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发热辊装置,不论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如何,都能够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所述感应发热辊装置包括:中空圆筒状的辊主体;多个感应线圈,在辊主体的内部沿着轴向设置;电源电路,单独地控制分别向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以及冷却机构,向辊主体供给冷却介质,冷却辊主体。冷却辊主体。冷却辊主体。
Induction heating roll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应发热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发热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片状的被加热物的压延处理等中,使用一对感应发热辊装置,各感应发热辊装置的辊主体由于负荷而弯曲。由于该辊主体的弯曲,难以进行片状的被加热物的均匀的压延加工。
[0003]作为其对策,如专利文献1所示,可以考虑在辊主体的中空内沿着轴向设置多个感应线圈,并对这多个感应线圈单独地进行电压控制。该感应发热辊装置通过对多个感应线圈单独地进行电压控制,在辊主体的与各感应线圈相对的部分之间形成发热差,仅使规定的部位局部地热膨胀,从而调整辊主体的直径外形(profile)。由此,能够使片状的被加热物的厚度分布均匀。
[0004]但是,在该感应发热辊装置中,作为多个感应线圈整体,仅进行与片状的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相符的输出。因此,有时无法将用于使片状的被加热物的厚度分布均匀的输出赋予多个感应线圈。例如,在低负荷热量的片材加工时,多个感应线圈整体的输出变小,无法得到用于使厚度分布均匀的感应线圈间的输出差,从而无法消除厚度分布不均。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公报实开昭62
‑
17849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不论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如何,都能够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
[0008]即,本技术的感应发热辊装置包括:中空圆筒状的辊主体;多个感应线圈,在所述辊主体的中空内沿着轴向设置;电源电路,单独地控制分别向所述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以及冷却机构,向所述辊主体供给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辊主体。
[0009]如果是这样的感应发热辊装置,则通过电源电路单独地控制分别向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能够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而且,在本技术中,由于通过冷却机构冷却辊主体,所以在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冷却机构填补所需要的负荷热量,不论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如何,都能够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
[0010]作为感应发热辊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感应发热辊装置对片状的被加热物进行热处理,所述电源电路以使所述辊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并且使所述被加热物成为规定的厚度分布的方式单独地控制分别向所述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
[0011]为了根据负荷热量高效地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优选的是,所述感应发热辊装置还具备冷却机构控制部,所述冷却机构控制部根据负荷热量,控制
所述冷却机构的冷却介质的供给量。
[0012]在本技术中,由于单独地控制多个感应线圈的电力,所以在辊主体的内表面产生基于发热量差的温度差。另外,在辊主体的外表面产生基于被加热物夺取的热量差的温度差。
[0013]为了消除这些温度差并使辊主体的外表面的温度均匀,优选的是,在所述辊主体的侧周壁形成封入有气液二相的热介质的夹套室。
[0014]作为冷却机构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机构向所述辊主体的中空内供给冷却介质。
[0015]如果是这种构成,只要使冷却介质向辊主体的内表面与感应线圈的间隙流通即可,从而能够使冷却机构的构成简单。
[0016]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机构向形成在所述辊主体的侧周壁上比所述夹套室更靠径向内侧的冷却介质流通通道供给冷却介质。
[0017]如果是这种构成,则能够高效地冷却辊主体的侧周壁。
[0018]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机构分别向所述辊主体的内表面上与所述多个感应线圈相对的部分单独地供给冷却介质。
[0019]如果是这种构成,则能够实现辊主体的内表面的规定部位的局部低温化,从而能够使热膨胀引起的变形部分的轴向上的相对差(热膨胀差)最大化。
[0020]按照这样构成的本技术,不论被加热物从辊主体夺取的负荷热量如何,都能够调整辊主体的轴向上所希望的位置的热膨胀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应发热辊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
[0022]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3]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冷却机构的作用的示意图。
[0024]图4是表示变形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5]图5是表示变形实施方式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
···
感应发热辊装置
[0028]2···
辊主体
[0029]2A
···
夹套室
[0030]32
···
多个感应线圈
[0031]5···
电源电路
[0032]6···
冷却机构
[0033]7···
冷却机构控制部
[0034]21
···
冷却介质流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感应发热辊装置100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7]该感应发热辊装置100例如在塑料膜、纸、布、无纺布、合成纤维、金属箔等片状的被加热物的热处理工序等中使用。例如,可以使用两个感应发热辊装置100进行片状的被加热物W的压延处理。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发热辊装置100具备:中空圆筒状的辊主体2,被转动自如地支承;以及感应发热机构3,设置在该辊主体2的内部。
[0039]在辊主体2的两端部设置有具有中空的驱动轴41的轴颈4,该驱动轴41通过滚动轴承等轴承8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机座9上。另外,轴颈4具有驱动轴41以及固定在辊主体2的轴向端部的凸缘42。而且,辊主体2利用由例如电机等旋转驱动机构(未图示)从外部施加的驱动力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辊主体2的侧周壁,沿着长边方向(转动轴方向)形成有夹套室2A,夹套室2A中减压封入有气液二相的热介质。该夹套室2A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0040]感应发热机构3具备呈圆筒形状的圆筒状铁心31以及缠绕在该圆筒状铁心31的外侧周面上的多个感应线圈32。
[0041]圆筒状铁心31的两端部被支承轴33支承,该支承轴33分别穿通驱动轴41的内部,通过滚动轴承等轴承10被驱动轴41转动自如地支承。由此,感应发热机构3在转动的辊主体2的内部相对于机座9(固定侧)保持在静止状态。
[0042]另外,多个感应线圈32沿着辊主体2的轴向设置,外部引线L1分别与多个感应线圈32连接。用于施加工频(50Hz或60Hz)的交流电压等的电源电路5与这些外部引线L1连接。电源电路5单独地控制分别向多个感应线圈32供给的电力。
[0043]通过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发热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圆筒状的辊主体;多个感应线圈,在所述辊主体的中空内沿着轴向设置;电源电路,单独地控制分别向所述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以及冷却机构,向所述辊主体供给冷却介质,冷却所述辊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发热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辊装置对片状的被加热物进行热处理,所述电源电路以使所述辊主体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并且使所述被加热物成为规定的厚度分布的方式单独地控制分别向所述多个感应线圈供给的电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发热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辊装置还具备冷却机构控制部,所述冷却机构控制部根据负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野孝次,
申请(专利权)人:特电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