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75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具有梯度掺加比例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掺加比例以层为单位从上至下呈递增分布,从而在冰雪天气雨水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后形成从下面层到路面表层的单向浓度梯度通道,使得中下面层缓释蓄盐成分及时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上迁移至路面表层,起到路面表层融化冰雪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直接将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掺加入路面结构中这一做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此结构可以快速有效地补充路面表层盐分的损失,提高缓释蓄盐填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及时融化路表层冰雪,维护冬季道路行车安全。维护冬季道路行车安全。维护冬季道路行车安全。

Self replenishing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salt storage and snow melting based on concentration grad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特别是一种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道路的积雪结冰问题是导致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约30%的冬季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道路积雪结冰所引起。因此,为了降低冬季道路积雪结冰造成的交通事故,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对道路上的冰雪进行清除。目前国内外道路冰雪清除方法主要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除雪方法是指依靠外界对路面施加作用使路面冰雪清除的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机械三类。主动式除雪方法是利用路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构造特性或力学特性,无需外界的辅助作用,在正常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即可主动清除路面积雪和凝冰的技术,它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大类。
[0003]缓释蓄盐沥青混凝土路面就是一种主动式的道路除冰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融雪抑冰材料替换沥青混凝土中的部分填料或细集料,或者将融雪抑冰材料添加于乳化沥青中以涂层的形式涂于路面表面。在降雪时路面表层的盐化物释放出来,降低路面粘结处冰雪的冰点,使其融化以溶液的形式进入路面内部,在车辆荷载的泵吸作用、渗透压和毛细管作用下路面深层的盐化物得以释放,并上升至路表,从而达到较好的融冰雪效果。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学者便对主动融冰雪式低冰点路面开展研究,研制出了首个低冰点添加剂Verglimit,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将该添加剂采用水泥固化替代混合料部分集料制成的低冰点沥青混合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同时可降低路面结冰温度至

20℃,然而该类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较普通沥青混合料差。日本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将此项技术引进,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材料的吸湿性进行优化配比,研发了Mafilon型低冰点添加剂,并铺筑相关试验路进行性能验证。与传统的融雪技术相比,缓释蓄盐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具有主动、高效、自下而上融化冰雪等优点,而且可以实现连续、持久融雪化冰,避免使用大量融雪剂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在车辆荷载碾压作用下,提高了融雪化冰的效率。并且研究表明,使用该项技术可以节约67%左右的融雪剂用量,大大降低了氯盐对环境和沿线基础设施的腐蚀作用。
[0004]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科研和应用后发现,缓释蓄盐填料存在明显时效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若蓄盐填料只掺加在上面层,在雨水和车辆碾压作用下容易大量的损失造成融冰雪功能性发挥年限较短。而如果缓释蓄盐填料同时掺加到路面的上中下层,则存在着如下方面的不足:1、下层的缓释蓄盐填料难以向上层迁移,容易导致中下层的缓释蓄盐填料嵌锁和损失,造成填料的浪费。
[0005]2、上层的缓释蓄盐填料材料在析出后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会造成路面融冰雪发挥功能时间较短的情况,难以真正起到长期路面自融冰雪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该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和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至少两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0007]每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中均掺混有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
[0008]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从下至上逐层递减。
[0009]路基上铺设有三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
[0010]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依次递减。
[0011]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5%~10%、4%~8%和3%~7%。
[0012]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9%、7%和5%。
[0013]下面层和中面层中的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为高纯度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为低纯度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高纯度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纯度大于低纯度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纯度。
[0014]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均为无机粉体。
[0015]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均为路面抗凝冰材料Mafilon。
[0016]每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加热:将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在温度为170℃的烘箱中加热。
[0017]步骤2、掺混:将加热后的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按照对应掺混比例添加至沥青混合料搅拌炉中与沥青混合料搅拌均匀。
[0018]步骤3、压制:将掺混有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沥青混合料,压制成车辙板试件。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1)通过适当降低上面层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加量,降低缓释蓄盐融冰雪路面铺筑初期上面层缓释蓄盐填料的析出,使得在上面层早期满足融冰雪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填料的浪费,延长缓释蓄盐融冰雪路面的使用时间。
[0020](2)通过设计缓释蓄盐填料掺加比例由上到下逐渐增加的梯度结构,使得当雨水渗入路面结构时,中下面层的缓释蓄盐填料得以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即使向上面层迁移,有效解决了传统缓释蓄盐沥青混凝土路面中下面层盐分嵌锁在下面层造成浪费的情况,大大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时提高路面融冰雪的作用年限。
[0021](3)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如SMA或者OGFC等,如果采用常规的等比例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掺加方法,势必会造成内部融雪盐成分在早期大量析出,造成融冰雪填料浪费同时使用寿命不足。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掺加比例梯度方式,上面层较少的掺加量可以有效降低初始盐分析出量,而中下面层可以在梯度作用下逐渐析出,大大提高SMA或者OGFC类缓释蓄盐融冰雪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路面结构1在雨水冲刷下与常规同等掺量蓄盐路面的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0024]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路面结构1(也称实验组2)在雨水冲刷下与常规同等掺量蓄盐路面的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0025]其中有:1.上面层;2.中面层;3.下面层;4.路基;5.大颗粒沥青集料;6.中颗粒沥青集料;7.小颗粒沥青集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和依次铺设在路基上的至少两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每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中均掺混有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从下至上逐层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路基上铺设有三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依次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5%~10%、4%~8%和3%~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浓度梯度的自补充型蓄盐融冰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中缓释蓄盐融冰雪填料的掺混比例,以质量分数计,分别为:9%、7%和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浓度梯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声乐田如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