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87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风冷机构和水冷机构,通过设置了风冷机构在机舱顶盖内侧,通过第一耐热电推杆和受压弹簧的带动和限位效果来带动贴合弧板在固定框槽内侧进行滑动,通过设置了蓄热组件在机舱顶盖内侧,通过第一蓄热填充层对发动机舱内侧的热量进行聚集动作,并通过散热槽板配合气流进行散热,通过设置了水冷机构在发动机覆盖侧件右端,通过定位孔柱和限位槽孔之间的孔径配合来对吸热覆盖件进行快速拆装动作,通过设置了导流组件在覆盖顶板内侧,通过微型三通阀对外接导管、换热铜管和伸缩气管之间的液体进行导流动作。液体进行导流动作。液体进行导流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烫而使汽车等设备停止工作、而需要散热冷却系统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工作,散热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用是增加换热面积,防止发动机过热。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182079943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发动机舱散热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安装有采用阶梯状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为汽车机舱,所述挡板的内底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贯穿挡板和车体并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通风管上套设有缓冲垫,所述防护罩采用一侧开口的矩形结构。
[0004]现有的装置在进行散热工程中,大多都需要在机舱顶盖进行开孔进行气体导流,该方式容易影响机舱顶盖的美观,同时该方式容易受到粉尘以及雨水等因素的影响,进而需要时常清洗等工作;现有装置大多未对机舱内部的发动机进行主体散热,大多均采用对机舱整体的散热工作,进而导致发动机的热量容易散出影响机舱内部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装置在进行散热工程中,大多都需要在机舱顶盖进行开孔进行气体导流,该方式容易影响机舱顶盖的美观,同时该方式容易受到粉尘以及雨水等因素的影响,进而需要时常清洗等工作;现有装置大多未对机舱内部的发动机进行主体散热,大多均采用对机舱整体的散热工作,进而导致发动机的热量容易散出影响机舱内部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包括发动机舱、中网、机舱顶盖、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发动机覆盖侧件、覆盖顶板、隔热层、电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发动机舱左端与中网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顶部与机舱顶盖底部相接触,所述发动机舱内底部与发动机覆盖侧件螺栓连接,所述发动机覆盖侧件顶部与覆盖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机舱顶盖底侧设有隔热层,所述覆盖顶板顶部与温度传感器螺栓连接,所述发动机舱内底部与电瓶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瓶电连接,所述水冷机构设于发动机覆盖侧件右端,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定位孔柱、限位槽孔、吸热覆盖件、第二耐热电推杆、柔性导热板、吸热片管、伸缩气管、导流组件、扭簧栅网和导流底槽,所述发动机覆盖侧件右端与定位孔柱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柱与限位槽孔内槽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槽孔设于吸热覆盖件左端四周,所述吸热覆盖件分别与发动机覆盖侧件右端和覆盖顶板底部相
接触,所述吸热覆盖件内侧通孔与第二耐热电推杆固定杆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耐热电推杆推动杆分别与柔性导热板右端四周螺栓连接,所述柔性导热板内部设有吸热片管,所述吸热片管顶部与伸缩气管底部管道连接,所述伸缩气管顶部设有导流组件,所述覆盖顶板顶部通孔与扭簧栅网转动连接,所述发动机覆盖侧件底侧板设有导流底槽,所述第二耐热电推杆与电瓶电连接所述风冷机构设于发动机舱左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微型三通阀、外接导管、换热铜管、第二蓄热填充层和导流风机,所述伸缩气管顶部与微型三通阀底部管口管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前端与外接导管管道连接,所述外接导管与发动机舱内部换热器管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左端管口与换热铜管管道连接,所述换热铜管设于第二蓄热填充层内部,所述第二蓄热填充层与覆盖顶板内槽壁螺栓连接,所述覆盖顶板内槽壁与导流风机螺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和导流风机均与电瓶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固定框槽、蜂窝装饰板、过滤网格、贴合弧板、第一耐热电推杆、受压弹簧、导流槽和蓄热组件,所述发动机舱左端通孔与固定框槽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槽顶部与机舱顶盖相接触,所述固定框槽内壁左侧与蜂窝装饰板螺栓连接,所述蜂窝装饰板右端与过滤网格相接触,所述过滤网格与固定框槽内壁左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槽内侧壁与贴合弧板滑动连接,所述贴合弧板右端与第一耐热电推杆活塞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耐热电推杆固定杆与固定框槽右端通孔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耐热电推杆固定杆左端与受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受压弹簧左端与贴合弧板右端弹性连接,所述固定框槽顶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固定框槽顶部设有蓄热组件,所述第一耐热电推杆与电瓶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热覆盖件内侧共设有四组第二耐热电推杆,且第二耐热电推杆外侧设有隔热布。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片管和换热铜管均呈S形的回流环管,且伸缩气管的拉伸长度为10厘米,提高伸缩气管的拉伸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装饰板和过滤网格的内侧滤孔分别为1厘米和1毫米,且过滤网格与贴合弧板呈平行关系。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热填充层内部共设有四条散热槽板,且散热槽板与机舱顶盖内弧面呈平行关系。
[0015]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弧板材质为材料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柱材质为橡胶。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了风冷机构在机舱顶盖内侧,通过第一耐热电推杆和受压弹簧的带动和限位效果来带动贴合弧板在固定框槽内侧进行滑动,从而通过贴合弧板对固定框槽内侧进行封堵动作,并通过过滤网格的过滤效果避免粉尘进入。
[0020]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了蓄热组件在机舱顶盖内侧,通过第一蓄热填充层对发动机舱内侧的热量进行聚集动作,并通过散热槽板配合气流进行散热,然后通过微型风机将气流导入导流凹槽并排出,有利于提高对气流的导流和散热效果。
[0021]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了水冷机构在发动机覆盖侧件右端,通过定位孔柱和限位槽孔之间的孔径配合来对吸热覆盖件进行快速拆装动作,并通过吸热覆盖件和柔性导热板的材料吸热特性将发动机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吸热片管和伸缩气管的导热效果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对发动机等热量主体进行散热效果。
[0022]4)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通过设置了导流组件在覆盖顶板内侧,通过微型三通阀对外接导管、换热铜管和伸缩气管之间的液体进行导流动作,并通过第二蓄热填充层和导流风机的换热动作将热量通过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同时散热,有利于提高大面积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覆盖侧件内部和水冷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冷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包括发动机舱(1)和温度传感器(10),所述发动机舱(1)左端与中网(2)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舱(1)顶部与机舱顶盖(3)底部相接触,所述发动机舱(1)内底部与发动机覆盖侧件(6)螺栓连接,所述发动机覆盖侧件(6)顶部与覆盖顶板(7)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机构(4)和水冷机构(5),所述水冷机构(5)设于发动机覆盖侧件(6)右端,所述水冷机构(5)包括定位孔柱(51)、限位槽孔(52)、吸热覆盖件(53)、第二耐热电推杆(54)、柔性导热板(55)、吸热片管(56)、伸缩气管(57)、导流组件(58)、扭簧栅网(59)和导流底槽(510),所述定位孔柱(51)与限位槽孔(52)内槽壁滑动连接,所述吸热覆盖件(53)内侧通孔与第二耐热电推杆(54)固定杆螺栓连接,所述柔性导热板(55)内部设有吸热片管(56),所述伸缩气管(57)顶部设有导流组件(58),所述覆盖顶板(7)顶部通孔与扭簧栅网(59)转动连接,所述发动机覆盖侧件(6)底侧板设有导流底槽(510),所述风冷机构(4)设于发动机舱(1)左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8)包括微型三通阀(581)、外接导管(582)、换热铜管(583)、第二蓄热填充层(584)和导流风机(585),所述伸缩气管(57)顶部与微型三通阀(581)底部管口管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581)前端与外接导管(582)管道连接,所述外接导管(582)与发动机舱(1)内部换热器管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581)左端管口与换热铜管(583)管道连接,所述换热铜管(583)设于第二蓄热填充层(584)内部,所述第二蓄热填充层(584)与覆盖顶板(7)内槽壁螺栓连接,所述覆盖顶板(7)内槽壁与导流风机(585)螺栓连接,所述微型三通阀(581)和导流风机(585)均与电瓶(9)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用自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机构(4)包括固定框槽(41)、蜂窝装饰板(42)、过滤网格(43)、贴合弧板(44)、第一耐热电推杆(45)、受压弹簧(46)、导流槽(47)和蓄热组件(48),所述发动机舱(1)左端通孔与固定框槽(41)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槽(41)顶部与机舱顶盖(3)相接触,所述固定框槽(41)内壁左侧与蜂窝装饰板(42)螺栓连接,所述蜂窝装饰板(42)右端与过滤网格(43)相接触,所述过滤网格(43)与固定框槽(41)内壁左侧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槽(41)内侧壁与贴合弧板(44)滑动连接,所述贴合弧板(44)右端与第一耐热电推杆(45)活塞杆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耐热电推杆(45)固定杆与固定框槽(41)右端通孔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耐热电推杆(45)固定杆左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烨田龚强石广丰刘建河李学光王淑坤赵伟宏徐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