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90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放大电路,其不需要结合电容器,并能够在输入级和输出级使用不同的电源电压。将电源电压Vdd的1/2作为基准电压Vref,施加在以电源电压Vdd进行动作的输入级的放大器10和以电源电压Vamp进行动作的输出级的放大器20的非反相输入终端上。藉此,使放大器10的输出电平和放大器20的输入电平为相同的基准电压Vref,所以可不需要电容器而通过电阻21进行连接。另外,在放大器20的反相输入终端和输出终端及接地电位GND间连接电阻22、23,并进行设定使这些电阻值R22、R23为R22/R23=Vamp/Vdd-1。藉此,使放大器20的输出电平Vout为Vamp/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大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输入级和输出级使用不同的电源电压的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在放大输入信号并驱动扬声器和耳机的放大电路中,需要在将微弱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输入级的放大器,和输出用于驱动扬声器等的大振幅信号的输出级的放大器中,使用不同的电源电压。请参阅图2所示,是现有习知的放大电路的构成图。该放大电路包括以电源电压Vdd(例如2.4V)进行动作的输入级的放大器1,以及以电源电压Vamp(例如3.6V)进行动作的输出级的放大器2。这些放大器1、2的一侧电源终端,被连接在共同的接地电位GND上。放大器1的非反相输入终端被施加了基准电压Vref(例如Vdd/2),而反相输入终端通过电阻3施加了直流电平被设定为基准电压Vref的输入信号Vin。而且,放大器1的输出终端即结点N1和反相输入终端之间,利用反馈用的电阻4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对放大器2的非反相输入终端施加基准电压Vs(例如Vamp/2),对反相输入终端通过用于阻断直流成分的电容器5和电阻6的串联电路施加结点N1的信号。而且,放大器2的输出终端和反相输入终端之间,利用反馈用的电阻7进行连接。在该放大电路中,由于放大器1的非反相输入终端和反相输入终端的直流电位一起被设定为Vdd/2,所以结点N1的直流电平也为Vdd/2。藉此,输入信号Vin由放大器1被放大,并作为中心电压(直流电平)为Vdd/2的信号被输出。另一方面,在放大器2中,因为非反相输入终端被设定为Vamp/2,所以反相输入终端的直流电平也为Vamp/2。虽然结点N1和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终端的直流电平不同,但由于在其间连接有电容器5,所以在电阻6中不会流过直流电流。因此,在反馈用的电阻7中也不会流过直流电流,放大器2的输出终端的直流电平为Vamp/2。藉此,可从放大器2的输出终端,输出最大振幅为Vamp的无失真的输出信号Vout。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7-46055号公报 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9-326645号公报但是,因为现有习知的放大电路在级间具有用于阻断直流成分的电容器5,所以不只是直流成分,连低频成分也被阻断。为了对更低的频率进行忠实地放大,必须增大电容器5的容量和电阻6的值,但是在集成电路中,如增大电容器5的容量,则线路图面积增大,所以并不实用。而且,在增大电阻6的值的情况下,需要同时使电阻7的值也增大,不只是线路图面积变大,还存在因电阻7的值的增加而使电流变小,在噪声方面变弱的课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放大电路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放大电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放大电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放大电路,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放大电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放大电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放大电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需要直流成分遮断用的电容器,并能够在输入级和输出级使用不同的电源电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放大电路,其包括第1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第1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1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用的第2电阻,将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第2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前述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较前述第1电源电压高的第2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3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用的第4电阻,将前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以及第5电阻,被连接在前述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和前述接地电位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放大电路,其中所述的第1及第2电源电压分别为Vdd、Vamp,前述基准电压为Vref,前述第4及第5电阻的值分别为R4、R5时,对这些基准电压和第4及第5电阻的值进行设定,以使下面的2式成立Vref=Vdd/2及R4/R5=Vamp/Vdd-1。前述的放大电路,其中所述的第5电阻由可依据控制信号转换其电阻值的可变电阻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放大电路,其包括第1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第1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1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用的第2电阻,将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第2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前述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前述第1电源电压,并使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极性反相输出;第3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前述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较前述第1电源电压高的第2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3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并驱动负载的一端的第3放大器;反馈用的第4电阻,将前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第5电阻,被连接在前述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和前述接地电位间的第5电阻;第4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前述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前述第2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6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前述第2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并驱动前述负载的另一端的第4放大器;反馈用的第7电阻,将前述第4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4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以及第8电阻,被连接在前述第4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和前述接地电位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放大电路,其中所述的第5及第8电阻由可依据相同的控制信号同时转换其电阻值的可变电阻构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特征在于包括使第1电源终端与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第1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1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的第1放大器、将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的反馈用的第2电阻、使第1电源终端与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较前述第1电源电压高的第2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3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输出的第2放大器、将前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的反馈用的第4电阻、被连接在前述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1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第1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1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终端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用的第2电阻,将 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1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第2放大器,使第1电源终端与前述接地电位连接,且在第2电源终端上供给较前述第1电源电压高的第2电源电压,并在非反相输入终端上施加基准电压,且将通过第3电阻被输入到反相输入 终端的前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输出;反馈用的第4电阻,将前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侧和该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间进行连接;以及第5电阻,被连接在前述第2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终端和前述接地电位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川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沖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