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95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气缸、活动框架及上链条;主框架为一竖立的长方体结构;气缸竖直放置,位于底部的缸体底端固定于主框架底部横梁上,位于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升降链轮;活动框架为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的长方体中空框架结构;主框架顶部的横梁上设置有三个固定链轮;上链条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之后分别绕过第一升降链轮和三个固定链轮,另一端固定到活动框架顶面上。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活动框架可以实现3倍气缸行程的升降,因而极大提高了气动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了气动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了气动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装配线的配套设备中,经常要进行物料的输送,而输送线中常常需要将物料进行不同高度的切换,这通常采用在两条高度不同的输送线的交接处设置升降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升降装置一般用于接收送输送线传送过来的托盘,之后将托盘提升或降低位置,使其与另一条输送线的高度对齐,之后将其输送到另一条输送线中去。由于输送的物料一般较小,因此理想的升降装置应具有载荷不大、行程较大、结构轻巧的特点。
[0003]最常用的技术中,升降装置多采用电动驱动,其结构复杂、制作周期长,且安装施工周期也长,并且维护困难、后期难以拆除搬迁。现有技术中,部分升降装置采用了气动驱动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电动驱动的升降装置存在的问题。
[000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现有的气动升降装置由气缸直接带动升降台的运动,其升降行程很小,难以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的大行程气动升降装置,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动升降装置存在的行程过小的问题。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活动框架、上链条和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动框架为沿主框架上下移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主框架顶部设置有上部固定链轮组;气缸的缸体底端固定连接于主框架底部,气缸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连接杆上还同轴设置有第一升降链轮;上链条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之后经过上部固定链轮组和第一升降链轮,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框架的顶部。
[0008]进一步的,上部固定链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链轮、第二固定链轮和第三固定链轮;第一升降链轮、上链条固定端板、第一固定链轮、第二固定链轮和第三固定链轮均为两个;上链条为两根。
[0009]进一步的,新型气动升降装置还包括下链条;连接杆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升降链轮;主框架底部的横梁上设置有下部固定链轮组;下链条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之后经过下部固定链轮组和第二升降链轮,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活动框架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下部固定链轮组包括第四固定链轮、第五固定链轮和第六固定链轮;第二升降链轮、下链条固定端板、第四固定链轮、第五固定链轮和第六固定链轮均为两个;下链条为两根。
[0011]进一步的,主框架为一个由4根立柱及若干横梁围合而成的竖立的长方体结构,活
动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导向轮,所述活动框架通过所述导向轮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的,气缸为锁紧气缸。
[0013]进一步的,主框架内部还设置有底部支架;底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主框架的底部横梁上;底部支架的高度小于气缸的缸体的高度。
[0014]进一步的,底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流利条组件。
[0015]进一步的,活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利条组件。
[0016]进一步的,每根立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地脚。
[001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摒弃了现有技术中气缸直接推动升降台运动的方式,在气缸活塞杆与活动框架之间设置链条,从而拖动活动框架的上下移动,并通过引入固定链轮和活动链轮组成滑轮组,使活动框架的行程达到了3倍的气缸行程,从而满足了大行程的需求,极大地扩展了升降装置的使用范围。
[0019]此外,本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0020]本技术中采用了特殊的锁紧头气缸,可以在行程内多个位置随意停止,从而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中上链条的走向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中下链条的走向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1、气缸;2、主框架;3、活动框架立柱;4、立柱;5、导向轮;6、活动框架;7、底部支架;8、下链条;9、上链条;10、连接杆;11、第一升降链轮;12、第二升降链轮;13、上链条固定端板;14、下链条固定端板;20、第一固定链轮;21、第二固定链轮;22、第三固定链轮;23、第四固定链轮;24、第五固定链轮;25、第六固定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2、活动框架6、上链条9和竖直放置的气缸1;所述活动框架6为沿所述主框架2上下移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2顶部设置有上部固定链轮组;所述气缸1的缸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2底部,所述气缸1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上还同轴设置有第一升降链轮11;所述上链条9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之后经过所述
上部固定链轮组和所述第一升降链轮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框架6的顶部。
[0028]为了解决现有气动型升降装置存在的行程较短的问题,本技术方案采用滑轮组的方式用于提高活动框架6的行程,而要设计成滑轮组的结构,现有技术的气缸直联升降台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本申请中引入了链条传动机构,将各个定滑轮、动滑轮设计为链轮,采用与各链轮相匹配的链条来拖动活动框架的升降。本申请中,以设置在气缸1上方的上链条9作为主要拖动链条,将上链条9固定于活塞杆端的连接杆10之上。为了便于固定,在连接杆10上设置了U形的上链条固定端板13,将上链条9的一端连接在上链条固定端板13上,之后向上绕过第一固定链轮20,再向下绕过位于上链条固定端板13正下方的第一升降链轮11,之后上链条9折回继续向上,依次绕过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的上部,再沿第三固定链轮22右侧折下,将上链条9的另一端连接到活动框架6顶面的横梁上。其中,第一升降链轮11、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的轮轴均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且它们的径向方向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以此保证了上链条9可竖直布置,不会产生侧向受力而导致损坏。
[0029]该上链条9的走向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2)、活动框架(6)、上链条(9)和竖直放置的气缸(1);所述活动框架(6)为沿所述主框架(2)上下移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2)顶部设置有上部固定链轮组;所述气缸(1)的缸体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2)底部,所述气缸(1)顶部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上还同轴设置有第一升降链轮(11);所述上链条(9)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之后经过所述上部固定链轮组和所述第一升降链轮(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框架(6)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链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所述第一升降链轮(11)、上链条固定端板(13)、第一固定链轮(20)、第二固定链轮(21)和第三固定链轮(22)均为两个;所述上链条(9)为两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链条(8);所述连接杆(10)上还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升降链轮(12);所述主框架(2)底部的横梁上设置有下部固定链轮组;所述下链条(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之后经过所述下部固定链轮组和所述第二升降链轮(12),另一端固定连接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亮安东生王宝胜张财王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