温度,使与之拼接的内模芯也同时提高温度,进料口开设在靠近回流管的地方,绝缘材料进入内进料通道前段时受到内加热装置的加热,逐步流入后端再由内模芯进行加热,随着压力推动通过逐渐变窄的通道,从承线区被挤出并附着导芯上。其中内模机芯与外模机芯之间存在隔温层,防止两者接触,使内模机芯过多的热量传导到外模机芯,进而让中中进料通道中的材料升温过快。
[0023]中进料通道由外模芯和大模芯构成,并且外模芯和大模芯都与加热板接触,可以为中进料通道中的绝缘材料升温。进料斗插接在加热板上并与中进料通道连通,由于进料斗被加热板带热,从进料斗进入的材料也被初步的加热,使物料的流动性加大,中进料通道中的流动也更加顺畅。中进料通道另一端的出料处在内进料通道的后端,挤出的绝缘材料覆盖在内层绝缘层上。
[0024]外进料通道则由模套和大模芯拼合而成,加热板被分为与大模芯接触的部分和与外模芯接触的部分,两部分的加热板可以分开进行调节,使中进料通道和外进料通道产生不同的温度,被挤出的物料覆盖在中层绝缘层上,最终由于各层冷却速率不同,形成三层可相互剥离的绝缘层。
[0025]模芯套接而成,并非是一体的槽路或是管路,在加工完成后对通道的清理就会非常方便并且十分彻底。各个模芯之间并不相互接触,都是通过远离模套一端的螺纹固定在注胶机头上。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线缆结构示意图。
[0031]图示中,模芯1、模套2、导芯通道3、大模芯4、内模芯5、外模芯6、中进料通道7、内进料通道8、外进料通道9、模具10、机座11、承线区12、内加热装置13、加热板14、进料口15、内模机芯16、回流管17、外模机芯18、进料斗19、保护层20、导芯21、绝缘层22、外机壳23、偏心调整螺丝2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

3所示,一种线缆生产用三层共挤机头,包括模具和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设置在机座11的一端,所述机座11内设置有内加热装置13,所述内加热装置13与模具10中包括的模芯1相连接,所述机座11上还设置有加热板14,所述加热板14上开设有进料口15,所述进料口15与模芯1内设置的内进料通道8相连通,所述模芯1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模芯5和外模芯6。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加热装置13包括内模机芯16和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埋设在内模机芯16中,所述内模机芯16与内模芯5相连接,所述回流管17中设置有导热油。回流管17从内模机芯16一端进入,一直延伸至内模机芯16另一端的末端后转动180
°
从内模机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包括模具和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设置在机座(11)的一端,所述机座(11)内设置有内加热装置(13),所述内加热装置(13)与模具(10)中包括的模芯(1)相连接,所述机座(11)上还设置有加热板(14),所述加热板(14)上开设有进料口(15),所述进料口(15)与模芯(1)内设置的内进料通道(8)相连通,所述模芯(1)包括相互套设的内模芯(5)和外模芯(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装置(13)包括内模机芯(16)和回流管(17),所述回流管(17)埋设在内模机芯(16)中,所述内模机芯(16)与内模芯(5)相连接,所述回流管(17)中设置有导热油,所述回流管(17)从内模机芯(16)一端进入延伸至内模机芯(16)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机芯(16)与内模芯(5)相连接,所述内模机芯(16)与内模芯(5)的内部开设有两端贯通的导芯通道(3),所述导芯通道(3)的圆径逐渐向内模芯(5)一端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还包括设置在模芯(1)外的模套(2),所述模芯(1)与模套(2)之间设置有大模芯(4),所述模套(2)、模芯(1)与大模芯(4)的交汇处设置有承线区(12),所述大模芯(4)的一端倾斜延伸至承线区(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14)包括外机壳(23)和加热电阻(25),所述加热电阻(25)设置在外机壳(23)中,所述外机壳(23)与大模芯(4)连接,所述模套(2)连接在大模芯(4)上,所述模套(2)和大模芯(4)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进料通道(9)。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超罗斌高荣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元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